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沸点 沸点
拉票刷脸正在毁掉网络投票公信力
正视网络的作用,是一种进步。但由于样本数量不足或样本代表性较差,很多网络评选、网络投票并没有多少公信可言,并不能代表真实民意。
近日,有网友在某论坛发帖称,为了在云南省曲靖市有关部门主办的首届“宜居曲靖·美丽乡村”评选中进入前三名,当地一位副镇长曾让某投票公司帮忙刷票,并承诺事成之后支付9000元费用,但事后他却反悔不愿给钱。当地有关部门回应称,已责令雇佣“水军”刷票的当事人作出检查。(8月3日新华社报道)
在评选活动中花钱雇“水军”刷票,无疑是一种弄虚作假。当政府工作人员违规刷票的真相被揭穿,有关部门对当事人进行问责,也算情理之中?;毓防聪?如果那位副镇长没有找网络投票公司刷票,而是采取其他拉票手段,想必也不会有现在的麻烦。但问题是,一个人不刷票,并不能确保其他人不刷票,这种网络投票依然难言公正。
近些年,我们见过了太多的网络评选、网络投票,它几乎发生在各个地方、各个领域。有一类是网络评选,与荣誉和物质奖励挂钩,它们大多是企业组织的,其中还有不少有头有脸的大企业,还有一些评选活动甚至有公权力背书。大家不妨回忆一下,在朋友圈,你有没有见过“最美人物”“最美老师”“十佳员工”甚至“城市功臣”之类的评选?
还有一类是网络投票,通常是民意调查,其中有些投票会影响媒体报道的基调,有些投票会影响政府决策的方向。比如,一些媒体通过网络调查网友对某个话题的态度,将调查结果作为写稿的依据;比如,地方政府就某个问题列出几个方案,在网上征求大家意见。
激励机制的意义不容否定,网络征集民意也是有意义的。相较于过去一些不透明的评比或决策,现在能够“开门评选”,特别是在评选中发挥网络的作用,应该是一种进步。但在事实上,由于样本数量不足或样本代表性较差,很多网络评选、网络投票并没有多少公信可言。比如,那些通过网络投票公司刷票的行为,有什么意义?搞到最后,除了比谁舍得烧钱,还能比出个什么?
有必要指出,即便一些不烧钱的投票,也未必有多少公信力。有人感慨,现在朋友圈就剩下了拉票、鸡汤和广告了。所谓“拉票”,指的就是形形色色的评选活动。一些机构或者个人,为了能得到高票,到处“刷脸”求别人给自己投票。前段时间,某地教育部门组织“最美教师评选”,笔者就多次被人拉票,要求给他的孩子所在班级投票。甚至在一些国家级评选中,有些地方也通过媒体公然呼吁给本地候选对象投票。相对于烧钱式投票,这种刷脸式投票,难道就有公信力可言吗?
其实,这种乱象在互联网出现之前也有。比如,有些地方把候选人名单公布在报纸上,有些单位或者有些人收集报纸,组织集中投票,这也是一种弄虚作假。而现在到了互联网时代,由于投票的边际成本很低——甚至几乎为零,于是弄虚作假也就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并不排除,通过网络评选出来的各种“美丽”各种“先进”,有一部分是民心所向,但也不能否认,很多投票结果是炮制出来的,并不体现真实的水平,并不代表真实的民意。
正因为网络投票的可信度难有保障,国际上选举、公投等重要事项,都没有采用网络投票这种方式。即使是民意调查,也一般是由专业公司在做,而不是随便在网上挂一个投票。我们那些热衷于网络评选、网络投票的单位、媒体、企业,应该有所启发。
不客气地讲,现在的各种网络评选、网络投票几乎已无公信力可言。综合来看,要想从一堆人中脱颖而出,不是得烧钱就是得刷脸,而投票者不是看钱就是看脸。站在评选的角度,确实需要扩大公众参与,但当公众参与变为吆喝拉票时,也就失去了意义。(毛建国)
编辑:周佳佳
关键词:拉票刷脸 毁掉 网络投票 公信力


“超级月亮”现身堪培拉
特朗普发表其执政以来的首次国情咨文演讲
保障春运
“欢乐春节”挪威首演闪耀北极光艺术节
靓丽海冰
春运路上有了“列车医生”
阿富汗官员:应抓住机遇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英国首相特雷莎·梅到访武汉大学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