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资讯资讯
容庚:倾尽所有只为学术研究和保护文物
1894年9月5日,容庚降生在广东东莞县菀城镇,原名容肇庚,号容斋。现代著名古文字学家、考古学家、收藏家、书法家,在学术领域拥有崇高的地位。容庚身世不凡,容家是晚清书宦世家,这为他以后的成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以“颂斋”名其室。
容庚是我国著名的古文字学家、考古学家、收藏家和书法家,在学术领域上拥有崇高的地位,而其温和的形象也总能让人联想到儒雅谦和的学者。但实质上,容庚的性格并不似外表那么温和,他狂放不羁,直言不讳,常戏称自己是“野马”、“鬼锁”。对于他所痴迷的青铜器,他更是倾尽毕生之力,想尽一切办法去收藏,所藏不俗,对于他的收藏他曾说:“我倾尽我的所有收藏了这些字画器物,为的就是学术研究以及?;の夜恼涔笪奈铮悦馔饬??!?/p>
把真品说成赝品, 把赝品说成真品, 只为学习鉴别
当容庚还在北大上研究生的时候,对青铜器的鉴定还不是很成熟,而进入故宫对故宫文物进行分类整理给了他进步的机会。当时的他能够近距离地对青铜器进行实物探究,辨别真伪。为了更好地把握好这次机会,提高自己的研究水平,容庚经常把一件真品说成是赝品,把赝品说成是真品,然后向老前辈们请教,听他们的讨论争辩,偷偷学习他们辨别鉴别的方法。久而久之,容庚的鉴别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这让所有老前辈都感到很惊讶。
故宫的文物毕竟是有限的,当里面的几千件青铜器都鉴定完以后,鉴定委员会都解散了,而容庚就此喜欢上了收藏?;氐窖R院?,他把故宫所见到的青铜器做了详细的介绍,然后选出一些精品分批刊印图录,并在征得院长的同意后着手编纂出版。
擅长辨别铜器和书画真伪,大部分收入用于收藏青铜器
1930年,山西有位大收藏家逝世,这位收藏家平生收集的古铜器不计其数,他的后人整理出了一些珍贵的文物和青铜器,其价值大概在万元左右,准备对外出售。容庚听说这一消息后,唯恐慢人一步,就立刻赶到陕西,将五千元定金交到卖主手里,然后将这批青铜器运回北京。由于当时的容庚一点积蓄也没有,只好在途中卖掉了几件文物,还清了山西卖家的欠款。虽然舍弃了几件青铜器,容庚还是成为当时最大的青铜器收藏家。
容庚虽然喜欢收藏,但他没有很多的资金支持,所以他的生活非常节俭。他虽在大学做教授,但当时的工资不是很高,他每月会拿出一半的工资交给妻子做生活之用,剩下的就全部用来购买书籍,收藏铜器和字画等。即使如此,容庚还是能够经常买到好的文物的,这就要归功于他的鉴别能力了。容庚非常擅长辨别铜器和字画的真伪,别人把真品看成是赝品的,他就用低价买来,然后再以高价卖出,所得的资金又能购买更为珍贵的古董,所以,他在这一方面可谓是“生财有大道”。
错失越王剑,巧用师旂鼎置换失而复得
但即使是容庚这样的古文字学家、文物鉴赏家,也有看走眼的时候。1931年秋,容庚在一家古玩店驻足观赏,他突然发现了一柄古剑,便购买了下来。等他拿回家仔细研究以后,发现这把剑的剑脊含铜量较多,韧性好,不易折断;刃部含锡高,硬度强,虽历经2000多年,依然能毫不费力地切割物品,可见其性能优异,锻造技术十分高明。
之后他有发现这把剑上有用铭文铸刻的“王戊”二字,根据容庚的知识和经验,这“王戊”二字应该是指《史记·秦始皇本纪》中的“卿王戊”。这种剑在秦朝时期相当普遍,所以并未对它特别在意。后来,容庚便把这把剑卖给了另一位铜器收藏家于省吾。
又过了一段时间,容庚在翻阅文物资料的时候,发现一种叫“戊王矛”的青铜器,他突然想起了早前的那把剑,原来上面的“王戊”二字应该是 “戊王”这样倒过来念的,而“戊王”就是指越王勾践,所以那把剑就是“越王?!?。知道这个真相后,容庚后悔不已,可惜一把名剑落入于省吾之手。
后来又发现一个新的契机,容庚偶然得到了师旂鼎,而此鼎的收藏价值同样十分巨大。于省吾听闻后,对此鼎非常感兴趣,希望容庚可以割爱转让,甚至出口说无论多少钱他都要。这时,容庚想起了那把错失的越王剑,便向于省吾提出了交换条件,那就是以师旂鼎来换越王剑。这让于省吾很是为难,作为一个收藏家,最看重的就是手里的宝贝,要让他舍掉其中一件实在太为难了,但是师旂鼎的诱惑实在是太大了,经过再三考虑,他终于答应将越王剑作为交换。得到越王剑的容庚欣喜若狂,他彻夜研究,并在《鸟书考》专门提及了此剑,正式将此剑命名为“越王剑 ”。
通过观察所藏文物,为研究创造了更多价值
可见,容庚收藏青铜器并不是为收藏而收藏,而主要是为研究古文字及青铜器学提供实物材料。因为容庚觉得,但看别人的著作很难得到直观、真切的感受,只有通过观察研究自己所藏的文物,才能发现问题,给研究界创造更多的价值。而且事实上容庚也做到了,例如他研究姬鬲, 发现以前著录的铭文因铜锈而造成误释,将“姬”字误为“汝”字,《三代金文著录》甚至错将此器判为伪器。他的这一发现,将一件真品拉回了文物保护之列。
容庚的收藏品都十分有价值,他曾经得过物件有铭文的商代铜爵,先前的清宫所藏也不过十件。据统计,从1928年开始收藏易儿鼎起,到 1949年在岭南获“十年陈侯午敦”为止,容庚收藏的商周彝器约为200多件,可见容庚极大的收藏能力,这也是让他十分自豪的事情,从而获得了精神上的满足。
在1945年抗日胜利后,容庚回到家乡的中山大学任教。但他的那些收藏品一时间没办法运回去,后来经过各方面的努力,容庚挚爱的那些收藏品终于运回广州。他曾说:“我的工资收入并不高,但这十几年来,我倾尽我的所有收藏了这些字画器物。为的就是学术研究以及保护我国的珍贵文物,以免外流?!?/p>
收藏轶事
最沾沾自喜的作品 是恽南田的《山水册》
容庚对文物的痴恋是有目共睹的,他的所有的成就都源于此。他每次经过琉璃厂,这里是各种民间珍品古玩的集散地,作为这方面的专家和爱好者,他总是在这里停留一刻。除了鉴赏古铜器外,更多的是流连古玩店及书肆,浏览购藏书画丛帖等。
但由于经济条件有限,容庚所购买的书画,大都是年代相近的明清两朝之间的。容庚不论是购买书画还是彝器,都与其他人不同,常人一般都购买著名的大家的作品,而他却单挑无名之辈的;常人一般认为有名人作序的才是珍贵之物,而他则多选没有题跋的书画。即便如此,容庚还是得到了不少的珍品,比如董其昌的《仿李成山水图卷》等等。
还有一点值得一提的是,容庚之所以能够在无名之作中挖掘其价值,是因为他辨别真伪的能力十分精湛,甚至胜过职业书画商人。最让容庚沾沾自喜的一件作品是恽南田的《山水册》,当时绝大部分人都认为是赝品,但容庚就坚持是真品,最终以低价买到。
20世纪50年代,容庚将其收藏的古铜器“栾书缶”和150件青铜器珍品全部捐给国家。1977年以后,容庚分三批将所藏青铜器及书画字帖交付广州博物馆。后又几经波折,将一万多册珍贵书籍交付中山大学图书馆。直到容庚病逝,他的家人还遵照他的遗愿,将他手中最后一批著作手稿、名人信札、金石拓片、古籍图书等400多种,2000多件捐予广东省中山图书馆。
这就是容庚一生的收藏价值所在,不为个人,一切为了研究事业和国家之利。
(本文内容参考《民国十大藏家》)
编辑:陈佳
关键词:容庚 倾尽所有只为 学术研究和?;の奈?/p>
 
   
 



 贵阳机场冬日为客机除冰 保证飞行安全
贵阳机场冬日为客机除冰 保证飞行安全 保加利亚古城欢庆“中国年”
保加利亚古城欢庆“中国年” 河北塞罕坝出现日晕景观
河北塞罕坝出现日晕景观 尼尼斯托高票连任芬兰总统
尼尼斯托高票连任芬兰总统 第30届非盟首脑会议在埃塞俄比亚开幕
第30届非盟首脑会议在埃塞俄比亚开幕 保加利亚举办国际面具节
保加利亚举办国际面具节 叙政府代表表示反对由美国等五国提出的和解方案
叙政府代表表示反对由美国等五国提出的和解方案 洪都拉斯首位连任总统宣誓就职
洪都拉斯首位连任总统宣誓就职
 法蒂玛·马合木提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召明 王霞
王霞 辜胜阻
辜胜阻 聂震宁
聂震宁 钱学明
钱学明 孟青录
孟青录 郭晋云
郭晋云 许进
许进 李健
李健 覺醒法師
覺醒法師 吕凤鼎
吕凤鼎 贺铿
贺铿 金曼
金曼 黄维义
黄维义 关牧村
关牧村 陈华
陈华 陈景秋
陈景秋 秦百兰
秦百兰 张自立
张自立 郭松海
郭松海 李兰
李兰 房兴耀
房兴耀 池慧
池慧 柳斌杰
柳斌杰 曹义孙
曹义孙 毛新宇
毛新宇 詹国枢
詹国枢 朱永新
朱永新 张晓梅
张晓梅 焦加良
焦加良 张连起
张连起 龙墨
龙墨 王名
王名 何水法
何水法 李延生
李延生 巩汉林
巩汉林 李胜素
李胜素 施杰
施杰 王亚非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姚爱兴 贾宝兰
贾宝兰 谢卫
谢卫 汤素兰
汤素兰 黄信阳
黄信阳 张其成
张其成 潘鲁生
潘鲁生 冯丹藜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袁熙坤 毛新宇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学诚法师 宗立成
宗立成 梁凤仪
梁凤仪 施 杰
施 杰 张晓梅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