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企·民企>深·观察深·观察
规划34亿人新城,谁来???
“新华视点”记者近期在多地采访发现,在特大城市限制人口、中小城镇扩容的情况下,一些中小城镇迫切希望加速发展,纷纷提出2020年、2030年人口倍增的目标。国务院有关部门数据显示,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6年5月,全国县以上新城新区超过3500个,规划人口达34亿。
中国目前的人口增长,已经不可能再像过去那样60年增两倍。纵然能够像过去那样增长,到2030年人口规模也达不到30亿,那么,地方又是如何提出这些规划的呢?有多少规划已经开始实施了呢?
目前,从上到下都在全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正在加大去产能力度。而且,推进的难度比较大,困难也比较多。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原因就在于,前些年地方上项目的热情过高,投资的力度过大,造成了今天产能的严重过剩,也造成了社会供应与社会需求之间的严重不协调,有效供给不足、无效或低效供给则过剩,不得不对过剩产能进行调控,对供给侧结构进行改革。
如果在城镇化建设中,特别是新城区建设中,也像钢铁、水泥、煤炭等行业一样,来个“大跃进”,那么,十多年以后,是否也要来个城镇化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再把城市“踩平”,变成农村呢?否则,将会出现多少空城、鬼城。要知道,仅仅一个房地产开发,就已经在全国出现了相当数量的空城、鬼城了,就让去库存成为了经济发展难题了。如果再建设3500个新城新区,那可就真的是空城遍地、鬼城遍布了。
我们并不反对农村人口需要转移,农村劳动力需要在新的就业机会的大背景下,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建设一定数量的新城镇,这是符合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也是提高城镇化率的必经之路。但前提是,必须充分尊重客观经济规律,坚持量力而行、实事求是的原则,严格按照中国城乡人口的数量以及发展趋势,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而不是各拉各的调、各弹各的琴,一窝蜂地都在建新城新区。如果这样,城镇化建设将给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一场灾难。
在目前经济发展、特别是经济实力尚没有达到可以随心所欲搞建设的情况下,任何一项城市规划的制定,都必须充分考虑需要与可能,考虑地区平衡、全国布局合理,尤其不能脱离实际再搞大拆大建。因为,前一轮大拆大建留下的后遗症,尤其是政府负债,还不知消化到何时。如果再进行如此大规模的新城新区建设,政府不仅没有能力建设,而且会造成新一轮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
事实上,按照目前的经济条件以及农村居民对待城市生活的态度,城镇化建设也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而应当稳步推进。别的不说,农民进城后干什么,就会成为今后城镇化建设中需要面对的最大难题。毕竟,按照多数农民的技能水平和生活习惯,是很难适应城市生活的,也是无法很快成为城市居民的。更何况,新城新区的产业如何定位,是否能够容纳足够的就业,也是一大难题。
也正因为如此,面对各地掀起的新城新区建设风潮,决策必须高度重视与关注,严格按照全国一盘棋的要求,对各地的新城新区规划进行约束与把关。凡是不具备条件或暂时不需要建设的一定要控制其建设。即便建设,也要控制好建设规划、控制好投资总量。特别是那些经济实力不强、没有条件吸引人员进城、产业提供能力不强、配套设施难以满足的地方,更要严格把关、严加控制。
编辑:薛晓钰
关键词:中小城镇 大城市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贵阳机场冬日为客机除冰 保证飞行安全
保加利亚古城欢庆“中国年”
河北塞罕坝出现日晕景观
尼尼斯托高票连任芬兰总统
第30届非盟首脑会议在埃塞俄比亚开幕
保加利亚举办国际面具节
叙政府代表表示反对由美国等五国提出的和解方案
洪都拉斯首位连任总统宣誓就职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