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书画·现场>讯息讯息
上海地区艺术博览会的群雄割据
随着国家文化战略的提出,中国艺术市场的发展渐成一种产业。在国家文化战略的推动下,艺术市场国际化、区域化的发展成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的一大亮点,国家及地方的规?;度胛庖磺魇铺峁┰丛床欢系亩Α?a href="file:///D:/Desktop/12722046+%E9%99%88%E4%BD%B3/12722046+%E9%99%88%E4%BD%B3+%E4%B8%8A%E6%B5%B7%E5%9C%B0%E5%8C%BA%E8%89%BA%E6%9C%AF%E5%8D%9A%E8%A7%88%E4%BC%9A%E7%9A%84%E7%BE%A4%E9%9B%84%E5%89%B2%E6%8D%AE.docx#_ftn1" name="_ftnref1" title="">[1]中国艺术市场逐步摆脱民间自发、零散的局面,转而受到政府相关部门的重视。艺术博览会是艺术品销售的重要渠道,也是一个国家画廊形象和实力的集中展示平台。它是艺术家和消费者集中的场所,也是举办城市吸引旅游者和提高知名度的手段。[2]艺术博览会主要参展对象是画廊,具有高标准的要求,专业化的运作,广泛的宣传,便捷的服务。瑞士巴塞尔国际艺术博览会是世界上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广的博览会,每年其评选委员会要从全世界900多家报名的画廊里确定300个画廊参加,主要是考核参评画廊的国际化程度、艺术质量以及流派的多样性,努力寻找最优秀和最有代表性的画廊参展。
一、 各类艺术博览会在上海兴起
由意大利博洛尼亚集团举办的上海艺术博览会国际当代艺术展自2007年创办以来,一直倡导以学术性引领商业性,以聚集高品质画廊和高端藏家为自己的特色,成为上海地区乃至全国最具影响力的艺博会。在上海展览中心这座苏式建筑中举办的“上海当代”一出场就以不可阻挡的国际姿态空降到中国,其当代性、专业性给当时的中国艺术博览会领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冲击。2007年的“上海当代”把欧美艺博会的整个系统与运作模式搬到中国,在其展商构成中欧美画廊占55%,亚洲其他地区画廊为24%,而中国本土画廊仅为21%,形成以欧美为主导的市场定位,显示出国际化的主导模式。
但随之而来暴露出艺术品进出口关税、艺术展览审查制度、本土收藏群体不成熟等现实瓶颈,打破了其将上海变成亚洲一级交易市场中心的理想。2008年,上海当代艺博会成交量骤减;2009年,上海当代艺博会更换艺术总监,展览规模缩减,销售更是雪上加霜,国外的买家不再进入,而中国的收藏群体尚不够强大?!吧虾5贝绷患溉巫芗啵壹溉巫芗嗳慷际嵌杂谝詹┗崞挠兄凑凭榈娜耸?。但上海当代几乎每年都要根据新任总监重起炉灶,重新调整策略,使其稳定性不够。上海当代自我陶醉在“亚洲高端”艺博会的自我设定形象中,使得展览品质优异的上海当代艺博会被卡在了不尴不尬的位置上。2013年因为投资方的缘故而停办一年,2014年的“上海当代”以“博罗那上海当代艺术展”的名称卷土重来,早已褪减当年的锐气和吸引度。相比前几届“上海当代”,2014年60家画廊及艺术机构是参展商最少的一次。中国本土画廊占75% (包括中国内地,香港和台湾),其余的15%来自亚太和中东地区,10%来自欧美,历来以海外画廊为主的上海当代也已经向本土画廊转向(图1)。
图1 视平线画廊参展2014上海当代
2014年9月在上海展览中心举办的首届“上海艺术影像展”是由国际性的影像专业机构举办的国内首个专注于影像领域的艺博会,诸多国际画廊所带来的大师作品以及成熟的商业社会所必需的规范的市场理念,激发了许多关于当代摄影的话题。中国早就进入图像时代,但影像作品的收藏却迟迟没能发育。老牌艺博会市场定位不明确,给予了这些后起之秀有了可操作的空间,成为主打各自品牌的最好时期,通常艺博会的第一年都因为其新鲜度而有个好年份。这样的小型艺博会不但不会撼动上海艺博会的地位,反而用专业化的艺博会编织了一张无形的网,让更多的观众从不同的角度与层面进入到艺博会市场。
2013年11月27日,“ART 021上海廿一当代艺术博览会”这个小而精的艺博会给上海的艺博会领域带来了新气息。ART 021由有着官方背景的上海国际艺术节举办,依托上海本地优势,将展会设置在具有历史感和建筑美的洛克外滩源中实大楼。自外滩美术馆开馆以来,洛克外滩源地区逐步形成一定的艺术规模。参加首届ART 021的画廊只有28 家,以精致、小巧为特色,吸引了不少收藏者和艺术爱好者的关注。这种小型艺博会定位清晰,抓住艺术消费市场的大趋势,在个性化的空间中,把艺术收藏的旨趣体现得淋漓尽致。2014年11月13日,定位于“个性、精致、有活力”的ART 021大幅扩张(图2),中实、真光“双塔”首尾一气,以质取胜,在这种艺博会激烈竞争的时代,寻找自己精准的定位才能真正打造规模效应。上海大而全的大型艺博会市场,正在被小而精的定位于细分的专业市场的艺博会逐渐蚕食。一个多层次、多侧面的艺博会体系正在上海艺术市场中成长。
图2 白立方画廊参展2014 ART 021作品
原上海飞机制造厂的冲压车间改造成的西岸艺术中心在2014年9月推出了第一届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首届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是徐汇滨江文化艺术区继龙美术馆、余德耀美术馆、保税仓库之后的一个大动作,博览会使这个区域的艺术链条更加完整(图3)。此次博览会提出“5+25”全新模式,也就是分为5天针对专业人士的博览会和25天面向公众的特展,主办方希望分别兼顾藏家购买作品与艺术爱好者欣赏展览的不同需求,最大限度地发挥艺术博览会的功能,试图让整个博览会“慢”下来。小而精是西岸艺博会整体的特色,虽然只有25家,参展的画廊几乎都有响当当的名声或者不俗的实力,画廊的质量远比数量值得称道,上海的艺博会开始了精致路线的服务。此次西岸的保税仓库为国外画廊提供了相当优惠的政策,来自瑞士圣加仑的约瑟夫松锅炉房画廊创始人菲利克斯·雷纳(Felix Lehner)表明,如果他们带来的雕塑大师汉斯·约瑟夫松的作品只停留在博览会中,就不需要交税。[3]
图3 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
二、上海艺术博览会植根本土
上海地区历史最久、根基最深的艺术博览会当推创办自1997年的上海艺术博览会,上海艺术博览会在长宁区的上海世贸商城举办,主办方有官方非营利机构的参与,是具半官方性质的艺术博览会,并被当作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的一个固定节目而受到上海市政府的大力支持。这样的半官方属性决定了其必然承担一定的社会功能,而不可能完全走商业化的模式。其举办的目的,不仅仅只是为了艺术市场,还是文化建设和城市形象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艺术博览会对于广大民众的审美教育功能,以及在提升整个城市的文化艺术水平方面,比实际的市场价值更为重要。上海艺博会同时承担了本土画廊业的扶植任务,推动上海本土画廊业艺术市场的发展。其为上海本土画廊带来的不仅是销售利润和推介效应,更重要的是可以使本土画廊形成合力,从而进一步规范上海艺术市场发展。
上海艺术博览会自举办以来,在艺术市场发展进程中,力求对行业的规范性做出努力,并不断地丰富展会内容,寻求特色化经营模式。上海艺术博览会是综合性的艺术博览会,倡导多元化的主题定位,参展作品并不局限于某一时代或某一种风格,也不局限于某种类型的画廊和画家,而是推动本土的、传统的、经典的、当代的艺术,这些因素包容整合之后成为多元化的风格特征。从市场角度和展商构成来看,以上海本土的画廊为主,并由传统经营型的展会逐步向规范化、国际化艺术博览会的方向转型,在长三角地区树立起自身的品牌。对于参展主体,上海艺术博览会是以收费的方式把展位租给画廊,画廊自主挑选作品参展。上海艺术博览会还特意推出了“艺博会青年艺术家推介展”和陶瓷艺术展区,这两个项目至今仍作为固定的展块保留下来,成为上海艺术博览会的经营特色。
上海艺术博览会自开办伊始就定位为全能型的地方美术作品博览会,较为传统的艺术趣味是它不被当代艺术界重视和推崇的原因,但良好的群众基础和买气却让其它艺术博览会艳羡不已,长期以来以买气旺盛而一枝独秀。其具有上海本土特色,由传统经营型的展会逐步向规范化、国际化方向转型。但在经过市场的颠簸之后,又调转头选择了“回归本土”的策略。艺博会从曾经的追求“高大上”重新回到现实层面,川流不息的人群和销售数字仿佛彰显着“本土化”的成功,这一务实的转变代表着艺博会对自身定位的不断调整。虽然有学者反复提出,一个艺博会对于区域的文化的特质,要有所体现。真正的艺博会应该是有一个学术品位的,一个具有艺术风向标的平台。但是不可否认,艺博会从诞生之初就是一个艺术品的交易场所,尽管交易看起来有点特殊。上海艺博会在市场上的成功令人反省,究竟是展览叫好重要,还是会展销售更重要?促进销售,是依赖国外藏家的空降有效,还是扎实培育国内收藏群体标本兼治?艺术博览会说到底,是搭建起一个平台把艺术品展示出来以供买卖,又因为艺术品还有着展览的特性,因此艺术博览会又多了另外一层皮肤。但是归根到底,能否给参加的画廊和藏家提供更好的交易平台,才是衡量一个博览会是否成功的关键。
艺术博览会,这样把画廊集中在一起,针对收藏家集中展示、购买艺术品的展览与交易体制,本身就来自于西方。在西方,对于艺术市场上的上层买家而言,艺术博览会已经取代拍卖行成为最重要的活动。[4]而上海艺博会建立的平台引导公众了解艺术品的消费与购藏,它的主题根据艺术品市场的变化而设定,随着艺术装饰家居的精神需求和投资艺术品的理念逐渐深入,其让市场与更广阔的社会层面相结合,在更多的市民大众中普及和梳理艺术品消费观念,让各层次的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爱上艺术,感受拥有艺术的喜悦与快乐。上海艺博会的意义远不止每年短短几天会期的昙花一现,它在成为城市文化名片的同时,也为上海的艺术收藏市场、艺术创作领域以及公共展示等方面带来积极影响。近年来艺术消费比例逐渐上升,艺术投资比例相对下降。而上海艺博会仍然面临推出高端作品、更好开拓全国艺术市场的任务。
三、 结语
艺术博览会这个来自西方的展览与交易机制,在内地普遍遭遇水土不服,除了税收原因外,其中一个深层次的原因是内地以拍卖为代表的二级市场非常强势,强烈冲击着画廊、艺博会构成的一级市场。[5]而大型艺博会的举办更多的是由政府组织,地方政府将艺博会的举办纳入政绩范畴,出于对个人仕途和与其他城市攀比的目的。过多的政府介入会带来艺术博览会超前于城市经济文化的发展程度,并且过度关注于成交额、场馆面积、客流量等方面,使得人们忽略了利用艺术博览会对当地文化形象的塑造,从而导致艺博会缺乏地方特色?;取⒁詹┗嵛鞯囊患妒谐⌒枰欣恼咧С?,使资本的介入更有信心和力量。但是,政策的缺位一度成为上海艺术品市场发展的盲点,缺乏政府政策的支撑不利于艺术品市场的进一步发展。
[1]西沐著. 中国艺术品资本市场概论[M].北京:中国书店,2010.11,第288页。
[2]刘玉珠主编. 2006年中国文化市场发展报告[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7.03,第274页。
[3]李一.用钱还是用脑[J].颂雅风·艺术月刊,2014(11),第33页。
[4]徐佳和. 谁阻挡了国内艺博会的“国际化”[N].东方早报,2012.05.28(第T04版)。
[5]蔡萌.国内艺博会如何突困[N]. 中国文化报,2013.05.20(第004版)。
编辑:陈佳
关键词:上海地区 艺术博览会 群雄割据





贵阳机场冬日为客机除冰 保证飞行安全
保加利亚古城欢庆“中国年”
河北塞罕坝出现日晕景观
尼尼斯托高票连任芬兰总统
第30届非盟首脑会议在埃塞俄比亚开幕
保加利亚举办国际面具节
叙政府代表表示反对由美国等五国提出的和解方案
洪都拉斯首位连任总统宣誓就职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