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天下 天下
北京食品安全检测与监测已初步实现全覆盖
本报讯(记者孙乐琪)记者从今天上午举办的北京技术创新行动计划之“首都食品质量安全保障”专项系列成果发布会上获悉,本市初步建设了食品中风险危害物质筛查谱库以及食品安全检测装备研发与协同应用、食品安全检测与防控技术研发和食品安全智慧监管信息化三大平台,显著提升了本市食品安全监管的科技支撑水平,研发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的分析方法和检测试剂42种,开发无损快速检测设备、多指标分析检测设备等15种,初步实现首都食品安全检测与监测全覆盖。
会议透露,专项实施以来,在食用农产品生产基地安全保障环节,建立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1473家,其中优级农产品标准化基地556家??⑿滦透咝锱┮?、生物肥料、生物兽药、生物疫苗等安全投入品新产品55种,22种实现产业化,推动亩均化肥施用量降低30%,实现生物农药替代率达到25%。
开展农资套餐科技服务与示范,实现北京农资主渠道供应100%安全,有力促进了首都菜篮子生产安全高效;在食品生产加工质量安全保障环节,开展食品制造技术、营养品质提升技术、高值化加工技术及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的科技攻关,通过技术升级、工艺优化和产品创新,开发新技术、新工艺31项,开发全麦粉、中温和发酵肉制品、婴儿乳粉等优质营养健康产品80余种,推动实现80%以上规模农产品加工企业通过ISO、HACCP体系认证。
在食品物流质量安全保障环节,重点在新发地、顺鑫石门批发市场、100家大型超市、200个规模社区等集成应用了30项安全生产、绿色防控、物流监控、产品追溯等配套技术,强化了批发市场食品质量检测监控能力。促进社区直供物流配送模式创新。建立猪肉、乳制品食品安全追溯信息管理平台,初步实现本市畜肉、乳制品等食品的信息可追溯。
会议介绍了专项突出成果——由北京市食品安全监控和风险评估中心、北京微量化学研究所共同构建的食品中高风险化合物筛查鉴定技术平台。针对食品中多类毒害物质的同步识别和非目标成分鉴定,形成了通用快速前处理、食品中毒害物质同步识别谱库和食品中非目标成分鉴定三项核心技术,显著提高了食品中毒害物质识别和鉴定的速度和准确度。实现样品一次前处理即可满足多类物质检测要求;突破了仪器同步识别多类物质的技术瓶颈,实现一次进样分析几百种甚至上千种物质;突破了非目标化合物鉴定的技术瓶颈,实现了对食品中非目标化合物无标准品、无内标的快速精准定性、定量检测。
截至2016年4月底,食品中高风险化合物筛查谱库共包含各类化合物和元素近3000种,基本涵盖了食品中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食品添加剂、非食用添加物、重金属、稀土元素等主要理化危害指标。上述谱库和与之对应的5套通用前处理技术共同构成了食品中高风险化合物筛查鉴定技术平台。
编辑:玄燕凤
关键词:食品安全 食品安全检测与监测


贵阳机场冬日为客机除冰 保证飞行安全
保加利亚古城欢庆“中国年”
河北塞罕坝出现日晕景观
尼尼斯托高票连任芬兰总统
第30届非盟首脑会议在埃塞俄比亚开幕
保加利亚举办国际面具节
叙政府代表表示反对由美国等五国提出的和解方案
洪都拉斯首位连任总统宣誓就职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