首页>收藏·鉴宝>资讯资讯
古人相信玉石能使尸骨不朽 玉九窍塞的丧葬文化盛行
汉代(公元前206~公元220)的玉器继承了战国时代玉器的传统,并有所变化和发展。礼仪性的玉器 (所谓“瑞玉” )较前减少,组成佩饰的各种佩玉在种类上趋于简化,用于丧葬的玉器显著增加,玉制的日用品和装饰品也有较大的发展。
玉九窍塞,汉,玉眼盖:长4.8cm,宽2.3cm,厚0.3cm;玉塞:高1.8—5.5cm,大端最宽0.9—1.4cm,小端最宽0.7—1.4cm;白玉蝉唅:长7.1cm,宽2.8cm,厚0.3cm。
玉质均有不同程度的絮斑、黑斑、绺及沁色。玉塞均作不规则八棱形,一端大,一端略小,表面多有黄褐沁斑,有的已成鸡骨白。眼盖一对,枣核形,表面弧凸,两端各钻一孔,背平。玉蝉,玉质莹白,抛光细腻,线条简洁、流畅。
在中国,以玉入殓的传统至少可以追溯到6000—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中晚期。死者或以玉琮、玉璧围绕、覆盖周身,或于双眼盖玉片、手中握玉、口中含玉,但当时口含、手握、眼盖之玉,其形状并不固定,具有很大的随意性。西周中期,玉冥巾已初步成型。所谓玉冥巾或曰玉覆面,即于织物上缝缀玉片覆盖于死者面部。冥巾上所缀玉片,或据五官之形裁制,或作随意的几何形。玉冥巾的使用一直延续到西汉时期。类似本品的眼盖,在西周时期已经出现,缝缀于冥巾之上。殓玉制度到汉代臻于完备。西汉早期,出现了覆盖死者周身的玉衣,枣核形玉眼盖有时即缝缀于玉衣相对于死者眼睛的部位。此外,汉代还在前代殓玉的基础上,发展形成了形制相对固定的玉九窍塞和玉握,即死者口中含玉蝉,鼻孔、耳朵、肛门、阴道均塞纳八棱柱形玉塞,双手握玉猪各一。玉衣、玉九窍塞、玉猪,以及嵌玉的枕、棺椁,构成一套完整的汉代玉殓具。
丧葬玉器从广义上讲,也可以泛指一切随死者埋在墓中的玉器,因为古人的习惯,当一个人死了以后,总爱把他生前随身佩带的玉器一起埋入坟墓,带到另一个世界。这样就把很多装饰玉器和礼议玉器也包括在丧葬玉器范围之内。所以,考古学家认为,丧葬玉器应该“是指那些专门为保存尸体而制造的随葬玉器,而不是泛指一切埋在墓中的玉器”,它们主要有玉衣、玉塞、含玉和握玉等。
玉猪,汉,高2.9cm,长11.2cm,宽2.3cm
青玉,玉色略偏绿。圆雕卧伏猪形,表面以宽深阴刻线勾勒轮廓,具有典型的“汉八刀”加工特征。
玉猪是汉代具有特征性的殓玉,常见墓葬出土,通常成对握于死者手中,通体光素无纹,刀法简洁、明快。汉代以后虽然少见,但死者手中握物的习俗一直流行。内蒙古地区发现的陈国公主墓表明,在契丹人建立的辽代,陈国公主和驸马入殓时分别手握琥珀龙、凤或莲鱼雕件。玉猪在明代墓葬中亦偶有发现。这都表明死者手中握持物品习俗的源远流长,以及在古代各民族间的普遍流行。
玉猪,汉,其一长11.2cm,高2.9cm,其一长11.7cm,高2.6cm
两件作品所用皆新疆玉,颜色不同,一件玉呈青绿色,另一件玉呈青白色。圆柱状,底面较平,两端略作切削以呈猪首及猪尾的外形,又以粗阴线界出眼、耳、四肢,雕琢简练朴实。
这类玉猪在汉代墓葬中有较多的发现,一般都置于逝者手中,为丧葬使用的玉握。在汉代及稍后时代的丧葬礼俗中,玉猪的使用较为流行,其中的一些作品四肢直立,头、臀部隆起,形象较为真实。
汉代人认为玉石能使尸骨不朽,所以用于丧葬的玉器在汉玉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葬玉主要有玉衣、玉九窍塞、玉琀和握玉。玉衣是汉代皇帝和高级贵族死时穿用的殓服,外观和人体形状相同。完整的玉衣由头罩、上衣、裤筒、手套和鞋5部分组成,每部分都由许多小玉片编成。根据等级的不同,用于编缀玉片的分别为金缕、银缕或铜缕,个别还有用鎏金铜缕或丝缕编联的。满城汉墓所出的 2套金缕玉衣,是考古发掘中第一次发现的保存完整的汉代玉衣。金缕玉衣体积大,结构复杂,经过精心设计制成,是汉代治玉工艺高度发展的产物。
玉眼盖
玉鼻塞
玉耳塞
白玉蝉唅
玉肛塞
玉阴塞
玉九窍塞是作为填塞或遮盖耳、目、口、鼻、肛门和生殖器等九窍用的,这些玉制品皆为素面。玉琀一般作蝉形,置于死者口中。至于死者手中的握玉,在西汉中期以前多作璜形,系用玉璧改制而成,到西汉中期以后,逐渐流行为玉猪。死者手握玉猪的习俗,在东汉和魏晋南北朝都很流行。玉蝉和玉猪的造型变化不大,刻纹也都比较简单。此外,葬以玉衣的死者,其胸背往往铺垫许多玉璧。这些玉璧也应属于丧葬用玉。满城汉墓所出的漆棺,棺的外壁镶嵌26块玉璧,内壁镶满玉版。这种内外镶玉的漆棺虽然很少发现,但也说明玉在汉代丧葬习俗中所占的重要地位。
为什么玉蝉作含玉最为普遍呢?对此,有种种不同的说法:
玉蝉,汉,长2.9cm,宽2.1cm,厚0.8cm。清宫旧藏。
作品为白玉质,有褐色斑,薄片状。扁腹,腹下有纵向的直线纹。长翅,翅上无翼纹。小头,双目凸出于头两侧。
玉蝉的使用历史较长,在新石器时代的红山文化、良渚文化、石家河文化遗址中都有发现,其后至汉代的各个时期,蝉都是玉质作品中的重要题材。玉蝉的用途主要有两项,一为佩饰,流行于商之前。汉代玉蝉多为逝者口中的含玉,称为“琀”。在逝者口中置玉是古代的一种入葬习俗。战国早期曾侯乙墓中出土的玉琀为一组小牲畜,汉代墓葬中出土了较多的玉蝉,其上多无穿绳挂系之孔,用蝉作琀有祝愿逝者蜕变再生之意。
1、《史记。屈原传》:“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薄逗蠛菏?。服志》:“蝉居高饮洁?!闭馐侨〔醺呓嘀濉?/p>
2、瞿中溶《奕载堂古玉图录》:“《说文》云:蜕,蛇、蝉所解皮也。则人之死,其尸首有似于蝉之蜕,而又不能食,古人或因即用为含玉耳?!闭馐且圆踔桑魅酥?。
3、美国古玉器研究专家洛弗尔氏在其所著《巴尔在中国收集之古玉》一书中更进一步发挥说:“盖蝉之幼虫,入土变蛹,出土后,乃变为蝉,即如死者之灵魂,脱离死去之尸体,又开始其新生命,于是蝉遂为代表复活之符号矣。”这就把蝉当作了复活和新生的代名词。
4、台湾古玉器研究专家那志良先生在同意上述说法的基础上,又补充了一个原因,“是形式的凑巧”。即:玉蝉的形状正好“与舌形相似”。
含玉之所以多取蝉形,在内涵上,一是取其高洁,二是取其复活和新生之义;在形式上,则是取其与舌的形状相似。
除了作为含玉的含蝉外,其他还有冠蝉和佩蝉。冠蝉是帽饰,其腰间有孔;佩蝉是供佩带之用,其顶上有孔;含蝉一般无孔,但也有有孔的。作为冠蝉和佩蝉,主要是取其高洁之义。
编辑:陈佳
关键词:古人相信 玉石能使尸骨不朽 玉九窍塞 丧葬文化盛行
 
   
 











 贵阳机场冬日为客机除冰 保证飞行安全
贵阳机场冬日为客机除冰 保证飞行安全 保加利亚古城欢庆“中国年”
保加利亚古城欢庆“中国年” 河北塞罕坝出现日晕景观
河北塞罕坝出现日晕景观 尼尼斯托高票连任芬兰总统
尼尼斯托高票连任芬兰总统 第30届非盟首脑会议在埃塞俄比亚开幕
第30届非盟首脑会议在埃塞俄比亚开幕 保加利亚举办国际面具节
保加利亚举办国际面具节 叙政府代表表示反对由美国等五国提出的和解方案
叙政府代表表示反对由美国等五国提出的和解方案 洪都拉斯首位连任总统宣誓就职
洪都拉斯首位连任总统宣誓就职
 法蒂玛·马合木提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召明 王霞
王霞 辜胜阻
辜胜阻 聂震宁
聂震宁 钱学明
钱学明 孟青录
孟青录 郭晋云
郭晋云 许进
许进 李健
李健 覺醒法師
覺醒法師 吕凤鼎
吕凤鼎 贺铿
贺铿 金曼
金曼 黄维义
黄维义 关牧村
关牧村 陈华
陈华 陈景秋
陈景秋 秦百兰
秦百兰 张自立
张自立 郭松海
郭松海 李兰
李兰 房兴耀
房兴耀 池慧
池慧 柳斌杰
柳斌杰 曹义孙
曹义孙 毛新宇
毛新宇 詹国枢
詹国枢 朱永新
朱永新 张晓梅
张晓梅 焦加良
焦加良 张连起
张连起 龙墨
龙墨 王名
王名 何水法
何水法 李延生
李延生 巩汉林
巩汉林 李胜素
李胜素 施杰
施杰 王亚非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姚爱兴 贾宝兰
贾宝兰 谢卫
谢卫 汤素兰
汤素兰 黄信阳
黄信阳 张其成
张其成 潘鲁生
潘鲁生 冯丹藜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袁熙坤 毛新宇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学诚法师 宗立成
宗立成 梁凤仪
梁凤仪 施 杰
施 杰 张晓梅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