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发展优质高职缓解教育公平焦虑
我们在讨论教育公平的时候,在讨论教育投入的时候,是否应该对职业教育给予更多的关注?
国家发改委、教育部近期联合发布《关于做好2016年普通高等教育招生计划编制和管理工作的通知》,进一步扩大部分省份承担的两类专项计划规模,即在东部地区高校安排更多专门招生指标面向中西部地区招生,受到广泛关注。
跨省招生指标调控之所以引起考生家长及社会舆论的关注,原因之一是《通知》在表述上不够精准。对于高考招生指标的调控,增量改革应该是理想的状态,实际上也是这么做的,要把这个前提讲清楚。另一个原因是考生和家长更关注“优质”的教育资源。对“优质”教育资源的追求是人之常情,但北大、清华和“985”“211”等高校毕竟是少数。在笔者看来,如何让其他教育资源也“优质”起来,是一个更紧迫的话题。
从中山大学校长岗位卸任后的五六年时间里,笔者走访了近300所国内外高校,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高职院校。近两年,我尤其关注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职业院校。一些省市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领导介绍,近些年来,地方政府大力加强了对教育的投入,但是长远看投入重心还要下移,需要更加关注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通过实地考察,我也看到,越是在贫困地区,老百姓对于中职教育免学费政策的反响越热烈。我想,我们在讨论教育公平的时候,在讨论教育投入的时候,是否应该对职业教育给予更多的关注?
对于“双一流”建设,国家和很多省份的决心和投入都很大,也积极推动具备条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国家有计划支持一批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我认为,应该把支持高水平职业院校建设与“双一流”建设、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匹配起来。我始终认为,高职院校应该积极服务国家创新驱动战略,也应该主动融入国家创新体系中,主动为产业转型升级、创新驱动、技术革新等提供技术和人才支撑。这就需要打造升级版的高等职业院校。应该依托一些高职院校的办学优势和区域产业特点,在学校里建设一批面向一两个行业或产业的产学研综合平台,使其成为高职院校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的平台、“双师型”教师成长的平台以及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平台。这一建设应该兼顾东部和中西部地区,对于中西部地区而言,还需要对职业院校的基础能力建设给予额外的关注和投入。
当我国的各类大学,尤其是高职院校都逐渐“优质”起来的时候,当我们的孩子对于适合自己的大学和人生发展路径可以预期、有更多选项的时候,考生和家长面临高考的焦虑感就会逐渐降低,我们离教育公平的理想可能就会更近一步。
(作者系第二届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组组长、中山大学原校长)
编辑:薛晓钰
关键词:高职 中山大学


甘肃阿克塞丹霞地貌“藏在深山人未识”
澳大利亚国家公园28头鲸鱼搁浅死亡 画面令人痛心
欧洲政商人士呼吁维护全球贸易体系
非洲国家驻华使节走进全国政协
华盛顿举行迷你火车展览
走访世界最南端水电站项目
贵州黄平举行第三届飞来者大会
中欧论坛汉堡峰会聚焦中欧对话合作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