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英国“脱欧”难脱“欧”
新华社北京6月24日电(新华国际时评)英国“脱欧”难脱“欧”
新华社记者吴黎明
“脱!”举世瞩目下,英国脱离欧盟公投结果24日出炉,赞成“脱欧”的民众比例占多。而全球重要股市更是在计票尚未完全结束时便应声下跌,英镑汇率大幅跳水。
这是欧洲一体化60多年历史进程中,首次出现成员国通过全民公投的形式决定正式退出。毫无疑问,这是欧洲一体化进程中的重大挫折。但也不应过于恐慌,历史一再证明欧洲一体化有着强大生命力,英国脱离欧盟并不意味着欧洲一体化的末日黄昏出现在天际,也并不意味着英国真的离开欧洲。
为什么超过半数的投票者支持“脱”?一是秉持“光荣孤立”的英国人有着根深蒂固的岛国心态,疑欧情绪在英国民众中一直很有市场。当欧盟发展顺利之时,英国与欧盟还能和睦相处,一旦经济状况不好,英国与欧盟矛盾升级之时,“分手”的情绪必然高涨。二是欧盟本身也问题不少,经济疲软、债务问题缠绕,加速一体化带来的“消化不良”至今还未完全解决。今年以来,移民和难民问题持续发酵,让“走”与“留”的天平稍微向“走”倾斜。
欧洲一体化走过数十年,欧洲各国经济和欧洲公民无时无刻不在享受着统一大市场,以及人员、资本、货物自由流通所带来的巨大好处和便利,因而有分析认为英国“脱欧”的“多米诺骨牌效应”在欧洲大陆出现的可能性很小。从英国说“离开”中汲取教训,欧盟必然会痛下决心进行一系列改革,摒除种种弊端,推动欧洲一体化向纵深挺进。
英国公投结果已出,欧盟及其成员国会尊重英国民众的选择,但媒体称欧盟方面早已准备了“B计划”。英国与欧盟完全分手不是一次简单投票就会实现的,接下来英欧之间的谈判、角力会成为欧洲政治舞台的大戏。按照规定,英国政府必须正式知会欧洲理事会,英国与欧盟就“离婚协议”展开谈判,两年之内无论有没有协议,英国都会自动正式“脱欧”。在此过程中,英国可以“反悔”。
然而“脱欧”也罢,英国人的根在欧洲。欧洲一体化最大的“魔力”在于,让各成员国政治、经济、社会紧密联系在一起,英国亦不例外。政治上,没有欧盟为依托,英国人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将降低。经济上,英国对外贸易约一半在欧盟内部,银行、企业、投资相互交叉,更有数百万欧盟公民工作生活在英国,数十万英国人工作生活在欧洲大陆。因而,英国想“快刀斩乱麻”尽快分手太不容易。无论是“挪威模式”还是“瑞士模式”,英国都需要付出很高代价和时间成本。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估计,“脱欧”或致英经济缩水5%,并警告将对英国贸易、投资、金融带来巨大风险和不确定性,让伦敦金融城独一无二的地位受到威胁。所以,纵然英国真的从法律上与欧盟“分手”,最终还是脱不了欧洲,窄窄的英吉利海峡“隔”不开英国和欧洲大陆。至于在两年内或以后,英国与欧洲采取何种方式相处,还要靠双方谈判。为了“杀鸡儆猴”,欧盟会提高门槛和条件,也不排除英国人“反悔”。
总之,英国人这场公投不过是“大幕拉开”,英国与欧洲这对千百年的“患难夫妻”即将展开新一轮的博弈。(完)
编辑:王沥慷
关键词:英国 脱欧


壮族山歌进校园
邯郸至莫斯科中欧班列首发
阿富汗问题国际会议在日内瓦举行
纽约洛克菲勒中心点亮圣诞树
甘肃阿克塞丹霞地貌“藏在深山人未识”
澳大利亚国家公园28头鲸鱼搁浅死亡 画面令人痛心
欧洲政商人士呼吁维护全球贸易体系
非洲国家驻华使节走进全国政协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