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争鸣 争鸣
大学生“减压”一定要砸西瓜?
据《新京报》报道,日前,2000名大学生在成都乘坐火车专列抵达重庆武隆,在某旅游景区内展开了“西瓜大战”,1小时砸掉了1吨西瓜。对此,有网友质疑,以砸西瓜的方式减压是否合理?会不会太浪费了?活动举办方则回应,相关活动系调节气氛,“‘西瓜大战’并不是浪费,解决了当地滞销难题?!?/p>
一阵狂呼乱舞,一吨西瓜就报销了。红的瓤、绿的皮,抛洒在草地上,格外醒目。瓜农滞销的瓜有了去处,旅游公司、景区也获得了宣传效果,而2000名大学生,终于也暂时得以“放松心情”??雌鹄矗庖换疃肥岛茑?,有关各方都得其所哉。
只是,这样的“减压”果真很好吗?
主办方一再强调此次活动不存在浪费的情节,瓜是花钱买来的,吃了、砸了,只能算是消费而不能说是浪费。不能说这样的说法完全没有道理,从常识出发,消费者自行处置自己买来的商品,是其固有的权利,他人无权指手画脚。而且,砸了这些瓜,客观上还具有某种惠农性质,即便现在不被砸掉,也因为滞销而有可能烂在地里。
更不要说,据主办方讲,这一创意还带有某种“舶来”的基因,“世界各地很多地方都已经做过了”,高大上得很。
问题是,大学生“减压”一定要砸西瓜吗?当然未必。
“西瓜大战”尽管也是一种消费,但这样的消费却是有争议的,极有可能引起社会公众情绪上的不适,甚至反感。好端端的西瓜砸得一片狼藉,不可能让人感到舒服。尽管处置过剩商品确实有可能促进消费,但这一过程仍不免会被认为是浪费。这既与民众由来已久的惜物习惯有关,也与商品本身的社会属性有关,即消费不仅具有个人性,也具有社会性。自主消费不应挑战公众的认知底线。
你买来一堆爆竹放了,没有人会认为你是在浪费;但若买来一堆衣服用火烧掉,相信会有很多人感到可惜。砸西瓜也是同样的道理,网友理解的浪费,不过是可惜那些西瓜而已。西瓜的去处不是被扔来扔去,而是回归食品的属性。
何况,即便是需要释放压力,又何必一定要砸西瓜?究竟又是什么样的压力,居然大到要让大学生通过砸西瓜来释放?
说起来,中国的青年真是一个也负重、也脆弱的群体。未上大学之前,高三学生“撕书”、“喊楼”减压;上了大学,还是压力山大,要靠“砸西瓜”减压。那么,将来参加了工作又该靠什么“减压”?
其实,庸常的生活,自有其缓释压力的机会与可能。读点闲书,出门走走,或者“弹琴复长啸”,“对影成三人”等等,都是可以的。记得当年梁启超叮嘱梁思成,“分出点光阴多学些常识,尤其是文学或人文科学中之某部门……我怕你因所学太专门之故,把生活也弄成近于单调……”对于次女梁思庄,梁启超也有同样的建议:“专门科学之外,还要选一两样关于自己娱乐的学问,如音乐、文学、美术等?!?/p>
可见,不是说不该减压,而是生活本身就是不断聚力、不断减压的过程。一个人生活的姿势多一点,生活的趣味就会多一点,也就会享有更多的轻松和快意。反观当今的孩子们,在社会的规训下,一门心思读读读、考考考,生命的大好光阴全数压在“争上游”上面,没有压力才怪。这样的生活,实在是乏味、肤浅,良可叹也。
不知道,那些踩踏着一地纸片或汤汤水水的年轻人,真的能够从此就“轻装上阵”了吗?(胡印斌)
编辑:刘文俊
关键词:大学生 砸西瓜 武隆县 减压




贵阳机场冬日为客机除冰 保证飞行安全
保加利亚古城欢庆“中国年”
河北塞罕坝出现日晕景观
尼尼斯托高票连任芬兰总统
第30届非盟首脑会议在埃塞俄比亚开幕
保加利亚举办国际面具节
叙政府代表表示反对由美国等五国提出的和解方案
洪都拉斯首位连任总统宣誓就职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