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声·政情>观察 观察
以房养老为什么搞不起来?媒体:市场理性选择
中国保监会推出“以房养老”试点近两年后,成效并不乐观。目前,全国反向业务投保人共78人59户,办完所有流程的仅47人38户,其中北京18人12户,上海13人11户,广州14人11户,武汉2人1户。为何参加“以房养老”试点的人比较少?业内人士表示,以房养老和传统观念有很大的冲突,容易让人产生“坐山吃空”的印象。(《信息时报》6月1日)
所谓“以房养老”,就是老人把房子抵押给保险公司,每月由保险公司支付养老金,但老人生前可以一直住在房子里,身故之后房产归保险公司处置。这种设计当初被宣称是“全世界公认的模式”。但是现实中“以房养老”少得可怜的参与者,如果不能直接说失败,至少可以说没有搞起来。这与当初各界对“以房养老”的期望值,显然存在巨大落差。
为什么会这样?单单是传统观念的问题吗?我以为这样的解释,其实是对现实的回避。理论层面的合理举措,之所以在现实层面行不通,必有其背后的理性原因。站在老人的立场,确实大部分老人更愿意把房子留给孩子,但更重要的是,有房子特别是有多套房子的老人并不缺钱花;那些真正缺钱花的老人,要么没房子,要么房子不能转让(比如农村老人),想“以房养老”也没办法。所以,“以房养老”是锦上添花,而不是雪中送炭。
“以房养老”之所以对有房子的老人缺少吸引力,一个重要原因是钱实在太少了。国内推出“以房养老”业务的保险公司,暂时只有幸福人寿一家,根据条款,一套价值100万元的房子(这是保险公司的估价,而非市场价),60岁的男性每月只能拿到2514元,如果是女性,则只能拿到2082元。之所以女性更低,是因为保险公司给投保人划定的预期寿命是85岁,而他们认为,女性比男性可能活得更长。
这样的回报率显然不高。如果老人直接把房子卖了呢,可能得到120万元甚至更多,用这些钱购买国债或者固定收益产品,哪怕扣除租房费用,收益大概也能与保险公司给的钱相当,而且不用拼寿命,还能把本金留给子女。所以,“以房养老”保险产品对老人没有太多吸引力。那么,保险公司为何这么“抠门”?
其实,保险公司也有他们的苦衷。即便有关部门鼓励,保险公司仍然对“以房养老”不热衷。因为房价有风险,谁也不知道二三十年后房价怎么样,倘若大跌了怎么办?还有,70年产权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明确,老人的房子到保险公司手上的时候,可能快要到期了,假如要补缴土地出让金,又该怎么办?而且,房子是需要维修成本的,质量不好的房子更如此。虽然房地产火热的时候,再老的房子都有人要,可等到保险公司将来出手的时候,真有那么容易吗?
明乎此,“以房养老”试点效果不佳,不只是观念的问题,而是市场的理性选择。(舒圣祥)
编辑:玄燕凤
关键词:以房养老 市场


贵阳机场冬日为客机除冰 保证飞行安全
保加利亚古城欢庆“中国年”
河北塞罕坝出现日晕景观
尼尼斯托高票连任芬兰总统
第30届非盟首脑会议在埃塞俄比亚开幕
保加利亚举办国际面具节
叙政府代表表示反对由美国等五国提出的和解方案
洪都拉斯首位连任总统宣誓就职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