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多元录取传递素质教育导向
日前,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2016年在沪综合评价入选名单在教育部阳光招生平台公示。今年在沪参加综合评价录取试点的高校,从这两所扩容至9所。同时,北京大学、清华大学首度在浙江省实行“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试点。
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与上海市“两校一市”承担着全国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先头部队”的角色;上海市与浙江省又是教育部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两大试点地区。这些地区与高校高考招录改革的新动向,对全国高考改革具有“风向标”意义:综合评价打破分数唯一的评价标准,分层分类招录让考生各得其所,中高职自主招生并贯通成才渠道。这一系列高考新政,向社会传递出清晰信号——高考不再只是一个淘汰与升级的“关口”,而成为一个多元选择的“窗口”,多元录取“立交桥”的格局已日益清晰。
《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要通过深化改革,到2020年逐步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健全促进公平、科学选才、监督有力的体制机制,构建衔接沟通各级各类教育、认可多种学习成果的终身学习“立交桥”。“两校一市”被形象地比作全国的“教育自贸区”,推进教育体制机制综合改革创新、先试先行,探索在全国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思路与举措是这项改革的题中应有之义。
自去年起,复旦大学、上海交大等上海高校开始试点“综合评价”录取试点招生,高考成绩、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面试表现等诸多内容综合考量,“既看分、又看人”的招录方式打破了“分分计较”的思维定式,科学选拔与学校培养目标更加匹配的人才;今年参与综评录取改革试点的高校从两所扩容至9所,传递出清晰的素质教育导向,多元录取的渠道进一步拓宽。
今年起,上海又试点合并本科第一、第二招生批次,高中学校不再纠结于原来的“一本率”,从而更加注重学生特长与学校特色专业的匹配度;分类考试使高考成为搭建多元成才路、让不同层次学生各得其所的“立交桥”。
高考不再“一考定终身”,另外一个重要支撑是成才路径的贯通与立体化。以往,就读中职校意味着步入“断头路”,从此与正规高等教育失之交臂。如今,中高职贯通、中本贯通等逐年扩招,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成才路四通八达,职业教育与学历教育、职业教育与学术教育的多向贯通,学制与课程设置逐年完善,为学生成才提供更多可能。
而在更广阔的社会背景下,衔接沟通各级各类教育、认可多种学习成果的终身学习“立交桥”雏形渐显。纵横交错的录取机制,提供了多次分流、多次选择、多元对接的受教育机会,高考成为多元成才路径中的一扇窗,而且可能提供多个“窗口期”供选择。
(李爱铭,作者系上海市教科院助理研究员)
编辑:刘文俊
关键词:多元录取 素质教育


2018中国“白俄罗斯旅游年”开幕演出在重庆举行
尼亚加拉大瀑布结冰变“冷酷仙境”
波兰航空一架飞机降落时发生事故 头部着地
世界首座双层六线钢桁梁铁路斜拉桥在渝落成
国家图书馆带读者亲近《四库全书》
流光溢彩庆新年
元旦观花灯
冰雕高手献技哈尔滨国际组合冰冰雕比赛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