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策论 策论
《劳动合同法》不妨给地方更多自主空间
《劳动合同法》的灵活性不足,恐怕很难满足各地的实际需要,同时也增加其实施难度。从这一角度上讲,不如在立法层面上给地方更多的自主立法空间。
距《劳动合同法》通过已过去整整九年。这九年间,争议不断,尤其是近期,关于《劳动合同法》的争论再趋激烈。
此番争论的焦点集中在:《劳动合同法》对劳动者的?;な欠窆龋独投贤ā肥欠袷瞧笠道笙禄?、经济衰退的主要原因之一,签订无固定期限对大中小企业采取一刀切的做法是否合适等,以及由于当前我国正开展供给侧改革,企业在着力降成本、过剩行业着力去产能,《劳动合同法》是否能适应这种改革的需要,是否需要修订。
把《劳动合同法》视为企业利润下滑、经济衰退的主要原因之一,难以站得住脚。九年前,新的《劳动合同法》出台之时,学者们就进行了一番争论。张维迎、刘吉都有批评,认为这将直接提高企业的成本,让工人更难找工作了。
但也有学者认为企业税负才是问题的关键。目前企业的平均税负是在40%以上,有的甚至高达60%。税费过重,如果企业赢利空间有限,就会向员工转嫁经营成本,就会批评《劳动合同法》,认为过于?;だ投摺U庖彩潜窘煺恢蔽笠岛透鋈伺跛敖捣训脑?。
当然,这样并非是说《劳动合同法》已经完全适应新的经济社会发展形势。中国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就要提高各种要素的生产率,就要提高劳动力市场的灵活性。这在客观上要求《劳动合同法》要体现企业和劳动者的平衡,而不是单独?;つ骋环?。
更何况,目前的《劳动合同法》也并未完全执行到位。法律上一些规定的社保、休假等条款在很多地方和行业执行情况不一而足,有些条款甚至被架空。究其原因在于,这样一部全国综合性的法律还不能完全适应现实的国情。
中国地域千差万别,行业千差万别,企业也千差万别。尤其是,中国不同区域的经济水平差别越来越大,其产业也不尽相同,适用于发达地区的法律条款,未必适用于落后地区。比如北上深等大城市,其经济产业已转变为科技、金融、服务业等领域。而有些地方仍属于工业型省市,其经济驱动力主要来自第二产业。不同地区的经济模式不同,必然导致其在劳动合同关系中?;さ牟嘀氐悴煌?。
在这种情况下,《劳动合同法》对所有地域、行业、企业一刀切,确实灵活性不够,恐怕很难满足各地的实际需要。同时,也会让《劳动合同法》因缺乏适应性而难以实施。从这一角度上讲,现在讨论更高段位的《劳动合同法》修改,不如更加关注于法律与国情的适应,不如在立法层面更加灵活一些,给地方更多的自主立法空间。
这样经济发达地区如北京、上海等城市,无论是人均GDP或职工平均收入,均已接近一些发达国家水平,那么,这些地方愿意更加注重保障劳工权益,自然就可以先行一步。中西部等一些省份如果就业仍然是最大压力,那么,当地的劳工法律自然可以更加宽松一些,向资方倾斜,鼓励企业雇佣更多人员。
中国体量太大。无论是从国土面积还是地区发展不均衡的现实来看,和欧盟存在非常相似的地方。所以,我们的相关法律,应该根据这样的实情,而更加富有弹性,在大一统的成文法体制之外,给与地方更大的立法自主权利。我想,这可能才是认真值得考虑的问题,也是最能够兼顾各方利益的最佳解决方案。
□廖保平(媒体人)
编辑:刘文俊
关键词:《劳动合同法》 自主空间



贵阳机场冬日为客机除冰 保证飞行安全
保加利亚古城欢庆“中国年”
河北塞罕坝出现日晕景观
尼尼斯托高票连任芬兰总统
第30届非盟首脑会议在埃塞俄比亚开幕
保加利亚举办国际面具节
叙政府代表表示反对由美国等五国提出的和解方案
洪都拉斯首位连任总统宣誓就职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