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沸点 沸点
人民日报评"官微与网友掐架":勿让个人情绪平台化
原标题:政务新媒体,互动当得体(评论员观察)
每一个政务新媒体,背后的运营管理者都可以通过努力,让自己的产品充满亲和力与创新活力,从而更接地气、更富趣味、更有效果。
说话是一门艺术,在新媒体上和群众“面对面”讲话更是如此。不久前,在西部某县卫生计生局的官方微博上,就发生了一起因对话而产生的舆情事件。在一条政务活动信息下面,该微博的管理员认为有些跟帖议论不妥,便与网友多次互评,双方均言辞犀利,引发“围观”。目前,涉事微博管理员已被批评教育。这一事件促使人们思考,党政机关和干部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应该有怎样的角色意识和效果意识,如何更好平衡职业要求与个人冲动?
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让人人都有自己的麦克风,说话以及背后的说服,成了看似简单实则艰难的事,这对政务新媒体来说,尤是。应该看到,近年来,政府部门越来越重视网络问政,“僵尸网站”开始绝迹,“万能回复”大大减少,代之而起的,是越来越频繁的互动、越来越具体的回复,这无疑是一种进步,体现了政府部门走“网上群众路线”的意愿,然而,因一些不得体的“说话”而引发的网络围观,也随之多起来,甚至被网友揶揄为“神回复”。某些公职人员面对批评,不讲原则拼命找借口,被网友称为“洗地文”。与此同时,也有一些政务微博因为和网友良性互动,温馨对话,而被网友赞为“很贴心”。这些例子都说明,对党员干部而言,不仅要懂得和群众面对面讲家?;?,还要在熟悉“网言网语”的基础上,讲入理又入情的话,说有力度也有温度的话。否则,再有互动诚意,再“理直气壮”,也可能会无意中带来相反效果,让交流打折扣、公信受损害。
今天,人们对党政干部新媒体素养的期待越来越高。那种不分场合、永远只会用一套话语体系去互动的做法,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反而会被网友嘲讽为“全都是套路”。原因何在?在于今天的政务新媒体,面临的已不是简单的信息发布,还要关心传播效果;和网友的关系,也从早期的“我讲你听”,变成现在追求情感共鸣与情绪疏导。在这一新的要求下,政务新媒体的角色意识与效果意识变得越来越重要,不能认为“我是一个宣传工作者,把国家政策宣传好”就万事大吉。好不好,自己说了不算,网友听进了、接受了,才算真的好?;挂吹剑缡贝?,尽管网友不喜欢千篇一律的“群发式对话”,希望自己的帖子被“翻牌”、得到针对性答复,但针对性不是“任性”,要得体。否则,公共平台个人化、个人情绪平台化,很容易让有理的变为没理的,结果适得其反。
事实上,包括政务信息公开等在内的很多工作,都是在政治上必须做的“有意义的事”,把这些有意义的事做得“有意思”,需要付出更多的心思。比如,党建纪检工作不必是板着脸说教,还能变成指尖上的测试题;思想政治工作不应是“灌输”,还可学学徐川讲故事;新闻宣传工作不能是各种“要要要”的文件体,更应理解包容地倾听、耐心理性地解答?!案葱寺飞稀惫ぷ魇业亩淌悠?,让时政“活”了起来,在生动幽默中传递信息,抓住人、吸引人、进而愉悦人,看过的都说“有意思”;针对出租车和网约车司机聚众斗殴的网络传言,南京江宁区的官微在发辟谣信息时提示,“内容有点长,图片有点大,关注此事件的网友请耐心看完”,这是与人便利的“有意思”。每一个政务新媒体,背后的运营管理者都可以通过努力,让自己的产品充满亲和力与创新活力,从而更接地气、更富趣味、更有效果。
有人说,“有理说实话,没理说横话”,党员干部在互联网上发言,有时候就像大洋彼岸的蝴蝶翅膀,振一下就可能在网络世界里引发想不到的后果。而怎样说话、说什么样的话,归根结底反映着以怎样的理念面对公众、服务公众。做到“对模糊认识要及时廓清,对怨气怨言要及时化解,对错误看法要及时引导和纠正”,网上舆论引导才能把工作做到人的心坎里,以让人信服的方式传递“意义”,而不是以不恰当不得体的方式折损甚至消解“意义”。
编辑:周佳佳
关键词:人民日报 评论 政务新媒体 互动


“超级月亮”现身堪培拉
特朗普发表其执政以来的首次国情咨文演讲
保障春运
“欢乐春节”挪威首演闪耀北极光艺术节
靓丽海冰
春运路上有了“列车医生”
阿富汗官员:应抓住机遇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英国首相特雷莎·梅到访武汉大学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