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资讯资讯
看你装到几时:艺术品收藏家还是伪装家
不知何时,“装”字在网络上,以及朋友间的“微信”往来上,在评价某人不合常理的异常举止时:点评一个“装”字,彼此就心领神会,心照不宣了。细想眼下艺术市场的种种,一个“装”评,在今日看来,可谓是入木三分,最形象不过的评语了。
事实上,在艺术品以及艺术品收藏界:比如有个人,本来没人知道他是干啥的,但经过连续上拍几幅破画后,现在俨然是个不得了的大画家了;比如说某人前天还是位裱画的匠人,今天也是以收藏家的身份游走在拍卖行,对上拍作品大言不惭地指点起江山来了;比如说某人原本就是一个公子少爷,现在已经荣归为艺术品鉴定专家了,其实他是狗屁不通的,只是伪装成出伪证的伪专家而已。
汉语中,“装”字的词组很多,但是每一个词义,说的都是怎么装,怎么糊弄,怎么摆谱让人相信的。比如装神弄鬼、装疯卖傻、装聋作哑、装腔作势、装潢、装扮、装饰、装修等等。哪一个成语、词组没有击中艺术市场里妖言惑众者的要害?对于“装”字,我在小文《母嫌儿丑的悲情画家》的一文中,对一些丑态百出的画家不认自己早期的作品时,也是以“装”字揭穿他们的鬼把戏!如是,鉴于我对业界的了解和所见所闻,这些成语、词组,依然可以拿来给“伪装们”作这样的注释。
其一是装神弄鬼:有一画家,毕业于某美院的文凭不假。然而,这个画家,不在“美事”上下功夫,而是充当和尚大师,硬说自己得道于名山,他的画全是边画边开光的。他真的忽悠到不少房地产老板。上拍、展览、笔会、讲座,春夏秋冬,忙得不得了。这个鬼,人家是装大了。这种装,应是瞒天过海的装。
其二是装腔作势:这里说一位裱画的。十五年前,我开画廊时就认识,当时他只是裱画的小师傅。现在不对了,此君目前已是国内艺术品拍卖行的首席大忽悠。在各种媒介的缝隙处,都有他的影子在晃动;说汉唐、论宋元、清三代,没有他不知道的事情。一会炫耀与某大佬合影、一会比肩于某领导是兄弟。事实上是,他通过上位把自己炒红,然后达到销售他自己的假货而已。这种装,是滥竽充数的装。
其三是装聋作哑:装聋作哑就是把真的说成假的,假的说成是真的。我见过有这么一位主,是中国大画家的孩子。大画家在世时,他还在工厂做三班倒呢!现在不同了,成专家了,到处给人家把脉、看画。我有一友,藏有一幅不确定是不是其令尊画的画,请他看看。他也是拉开半尺说不是父亲画的。朋友后公关,暗送了40万元人民币,再找他,他再打开:这是父亲的精品,我给你题。事后,朋友将这幅画送到拍卖行,拍了400多万。专家,专家在哪?所以,我得出一个结论:凡是他题跋、题字的作品全假,他不题的、不看好的,大部分是真的。也就是说:凡是敌人反对的,我就支持;凡是敌人支持的,我就反对。这种装,是附庸风雅的装,仅仅靠先人那点余温、名头混口饭而已。他的鉴定尺度、标准就是:给钱就真的,不给钱就假的。所以,弄得艺术品市场上,他老爹的假画是一大堆,此类真是个败家、坑爹的高手。
小崔(崔永元)曾说:“哪一次对公众的欺骗,后头没有学者、科学家、甚至院士帮衬?”其实艺术品市场亦然。
尽信书不如无书,尽信专家不如无专家。事实上,就今日的人文环境来说,某些领域里的专家,还有多少能让人相信?
齐白石画蟹曾言“看你横行到几时”,装神弄鬼也好,装腔作势、装聋作哑也罢,我倒在想,这样的“装”其实还是有人看得清的,只是看他们“装”到何时?
编辑:陈佳
关键词:看你装到几时 艺术品收藏家 还是伪装家



贵阳机场冬日为客机除冰 保证飞行安全
保加利亚古城欢庆“中国年”
河北塞罕坝出现日晕景观
尼尼斯托高票连任芬兰总统
第30届非盟首脑会议在埃塞俄比亚开幕
保加利亚举办国际面具节
叙政府代表表示反对由美国等五国提出的和解方案
洪都拉斯首位连任总统宣誓就职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