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寻医·问药>名家健坛名家健坛
“猝死”带走了多少青壮年?
编者的话:前几天,一位在媒体圈小有名气的副主编突然猝死在北京地铁6号线的站台上,引起了不少媒体同行的唏嘘。其实,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每天至少猝死1000人,其中年轻人的比例越来越高。但猝死并不是一种疾病,而是一种因各种不良生活习惯对心血管造成长期损害的结果。
本来好端端的,怎么说没就没了……这是很多人对猝死的直观印象。事实也的确如此。
关于猝死的诱因,很大一部分是心源性的,也就是说突然的心脏停跳导致生命流逝;也有长时间伏案打游戏或坐长途车的人,猛一起身因下肢静脉血栓导致肺梗死、肺栓塞而猝死。总之不论哪种猝死,都是名副其实的猝不及防。
在很多人看来,严重的心脏病应该是老年人的专利。然而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年轻人不健康的饮食和生活习惯日趋常态化,很早就被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疾病盯上,由此引发的冠心病、心肌梗死发生率也日趋低龄化。
年轻的本钱不抗花
年轻人往往认为“年轻就是本钱,折腾点无所谓”,这显然是不对的。
国外研究显示,冠状动脉内膜增厚管腔狭窄、血管老化等症状最早在20岁即可出现,而且70%以上的粥样硬化斑块为进展型,如不及时控制极易发生斑块出血、附壁血栓形成,引起青壮年猝死或诱发心肌梗死。
2007年~2009年北京市急性心肌梗死(心梗)发病监测显示,25岁以上人群发病率明显上升,在所有因急性冠心病发作死亡的患者中,年龄在25~44岁之间的中青年患者院外死亡的比例更高。可见年轻也是有极限的。
我在临床中遇到的心源性猝死(特别是中青年人)患者,其生前大多有基础心脏病,如冠心病、心力衰竭、遗传性心血管疾病等。文中不幸罹难的媒体副主编,其朋友诉说他工作很拼,常年熬夜加班,我想这些都是诱发猝死的重要原因之一。
近些年我还有一个明显的感觉,就是来门诊看心肌梗死的年轻人越来越多。说出来很多人不以为意,而这正是我所担忧的,因为年轻人发生心肌梗死往往比老年人更危险。这是因为,年轻人的年龄、身体状况以及心脏本身结构的特殊性,使得年轻人心肌梗死的症状、预测疾病的可能病程和结局(预后)与老年人不一样。年轻人突发心梗时,不像老年人会出现明显的胸部疼痛、恶心、呕吐、大汗、烦躁不安、恐惧、双眼发黑等症状,所以极容易被忽视。
在临床中发现,多数患冠心病的年轻人其冠状动脉病变较轻,冠脉狭窄不是特别严重。不过基本是不稳定的软斑块,极容易破裂或产生裂纹,引起急性血栓形成。另外,年轻人心肌梗死很大部分有冠脉痉挛的因素,这在年轻女性中更常见。也正因为年轻人的冠脉病变相对较轻,缺乏心肌的缺血预适应,一旦发生心肌梗死往往后果非常严重。
猝死前的蛛丝马迹
不得不说,有一部分猝死是没有任何征兆的,真的就是“夺命没商量”。不过更多的猝死事发之前会多少有一些蛛丝马迹。
猝死者病发前数天乃至数月可出现胸闷、气促、疲惫、心悸、肩膀疼等不典型症状,有的人活动剧烈时会伴有心慌、气短,而以前没有胃病的老年人也会出现恶心、呕吐等消化系统疾病症状。我接触过不少猝死在出差路上的案例,调查发现这些患者在病发前几天多有肩疼的情况。这是因为心肌缺血时,疼痛放射至左肩等部位,此时如果注意休息则可慢慢缓解。
另外,“胸痛”也是一个不可忽略的表征。这种痛往往“闷闷的”且一般发生在胸骨后方,整个边界不是很明确(跟手掌面积差不多)或者根本说不清到底哪里痛。若出现“针扎般”的刺痛或者是“按着才痛”,则提示跟心脏关系不大。
有朋友问我,“这些猝死的不幸者到底是累倒的还是本身就有心脑血管?。俊痹谡饫锾乇鹚得饕幌拢河Ω盟碘啦皇且恢植?,而是一个“结果”,是由各种不良生活习惯对心脑血管长期造成的损害,过于劳累则成为病发的“导火索”,二者相辅相成?;谎灾?,如果平时防护得当没有高血压、高血脂和基础心脏病等,注意及时休息、疲劳缓解,按时体检防微杜渐,就能够让身体正常运转,远离猝死。
猝死急救有讲究
本文中的猝死病例事发地铁,过后很多人口诛笔伐我国公共区域的急救系统不健全。在我看来,即使除颤仪就在手边,如何保证急救者的正确使用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ひ彩且淮竽烟狻?/p>
既然如此,我们就要掌握一些常见的、力所能及的方法。猝死爆发后的急救弥足珍贵(只有不到10分钟时间)。抢救猝死患者,应立即对其心前区(左胸前乳头部位)进行有力的拳击,拳击的次数一般为2~3次,而后是心肺复苏(同时拨打120求救):将患者平卧(手臂伸直),施救者手掌叠放后,手掌跟部置于患者胸骨中点处垂直下压(一分钟不低于100次),胸廓下压幅度应大于5cm。每按压30次,给予患者人工呼吸2次。反复进行以上抢救动作,直至医务人员到来。
杜绝“恶习”,做好预警
有权威杂志总结出导致猝死的几大恶习,在我看来其警示作用还是很到位的,介绍如下:
●久坐不动:经常玩笑说坐以待病、坐以待毙,其实还是有一定道理的。久坐易使得血液黏度升高、血液循环减缓,因此大家应当经常起身走动,上个洗手间或接杯茶水,伸伸胳膊扭扭腰也是极好的。
●大量喝酒:酒精能让心率明显加快、血压升高,长期酗酒会破坏心肌,久而久之导致心脏衰竭,因此将其看做是扣动心脏病发作的扳机恰如其分。中国社会越来越进步,饭桌文化也越来越文明,所以为了自己和他人的健康,还是不要贪杯了。
●心情抑郁:坏情绪是“万恶之源”。抑郁通常和焦虑相伴,整天郁郁寡欢不仅影响睡眠质量,工作效率也大受盘剥。如果心脏得不到应有的休息,血压和心率就会跟着受累。
●用力解大便:使人从“静态”中一下解脱出来,这一瞬间内血压会迅速升高而引起不测。因此糖尿病患者、老年人、习惯久坐者、高血压患者以及有心脏病史的人,都应该避免大便时突然发力。
●欲望还是欲望:应当说适度的性生活对健康有利,反之会加重心脏的负担。然而个别群体还需要通过一些毒品、上瘾药来兴奋自己,可谓是“不作不死”,要知道吸食可卡因患心脏病的风险是常人的23倍!
(作者系北京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
编辑:赵彦
关键词:猝死诱因 不良生活习惯



贵阳机场冬日为客机除冰 保证飞行安全
保加利亚古城欢庆“中国年”
河北塞罕坝出现日晕景观
尼尼斯托高票连任芬兰总统
第30届非盟首脑会议在埃塞俄比亚开幕
保加利亚举办国际面具节
叙政府代表表示反对由美国等五国提出的和解方案
洪都拉斯首位连任总统宣誓就职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