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文化遗产应走出深闺“活起来”
新华社合肥6月11日电题:文化遗产应走出深闺“活起来”
新华社记者王立武
刚刚度过传统佳节端午,我们又迎来第11个文化遗产日。今年文化遗产日主题是“让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生活”。文化遗产根植于特定的人文和自然环境,与当地民众有着天然的历史、文化和情感联系。文化遗产以人为核心、以生活为载体的特征,决定了它只有融入现代生活才能得到更好的保护,在公众的需求中被更好传承。
让文化遗产融入当代生活,需要让档案室、博物馆、图书馆或纪念地更加开放。
在恒温恒湿的库房里,文化遗产确实能够得到有效?;ぃ疵挥小盎钇鹄础?。应充分利用大型文化活动、国内外文化交流、传统节日等平台,通过专题展示、实物展览、活态展演等方式,让文化遗产变成与人亲近、有温度、有生命的“教科书”。当公众能积极参与,人人都懂得文化遗产的珍贵,全社会?;の幕挪囊馐?、自觉性与积极性就会提升。
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生活的另一个关键是,让那些懂遗产、懂技艺的专家学者与传承人走进社区、走近百姓。
我国目前已有1986名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2294名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加上文化部门和高等院校的研究者、民间艺人等,这是一个庞大的传承群体。应当鼓励他们多为群众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基本知识的讲解和民族工艺品制作技能的培训。此外,还应为传承人提供必要的传习所、传习基地,为他们所传承的非遗项目提供展演舞台。只有这样,文化遗产才能长久地活在人们的精神世界和日常生活中。
让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生活,还要研究当代的社会需求,尤其要引导年轻人的审美,这是更好传承文化遗产必须面对的巨大挑战。
许多文化遗产之所以濒危,一个主要原因是由于它们随着环境的变迁和生活的变化,逐步淡出人们的视线。应当鼓励社会各界参与挖掘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可以为当今社会接受的资源要素,走文化遗产与旅游和科技等深度融合的路子,使之转化为可以为公众接受的文化产品,老树开出新花?;箍梢劳幸慌叩纫帐踉盒!⒆酆闲源笱?、研究机构以及职业技术学校,对青少年进行文化遗产研修、研习和普及培训,促进文化遗产在校园落地生根,让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吸引更多年轻人的关注,让文化遗产的传承拥抱青春的气息、拥有青春的活力。(完)
编辑:杨岚
关键词:文化遗产 传承 活起来 走出 深闺


黎巴嫩举行阅兵庆祝独立日
纽约举行2018感恩节大游行
河北衡水:非遗文化进课堂
探访陕西历史博物馆馆藏文物
新疆开通“空中巴士”助力冬季旅游
全国政协京内新任委员参观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
博鳌亚洲论坛首尔会议聚焦合作与创新等议题
胡塞武装宣布愿为和谈停止所有军事行动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