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生活是一个持续的过程
今年的“文化遗产日”主题是“让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生活”,真让人欢喜,欢喜到生怕明年又一个“口号”出现时,这个口号的生命便终结了?!懊也挥谐?,鲜克有终?!薄妒吩庋娼牍廊擞牒笕恕?/p>
笔者也注意到,近来全国各地用各种方式来表达、宣传或揭示这一主题,开展的活动有各类文物展览、传统戏剧展演、手工技艺展示互动、传统文化讲座与体验、免费文物鉴定等。笔者认为,这些的确很有必要,也很有效果。但是,这些活动最多还是“走近”现代生活,离“走进”尤其是“融入”还有一个漫长的过程。
如果说有形文化遗产是过去生活的遗物,那么无形文化遗产实际上就是过去生活的本身。因为文化本就是特定民族的生存方式。笔者认为民间文化本身就是一种大众化的生活。因而民间“非遗”的?;ぴ谟谌绾胃潘娴哪强椴似缘耐寥溃唤鼋鍪潜;ぷ魑俏镏饰幕挪哪强盘囟ǖ摹安恕薄J率瞪系苯瘛安恕钡谋;の薹橇酵?,一种是腌制或蜡封成博物馆里的标本;一种有些貌似活体?;ぃ饪拧安恕毙⌒囊硪淼匾浦驳揭桓龌ㄅ枘?,“菜”活着,却已经离开了它的土壤。
我们的文化遗产?;?,应该?;て渲械摹吧睢?!
以民间表演艺术言之,我们的一些民族曲艺、戏剧、杂技等艺术形式总是在一种人为的主观意志“安排”中,同生活的“菜园子”分道扬镳,一部分在国办文艺院团的“苑囿”中雅化到基本上没有多少生活的气味;一部分虽然留在原来的菜地里,却没有获得“菜”的待遇,甚至为了给所谓“现代种群”腾挪空间,被当成“草”给拔除了。当我国的文艺院团在改革开放进程中遭遇普遍危机纷纷?;鹦凳?,有相当种类的戏剧、曲艺、杂技艺术由于远离生活而失去了最后的生存空间,很快“濒危”成亟待抢救的“遗产”,即使是戏剧中最显赫的京剧,也似乎要靠国家振兴才能获得持续发展的动力。
作为城市本原的文化风景,也常常在一种看似“现代”、“文明”的城市治理行为中被无情地剿杀、毁灭。有不少人错误地认为游商小贩和街头艺人的活动会影响城市形象,同现代城市格格不入。一说要搞文明城市、卫生城市、宜居城市创建,总是演化成一回回对游商小贩和街头艺人的“大清剿”。这种行为本质上有一种下意识的“反文化”性质。
“让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生活”,实际上是在现代生活中承续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系统工程,是一个国家“文化自觉、文化自尊、文化自信、文化认同”的大事情。我们需要在先人遗存下来的物质文化中,寻找并留下能够识别自我的符号,并在一定的器物层面实现现代意义的继承性创造,而不是用“欧陆风”替代“中华风”;我们需要在先人遗存的非物质文化中,寻找并延传我们的祖祖辈辈创造的优秀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智慧,同我们的现代生活交融不悖;当然,我们还必须学会理性的“文化欣赏”和“文化借鉴”,向世界学习各民族的优秀文化,在与时俱进的文化衍变中丰富我们的现代文化。
笔者多次提及“文化建设要生活化,不要虚拟化”,这特别需要建立“文化即是生活”的观念,不要一说文化就把它弄虚了。我们还特别需要走出将传统文化与旧的、过时的、没用的东西简单画等号的误区,传统之所以成为传统,一定有其可以经得起时间和空间考验的重要性和生命力。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江西师范大学正大研究院院长、教授)
编辑:刘文俊
关键词:文化遗产 融入现代生活


新加坡动物园为北极熊伊努卡庆生
万利高速公路建成通车
中华秋沙鸭飞抵婺源越冬
莫斯科张灯结彩迎新年
青岛胶州湾跨海大桥“长虹卧波”美如画
重庆西牵引变外部工程收尾 渝贵铁路供电添可靠保障
加拿大多伦多遭遇强降雪
九景衢铁路开通在即 美丽高姐礼仪训练展新姿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