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沸点 沸点
27. 7%受访者曾因参加朋友圈测试而泄露个人信息
漫画:付业兴
每隔一段时间,网友们的朋友圈便会被星座测试、新年签、事业运程等各类测试活动刷屏。这些活动看似简单有趣,殊不知很多个人信息已被商家获取。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00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82.3%的受访者参加过朋友圈各类测试活动,其中13.8%的受访者频繁参加。从没参加过此类活动的受访者仅占17.8%。
北京某高校研二学生高冉对记者说,感情测试、新年签、性格标签等一类测试是最受学生欢迎的,那些非常有趣的测试会成为他们茶余饭后的谈资,“我的朋友圈曾被一款类似‘未来的你拥有多少资产’的测试刷屏,结果特别有看点,有的是‘价值几亿的资产家’,有的是‘园艺家’。它的趣味性吸引了很多人”。
调查显示,面对朋友圈测试,42.2%的受访者通常都会首先考虑自身的信息安全,43.1%的受访者偶尔会。14.8%的受访者则几乎不会考虑。那么,有多少人曾因为参加这类活动而泄露了信息?结果显示,27.7%的受访者表示曾被泄露,33.8%的受访者未曾遭受过。
河北省石家庄市一家科技公司员工张同(化名)就遭遇过这样的事。“参加过一个小测试活动后,没过多久,就陆续打进来几个电话,都是推销的。当时就觉得是这个测试活动不规范,有恶意获取信息之嫌”。
“为了生活方便,人们的微信号和银行卡等很多都是绑定的。一个关键的信息泄露,其他信息就都‘失守’了,风险太大。”李晶晶认为,是一些不法商家瞄准了测试互动对人们的吸引力,导致了鱼龙混杂的局面。
人们对哪些个人信息最敏感?结果显示,身份证号居首位,79.8%的受访者非常介意。手机号(66.2%)、银行卡号(62.1%)紧跟其后。其他依次为:姓名(47.1%)、居住地址(42.0%)、出生日期(33.0%)、微信号(31.4%)、邮箱地址(22.2%)、性别(20.5%)、出行记录(19.8%)、感情经历(9.7%)。
本次调查显示,59.2%的受访者认为朋友圈测试的结果并不可靠,参与是为了消遣。19.8%的受访者则认为挺靠谱的,还有12.8%的受访者认为结果准确性因活动方水平而异。另外,有70.1%的受访者表示会对此类活动抱谨慎态度,12.3%的受访者则不会。
“一些商家举办此类活动是为了获取关注,甚至是获取用户个人信息。”张同建议,网友自身要有安全意识,尤其是敏感的个人信息不要轻易填写?!拔⑿牌教梢灾苯釉谟没褂靡趁嫔柚猛端吖δ芗?,方便用户,也能及时处理不法信息。当然,中间需要一个快速有效的审核流程,来保证微信的安全有序运行”。
如何严格?;び没畔ⅲ?6.8%的受访者建议严惩非法获取用户信息行为,61.2%的受访者建议相关方提高管理效率和技术手段。其他还有:平台严格监管各类测试活动(61.1%),个人提高风险防范意识(48.9%),提供并宣传快捷有效群众举报渠道(41.6%)。
受访者中,00后占0.7%,90后占21.1%,80后占50.5%,70后占20.1%,60后占6.6%,50后占0.9%。记者 杜园春
编辑:曾珂
关键词:参加朋友圈测试泄露个人信息
 
       
 


 “超级月亮”现身堪培拉
“超级月亮”现身堪培拉 特朗普发表其执政以来的首次国情咨文演讲
特朗普发表其执政以来的首次国情咨文演讲 保障春运
保障春运 “欢乐春节”挪威首演闪耀北极光艺术节
“欢乐春节”挪威首演闪耀北极光艺术节 靓丽海冰
靓丽海冰 春运路上有了“列车医生”
春运路上有了“列车医生” 阿富汗官员:应抓住机遇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阿富汗官员:应抓住机遇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英国首相特雷莎·梅到访武汉大学
英国首相特雷莎·梅到访武汉大学
 法蒂玛·马合木提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召明 王霞
王霞 辜胜阻
辜胜阻 聂震宁
聂震宁 钱学明
钱学明 孟青录
孟青录 郭晋云
郭晋云 许进
许进 李健
李健 覺醒法師
覺醒法師 吕凤鼎
吕凤鼎 贺铿
贺铿 金曼
金曼 黄维义
黄维义 关牧村
关牧村 陈华
陈华 陈景秋
陈景秋 秦百兰
秦百兰 张自立
张自立 郭松海
郭松海 李兰
李兰 房兴耀
房兴耀 池慧
池慧 柳斌杰
柳斌杰 曹义孙
曹义孙 毛新宇
毛新宇 詹国枢
詹国枢 朱永新
朱永新 张晓梅
张晓梅 焦加良
焦加良 张连起
张连起 龙墨
龙墨 王名
王名 何水法
何水法 李延生
李延生 巩汉林
巩汉林 李胜素
李胜素 施杰
施杰 王亚非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姚爱兴 贾宝兰
贾宝兰 谢卫
谢卫 汤素兰
汤素兰 黄信阳
黄信阳 张其成
张其成 潘鲁生
潘鲁生 冯丹藜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袁熙坤 毛新宇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学诚法师 宗立成
宗立成 梁凤仪
梁凤仪 施 杰
施 杰 张晓梅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