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书画·现场>讯息讯息
了解齐白石画中的这些典故 就能更懂他的心
一、 问题的提出
近三十年来,学界回顾20世纪的绘画,梳理脉络,总结经验,形成了一个共识:引西润中的融合派和借古开今的传统派,共同推动了中国画的发展。[1]在公认的借古开今传统派四大家中,齐白石赫然在目。[2]人们对于齐白石,开展了多方面研究,得出了宝贵启示,邵大箴即指出:“他的艺术实践向人们昭示了这样一个真理:深入发掘传统,在传统的基础上创新,是艺术革新的重要途径。尤其像有悠久历史的中国画艺术,如果创作者没有深厚和全面的传统文化修养,没有丰厚的生活积累,没有沉潜的研究精神,侈谈创新是不会有令人满意的结果的?!盵3]其实,画家的传统文化修养,往往表现为作品的文化积淀,本文仅就齐白石作品的“象外意”与体现文化积淀而用典的关系问题,略举数例,有所讨论。
二、 “文之极”与“象外意”
绘画是一种视觉文化,历史悠久的中国画,讲求抒情达意,更是一种写意文化。齐白石虽擅工虫,但整体上仍属写意画家。写意画由文人画家倡导,广泛影响了职业画家,成为水墨画中突出发展的品种。写意画的形态比工笔画洗练,更重视“意”的表达,不追求对象刻画的逼真,而以抒写精神意趣为追求,以可视的“象”表达不可视的“意”,举一反三,以少胜多,用可视形象,借助题诗、题句表现思想感情。崇尚“象外意”和“取之象外”,[4]有利于注入丰厚的文化内涵,借此实现南宋邓椿强调的“画者文之极”[5]。意在象外的作品,简约而丰美,写所见而画所想,像格律诗一样精炼,幽情远思,耐人寻味,所以又称“无声诗”。在水墨画中,画家表达的意、抒发的感情个性,既是个人的,又与群体连在一起,既是当下的,又往往跨越时空,与历史文化脐带相连,成为联系社会群体与历史文化的手段。有点像传统诗歌中的用典。
三、 《他日相呼》的典故新解
 齐白石 他日相呼 册页 纸本?水墨设色 28.5×17.5cm 无年款 北京画院藏
齐白石 他日相呼 册页 纸本?水墨设色 28.5×17.5cm 无年款 北京画院藏
齐白石的《他日相呼》,画两只小鸡,争抢一条蚯蚓。概括简当,神态生动,水墨浸润,质感逼真,稚气可爱。但主要的成就不在惟妙惟肖、生动有趣,而在于把观察的感悟上升为对历史成说的深思,他概括为四个字,题在画上:“他日相呼”。熟悉典籍的人知道,齐白石题句中使用了鸡为“德禽”的典故,而“相呼”一语,典出《韩诗外传》。《韩诗外传》由轶事、道德说教等内容组成,一般每条都以一句《诗经》引文作结,既不是《诗经》的注释,也不是阐发。作者为汉代韩婴,他在书中说鸡是德禽,具有五种美德,原文曰:“君独不见夫鸡乎!首戴冠者,文也;足搏距者,武也;敌在前敢斗者,勇也;得食相告,仁也;守夜不失时,信也。鸡有此五德?!蔽宓轮患词恰暗檬诚嗪簟?,[6]意思是鸡得到吃食,就互相招呼,有团队精神,不吃独食。但是齐白石向来以造化为师,在实际观察中,他发现小鸡得到蚯蚓,没有丝毫谦让,也不呼唤伙伴共享,而是互相抢夺。可以想见,他想到:美德看来不是天生的,是教育历练的结果,小鸡长大了,就会“得食相呼”。所以,他题了“他日相呼”,表达了对文化积淀的反思,对美德形成的深切体悟。用来自实际生活独特感悟、智慧和真知,超越了古人认识,丰富了文化。
四、 《草间偷活》的典故活用
 齐白石 草间偷活 纸本?水墨设色 30×39cm 1944年 北京画院藏
齐白石 草间偷活 纸本?水墨设色 30×39cm 1944年 北京画院藏
他的《草间偷活》,画两只毛羽干枯的鹌鹑,目光炯炯,在草丛中觅食,上面题着:“草间偷活愿安详,晓初弟之属,白石八十四?!薄安菁渫祷睢币彩歉龅涔?,见于清初吴梅村《贺新郎?病中有感》。词曰:“万事催华发。论龚生天年竟夭,高名难没。吾病难将医药治,耿耿胸中热血。待洒向西风残月。剖却心肝今置地,问华佗解我肠千结。追往事,倍凄咽。故人慷慨多奇节,为当年、沉吟不断,草间偷活。艾灸眉头瓜喷鼻,今日须难诀绝。早患苦,重来千叠。脱屣妻孥非易事,竟一钱不值,何须说,人世事,几完缺。”[7]这个明末清初的文坛领袖,“江左三大家”之一,因一度屈节仕清“草间偷活”,自认为是“误尽平生”的憾事,所以写下了这首流传甚广的忏悔词。
明清更替,既是改朝换代,又是满汉之争,文人仕隐,关乎民族气节。所以,这个典故,被抗战中不得已生活于沦陷区的齐白石反复使用。远在“九一八事变”后,齐白石就在自传中使用了,他写道:“那年九月十八,是阴历八月初七日,日本军阀,偷袭沈阳,大规模地发动侵略,我在第二天的早晨,看了报载,气愤万分。……后来报纸登载的东北消息,一天坏似一天,亡国之痛,迫在眉睫。……很多人劝我避地南行。但是大好河山,万方一概,究竟哪里是乐土呢?我这个七十老翁,草间偷活,还有什么办法可想!只好得过且过,苟延残喘了?!盵8]作此画的1944年,齐白石在《自传》中称:“我八十四岁,我满怀积忿,无可发泄,只有在文字中,略吐不平之气。前年朋友拿他所画的山水卷子,叫我题诗,我信笔写了一首七绝,说:‘对君斯册感当年,撞破金瓯世可怜。灯下再三挥泪看,中华无此整山川。’”[9]
他这件《草间偷活》,是画给学生晓初的,利用“鹑衣百结”的成语和吴伟业词中的“草间偷活”的典故,表达了对沦陷区百姓挣扎偷生仍不得安宁的慨叹。那种无可奈何,那种无比沉痛,在字里画间表露无遗。此外,“草间偷活”也题在《蟹藻图》上,画的是横行的螃蟹,但偷活的却是画面上没有出现的小鱼小虾。虽然,抗战中生活于沦陷区的白石,以实际行动表现出大义凛然的民族正气,并非苟且偷生,但他以这样的典故公开题画,也说明了他的自责之严。
五、 《盗瓮图》与典故改造
 齐白石 盗瓮图 纸本?水墨设色 95×50.2cm
齐白石 盗瓮图 纸本?水墨设色 95×50.2cm
齐白石的《盗瓮图》,大约作于八十岁,画中一个老者,倚瓮而眠,留发髻,面色微红,蓄长须,颇有官者遗风,空酒提横倒在地上,看来他因醉酒而昏睡。上面题道:“宰相归田,囊底无钱,宁肯为盗,不肯伤廉。借山老人画吾自画改稿?!蓖獠牡淖髌?,还有多幅,其中一幅题为《盗瓮图》,大约作于1930年。上题:“盗瓮。宁肯为盗难逃,不肯食民脂膏?!绷硪环ㄍ?)作于乙酉,齐白石八十五岁时。上题“《盗瓮图》。宰相归田,囊底无钱,宁肯为盗,不肯伤廉。予每画此图必题此十六字,八十五岁白石老人?!本莅资讶撕搴?、白石弟子胡橐记载,此图画的是东晋毕卓故事。[10]
 齐白石 盗瓮图 纸本?水墨设色95×53cm 1945年
齐白石 盗瓮图 纸本?水墨设色95×53cm 1945年
《晋书?毕卓传》载:“太兴末,(毕卓)为吏部郎,常饮酒废职。比舍郎酿熟,卓因醉夜至其瓮间盗饮之,为掌酒者所缚。明旦视之,乃毕吏部也。遽释其缚,卓遂引主人宴于瓮侧,致醉而去?!盵11]从中可知,毕卓不是宰相,而是其下的吏部郎。他盗酒而饮,不在退休之后,而在吏部郎任上。齐白石使用毕卓的典故,不是照搬不误,他从绘画的立意出发,进行了想象和改造,把仅当过吏部郎的毕卓,说成是位高权重的宰相,把在任废职盗酒,说成归田后不肯伤廉的行为。唯其如此,他的题跋深刻地指出了一个道理:当盗贼去偷酒,受害者不过一家一户;贪赃枉法,则祸及百姓万民。显然,此图旨在衷心歌颂了为官清廉的品德,同时无情鞭挞贪官污吏。
六、 《蜡炬图》中语典与实物的结合
 齐白石 蜡炬图 轴 纸本?水墨设色 178×46.5cm北京画院藏
齐白石 蜡炬图 轴 纸本?水墨设色 178×46.5cm北京画院藏
白石暮年,既画了《螃蟹》,自题“魂飞汤釜命如鸡”,又创作了《蜡炬图》。后者画一柄立着的两齿钉耙,已经断掉一齿,上面放着一段蜡烛,流着烛泪,快要烧尽。虽然没有题跋,但联系《螃蟹》自感生命垂危的题句可知,此图用了“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典故,原诗名《无题》,作者是唐代的李商隐,早已收入齐白石二十多岁就熟读的《唐诗三百首》之中。[12]
原诗曰:“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敝档米⒁獾氖?,李诗感情深挚,但字面意思关乎男女,而白石画中执著的感情,离不开耕耘。他在1927年即破天荒以柴耙入画,并曾自刻一?。骸耙耘┢髌状嶙铀铩?,此图已经用掉一齿的农器、即将烧尽的蜡烛,都已成为文化符号。把两者画在一起,无疑表现了“生命不息,劳作不止”的立意,强烈地表达了老人暮年的心声。
七、 《瓷盘蜜蜂图》与典故中的通感
 齐白石 瓷盘蜜蜂图 图录于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59年版《齐白石作品选集》中
齐白石 瓷盘蜜蜂图 图录于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59年版《齐白石作品选集》中
齐白石的《瓷盘蜜蜂图》,没有创作年代,画中只有一个瓷盘,还有一只落在盘上的蜜蜂。瓷盘寥寥数笔,淡墨写成,盘边被画省略,画法是写意。蜜蜂刻画精工,伏在瓷盘中,腹部略用黄色,画法是工笔?;挠冶咦陨隙绿庾忠恍?,文曰:“能喜此画者他日不得无名,白石?!蔽裁此迪不洞嘶呓匆欢ǔ擅空夥降啄睦镆巳胧??是工写结合?是布局奇妙?其实都不是,要解读这幅画,就必须了解画史。所有宋代画史中,都记载了《踏花归去马蹄香》的典故。此典见于宋代俞成《萤雪丛说》,原文云:“宣宗政和中,建设画学,用太学法补试四方画工,以古人诗句命题,不知轮选几许人也。又试‘踏花归去马蹄香’,不可得而形容,无以见得亲切。一名画者,克尽其妙,但扫数蝴蝶飞逐马后而已,便表马蹄香出也。夫以画学之取人,取其意思超拔者为上,亦犹科举之取士,取其文才较出者为优?!?[13]
不知道齐白石有没有读过《萤雪丛说》,但1917年他来北京的当年,就结识了对他一生影响很大的陈师曾,相交莫逆,直至师曾去世,有诗称“君无我不进,我无君则退”。[14]陈师曾著有《中国绘画史》,在宋朝之画院一节中记载:“政和中,兴画院……以敕令公布画题于天下,试四方之画人,其试法以古诗命题,使之作画。今举例如‘踏花归去马蹄香’之句,则有画一群蜂蝶追踪驰马者,以描写香字?!?[15]
以陈齐的密切关系推论,齐白石了解这个画史典故,受到“踏花归去马蹄香”构思的启发,是可以想见的?;婊荒芑蜗?,不能画香气,追逐马蹄的蜂蝶,虽属视觉形象,但可以唤起通感,使人犹如闻其香的感觉。白石的《瓷盘蜜蜂图》,画一只蜜蜂被空空如也的瓷盘吸引,伏在上面不肯离去,认真看画的人不能不追问原因,追问者会想到,也许盘子上放过流蜜溢香的水果,水果被主人吃掉了,但残汁尚存,余香犹在,所以吸引了蜜蜂。如果这种分析无误,那就说明白石从“踏花归去马蹄香”的创作,吸取了以形写香的经验。他在题词中的许诺,恰恰表现了白石对文化积淀的高度重视。
小结
传统的中国画,在长期历史演进中形成了诗书画的结合,这种结合不仅是“三绝”同时在画上呈现,更重要的是艺术思维方式与表现方式的融会贯通。齐白石自幼就随外祖父读《千家诗》,青年时代拜文人画家胡沁园为师后,从熟读唐诗入手开始做诗,三十岁后与诗友结成“龙山诗社”和“罗山诗社”,进而拜在王湘绮门下,诗画篆刻渐渐成名。[16]他很看重自己的诗,曾对胡絜青说:“我的诗第一,印第二,字第三,画第四?!倍院搴飧缸铀担骸笆谝?,治印第二,绘画第三,写字第四?!盵17]他的诗真情流露,坦荡自然,达观诙谐,充满泥土芳香,用典不多。但他诗社时代的诗友,不乏能用典故之人,[18]他把诗词用典的手法用于画中是顺理成章的事。
诗词中的典故,可以简称为诗典,一般指典籍中的掌故,可细分为事典和语典,既来源于人和事,又离不开词语的精练表达。词语表达的人和事,或者品格精神,虽有特殊的历史情境,但不乏引申出的普泛意义,虽有具体所指,但透露了经验智慧,可以帮助状物,更能支持抒情。精练的诗词由于用典,往往在比拟贯通中超越时空地驾驭神思,扩大内涵,丰富情韵,增加风采,扩大意境和升华境界。诗词中使用典故,纯靠语言,画中用典,可以简称为画典,既有题词题句,也离不开视觉图像。画中用典,始于兼善诗画的文人画兴起之后,特别是明末清初以来,主要是用古人的笔墨图式,既用既成图式背后的意义,也用有一定表现力的笔墨程式。就后者而言,清初四王的山水,就是用黄公望的树石图式。
齐白石绘画的用典,除去使用前人积淀的笔墨图式之外,也像诗词用典一样,一是用事,比如“毕卓盗酒”;二是用语,比如“见食相呼”、“草间偷活”、“蜡炬成灰泪始干”和“踏花归去马蹄香”。但不管用语典还是用事典,都与来自生活的图像结合在一起。此外,有两点值得注意,首先他用事典敢于改造,通过改造而赋予新的意义,如《盗瓮图》。其次他用语典——亦即用古人诗文中的语句,表现出三个特点:一是结合实际的观察感受给予批判性的阐释,如《他日相呼》;二把抽象语词赋予可感形象,并联系生活境遇加以发挥,如《草间偷活》;三是把古人诗词名句图像化,结合其他文化符号表述生客的立意,如《蜡炬图》;四是暗用语典,不显示词句而从中获得艺术表达的启示,如《瓷盘蜜蜂图》。这一切,都离不开他善于在感受生活中灵活而有创造地运用典故的原则。
不能说画中用典是白石艺术的普遍特点,但他创造性地运用文化积淀增强文化厚度和艺术表现力的成就,仍然给我们以宝贵的启发。
注释:
[1]参见拙文:《变古为今 借洋兴中——20世纪中国水墨画演进的回顾》,收入《中国当代美术理论家文丛 蓦然回首 薛永年美术论评》,广西美术出版社2000年版。
[2]参见郎绍君:《二十世纪的传统四大家——论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潘天寿》,见《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潘天寿四大家研究》,浙江美术学院出版社1992年版。
[3]邵大箴:《齐白石研究丛刊?序》,见《齐白石研究丛刊》第一辑,湘潭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4]谢赫:《古画品录》,见俞?;啵骸吨泄劾啾唷罚ㄉ希?,中国古典艺术出版社1957年版。
[5]邓椿:《画继?杂说论远》,黄苗子点?!痘?画继补遗》(中国美术论著丛刊),人民美术出版社1963年版。
[6]见文津阁本《四库全书》诗外传卷二,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
[7]引自龙榆生:《近三百年名家词选》,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
[8]齐璜口述、张次溪笔录:《白石老人自传》,齐良迟主编:《齐白石文集》,第104页,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
[9]齐璜口述、张次溪笔录:《白石老人自传》,齐良迟主编:《齐白石文集》,第127页,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
[10]胡佩衡,胡橐:《齐白石画法与欣赏》,第104页,人民美术出版社1959年版。
[11]引自《晋书》卷四十九列传第十九毕卓传,上海古籍出版社、上海书店《二十五史》本,《后汉书三国志晋书》,第160页,1986年。
[12]齐璜口述、张次溪笔录:《白石老人自传》,见齐良迟主编:《齐白石文集》,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
[13]见《丛书集成初编?避暑漫抄及其他三种》,商务印书馆1959年版。
[14]齐璜口述、张次溪笔录:《白石老人自传》,见齐良迟主编:《齐白石文集》,第99页,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
[15]陈辅国编:《诸家中国美术史著选汇》,吉林美术出版社1992年版。
[16]齐璜口述、张次溪笔录:《白石老人自传》,见齐良迟主编:《齐白石文集》,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
[17]王振德:《刿心鉥肝 超妙自如——略谈齐白石诗文题跋》,见齐良迟主编:《齐白石艺术研究》,第25页,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
[18]齐璜口述、张次溪笔录:《白石老人自传》,见齐良迟主编:《齐白石文集》,商务印书馆2005
编辑:陈佳
关键词:了解齐白石画中 这些典故 就能更懂他的心
 
 


 贵阳机场冬日为客机除冰 保证飞行安全
贵阳机场冬日为客机除冰 保证飞行安全 保加利亚古城欢庆“中国年”
保加利亚古城欢庆“中国年” 河北塞罕坝出现日晕景观
河北塞罕坝出现日晕景观 尼尼斯托高票连任芬兰总统
尼尼斯托高票连任芬兰总统 第30届非盟首脑会议在埃塞俄比亚开幕
第30届非盟首脑会议在埃塞俄比亚开幕 保加利亚举办国际面具节
保加利亚举办国际面具节 叙政府代表表示反对由美国等五国提出的和解方案
叙政府代表表示反对由美国等五国提出的和解方案 洪都拉斯首位连任总统宣誓就职
洪都拉斯首位连任总统宣誓就职
 法蒂玛·马合木提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召明 王霞
王霞 辜胜阻
辜胜阻 聂震宁
聂震宁 钱学明
钱学明 孟青录
孟青录 郭晋云
郭晋云 许进
许进 李健
李健 覺醒法師
覺醒法師 吕凤鼎
吕凤鼎 贺铿
贺铿 金曼
金曼 黄维义
黄维义 关牧村
关牧村 陈华
陈华 陈景秋
陈景秋 秦百兰
秦百兰 张自立
张自立 郭松海
郭松海 李兰
李兰 房兴耀
房兴耀 池慧
池慧 柳斌杰
柳斌杰 曹义孙
曹义孙 毛新宇
毛新宇 詹国枢
詹国枢 朱永新
朱永新 张晓梅
张晓梅 焦加良
焦加良 张连起
张连起 龙墨
龙墨 王名
王名 何水法
何水法 李延生
李延生 巩汉林
巩汉林 李胜素
李胜素 施杰
施杰 王亚非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姚爱兴 贾宝兰
贾宝兰 谢卫
谢卫 汤素兰
汤素兰 黄信阳
黄信阳 张其成
张其成 潘鲁生
潘鲁生 冯丹藜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袁熙坤 毛新宇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学诚法师 宗立成
宗立成 梁凤仪
梁凤仪 施 杰
施 杰 张晓梅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