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云南发现距今2.5亿年的鳞木化石
新华社昆明6月20日电(记者岳冉冉)云南省昭通市镇雄县坪上镇老场村岩脚村民组的小河边近日挖到疑似“龙化石”的照片和信息在网上引起广泛关注。经专家鉴定,该化石并非人们猜测的“龙化石”,而是一种生活在2.5亿年前二叠纪晚期的石松类植物——“鳞木”的茎干化石。
6月12日,有网友曝料称镇雄县坪上镇老场村岩脚村民组的小河边发现一块异形化石,该化石裸露部位长约130厘米,截面直径约17厘米,随后各种照片及信息在网上传播。从照片上看,整个化石呈黑色,部分镶嵌在岩石里,裸露部分十分坚硬,光滑的表面规则排列着一块块的“鳞片”。根据外形和大小,村民猜测它是一条巨型的蟒蛇化石,更有人认为它是传说中的“龙”。
当晚,该化石被盗走和毁坏。镇雄县文化馆立即对被盗挖后残留的化石进行了抢救性挖掘,并将化石图片、视频、样品先后发给多方求证,确定这块化石属于2.5亿年前二叠纪晚期的鳞木化石,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
云南大学古生物研究重点实验室博士生导师冯卓教授介绍,从照片看,村民挖到的是典型的鳞木化石。鳞木是一种已经灭绝的乔木型石松类植物,也是国际上石炭纪和二叠纪重要的成煤植物。石松类植物最早出现在4亿多年前,最初只有低矮的草本类型,直到石炭纪才出现了高大的乔木类型。
冯卓解释,鳞木在距今大约3.5亿至2.5亿年之间的石炭纪和二叠纪时期长得非常高大,可超过50米高。当树叶脱落后,树干表面常留下叶座和叶痕,形成规则的菱形或六边形螺旋排列的图案,这也是大家觉得它像鱼鳞和蛇纹的原因。
“欧美地区发现的最后出现的鳞木化石大约是在距今3亿年的石炭纪末期,而这次在镇雄发现的鳞木化石大约是在2.5亿年前的二叠纪晚期,这对我们深入认识地质历史时期石松类植物的分异与演化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冯卓说。(完)
编辑:杨岚
关键词:化石 鳞木化石 云南 鳞木茎干化石


甘肃阿克塞丹霞地貌“藏在深山人未识”
澳大利亚国家公园28头鲸鱼搁浅死亡 画面令人痛心
欧洲政商人士呼吁维护全球贸易体系
非洲国家驻华使节走进全国政协
华盛顿举行迷你火车展览
走访世界最南端水电站项目
贵州黄平举行第三届飞来者大会
中欧论坛汉堡峰会聚焦中欧对话合作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