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寻医·问药>名家健坛名家健坛
仔细倾听孩子“心理”的声音
现今社会,健康的标准不再只是躯体健康,而是躯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都处于良好状态。儿童也有心理活动,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心理活动会逐渐丰富、复杂。只有保障了儿童的心理健康,才能真正实现儿童的全面健康成长,如果儿童期就存在心理问题且并未加以干预,其一生发展都可能受此影响。因此,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院长、教授陆林提醒家长们——
儿童心理问题严重威胁儿童学习和生活,亟待重视
综合素质教育已经成为社会共识,但只看重孩子学习成绩的家长仍广泛存在。这些家长认为,只要孩子学习好其他方面不会出现大问题,因而对孩子初露端倪的心理问题并未给予足够重视,导致许多孩子步入社会后难以适应环境,甚至暴露出严重的心理问题。
陆林曾经接诊过一位正在国外留学的大学生患者,孩子成绩非常优秀,但到国外后对环境极度不适应,平时将自己封闭在家中,不与同学、老师交流,学习成绩也直线下降,甚至发展成心理障碍,才在家长的陪同下前来就诊。家长依然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学习成绩这么好的孩子竟然会出现心理问题。但在陆林接诊的患者中,这样的病例却很常见,“主要是很多家长只重视孩子学习成绩和身体健康,却忽视了心理健康”。
“这也反映出很多家长缺乏儿童心理、精神健康相关的科学知识,认为孩子的某些行为、情绪只是淘气、撒娇,或认为这些表现在孩子长大、懂事后会自然消失,而未能及时到专业机构进行心理、精神障碍的诊断和治疗,导致心理问题加剧,甚至错过最佳治疗期。”陆林告诉记者,确实有一些儿童心理问题,如多动行为等,会随着年龄的增长、神经系统发育逐步健全而慢慢改善,但也会有一些注意力不集中或冲动行为会延续到成年,严重影响其学习和社会适应能力,导致心理障碍、精神疾病的发生,甚至出现酗酒、吸毒等严重危害个人和社会的行为。
“儿童精神行为障碍不仅严重威胁儿童的学习和生活质量,同时还与其成年后心理健康状况密切相关?!甭搅痔乇鹎康?,早发现、早干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精神疾病对儿童未来生活的影响。
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尤忌讳疾忌医
其实,心理疾病也像发烧、咳嗽等其他疾病一样,既有其渐变的生物学基础,也需要积极地预防和治疗。
曾有患儿家长深有感触地告诉陆林,她开始不知道孩子有心理障碍,只是发觉孩子开始厌学、在学校时也总是独来独行、与父母交谈也常常注意力不集中,后来觉察到孩子可能出现心理精神问题,但又怕影响孩子“声誉”而未去医院就诊,直到孩子因与大人意见不合出现自我伤害行为,甚至发现孩子居然曾经尝试过自杀,这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来到医院就诊。
陆林说,这种现象在接诊的患者中普遍存在。这主要是因为目前整个社会对心理、精神疾病仍然缺乏足够的了解,持有非常抵触的态度。很多人依然简单地认为一旦因心理、精神问题前去问诊,就会被扣上“精神病”的帽子,在他人面前总感觉抬不起头。他接触的很多患儿父母,初诊时往往极度不愿承认孩子的心理问题,而当确诊诸如抑郁等精神疾病时,许多父母也会同主治医师商量请求不要在病历上体现“抑郁症”等字眼。甚至有许多家长在医生询问患儿情况时,选择隐瞒一些严重心理、精神症状,这就造成医生与患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妨碍医生进行合理的诊疗,非常不利于儿童的治疗和康复。
“其实,大家应该认识到心理、精神疾病与躯体疾病应该是被同等对待的疾病,都应该按病种不同去看相应的专科医生。只有经过专业医生的诊断,才能分清正常的情绪反应、心理障碍或是严重的精神疾病,然后在诊断明确的前提下进行专业的治疗,才能有效遏制住疾病的发展。”陆林特别提醒,因儿童仍处于神经发育阶段,如果在出现症状后做到早发现、早干预,避免讳疾忌医,对儿童的治疗和康复有重要的意义。
儿童心理问题是一个渐变的过程,可有效地预防
“儿童、青少年心理问题的发生,与其各发育阶段很多环节和方面的因素有关,包括生物学因素、环境因素、教育因素、社会心理因素等,积极地了解儿童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可以更好地帮助家长鉴别、预防儿童心理问题?!甭搅直硎?,在诸多因素中,家庭环境和父母的教育方式对孩子的成长及心理健康的影响最为重要,国内外研究都表明,父母关系不和睦、单亲家庭、家庭成员有不良嗜好(如酗酒、吸毒、赌博)是导致儿童心理障碍的常见危险因素。同时,家庭中情感表达不良也是导致心理问题的重要因素,包括溺爱或过度?;ぃ约澳拥?。其中,溺爱主要表现在独生子女家庭,漠视则主要表现在单亲家庭及祖辈抚养长大的孩子身上。
陆林接诊的患者中,有备受家庭溺爱的独生子患儿,因在学校也常表现出唯我独尊的行为,最后导致被许多同学孤立、排挤,加之父母未能及时了解其在校情况并给予疏导,导致孩子出现了一些心理问题?;褂写有「嬉棠躺畹幕级?,在奶奶去世后一直不能面对这个现实,经??藓八的棠膛灼怂?,由于爷爷年龄较大无法与其进行有效沟通,家庭其他成员又不在身边,导致孩子出现严重的居丧反应,在未得到足够关注后,行为越来越极端。
“社会和文化因素也不可避免地对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造成影响,如中国儿童、青少年面临严峻的升学压力,常常面对睡眠不足、压力过大等情况,也可能导致出现一系列精神症状。”陆林建议家长、社会应该主动帮助儿童、青少年正确认识和面对这些压力,同时不应过度地强调压力、竞争的存在,以保证儿童、青少年健康的心理发育。
“同时,家长应该与孩子一起预防可能出现的心理障碍。首先对待孩子要有爱心和耐心,针对孩子的具体问题要做具体分析,引导孩子多做有意义的事情,做对了要强化鼓励,使孩子得到快乐和满足,有效地沟通和引导会减少孩子心理障碍的产生。另外,要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要等问题出现了再去责怪孩子,积极地去帮助和引导孩子,逐渐克服一些不良习惯。”陆林表示。
心理、精神健康呼唤“家庭-社会-政府”三位一体保障体系的完善
目前,中国心理精神卫生服务资源十分短缺,专业心理精神卫生服务机构数量少且分布不均,心理、精神障碍社区康复体系尚未建立。与此同时,儿童心理、精神科医师尤为缺乏,合格的儿童精神科执业医师不足500名,且多数在大城市执业?;阋搅苹挂绞Χ远窦膊≌锪频牧私獠蛔?,导致无法有效识别和干预儿童心理、精神障碍。
陆林介绍,针对儿童心理健康问题,2011年国家提出构建儿童心理健康公共服务网络,在儿童医院、精神专科医院和有条件的妇幼保健机构设立儿童心理科(门诊),同时配备专科医师,为更多的儿童精神障碍患者提供可及、可负担的医疗服务。同时,201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也规定“各级各类学校应当对学生进行精神卫生知识教育;配备或者聘请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辅导人员,并可以设立心理健康辅导室,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学前教育机构应当对幼儿开展符合其特点的心理健康教育?!笔状谓邮芫裎郎逃靶睦斫】到逃腥肓⒎ū;ぁ?/p>
与此同时,陆林还强调,社会舆论应该积极、科学地传播和普及心理、精神健康相关的知识,让患者、家属、社会更多的了解心理、精神健康的重要性,更正确地对待心理、精神障碍,减少对这门科学的误解和偏见,才能更加有效地避免当出现类似问题时讳疾忌医的现象。“儿童是祖国的未来,他们的身体和心理健康对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都至关重要,家庭、社会和政府都应该积极努力构建一体化的预防、诊疗体系,更加有效地调动社会各界资源协助保障儿童心理健康发展?!?/p>
编辑:赵彦
关键词:儿童心理问题 儿童心理健康公共服务网络
 
   
 


 贵阳机场冬日为客机除冰 保证飞行安全
贵阳机场冬日为客机除冰 保证飞行安全 保加利亚古城欢庆“中国年”
保加利亚古城欢庆“中国年” 河北塞罕坝出现日晕景观
河北塞罕坝出现日晕景观 尼尼斯托高票连任芬兰总统
尼尼斯托高票连任芬兰总统 第30届非盟首脑会议在埃塞俄比亚开幕
第30届非盟首脑会议在埃塞俄比亚开幕 保加利亚举办国际面具节
保加利亚举办国际面具节 叙政府代表表示反对由美国等五国提出的和解方案
叙政府代表表示反对由美国等五国提出的和解方案 洪都拉斯首位连任总统宣誓就职
洪都拉斯首位连任总统宣誓就职
 法蒂玛·马合木提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召明 王霞
王霞 辜胜阻
辜胜阻 聂震宁
聂震宁 钱学明
钱学明 孟青录
孟青录 郭晋云
郭晋云 许进
许进 李健
李健 覺醒法師
覺醒法師 吕凤鼎
吕凤鼎 贺铿
贺铿 金曼
金曼 黄维义
黄维义 关牧村
关牧村 陈华
陈华 陈景秋
陈景秋 秦百兰
秦百兰 张自立
张自立 郭松海
郭松海 李兰
李兰 房兴耀
房兴耀 池慧
池慧 柳斌杰
柳斌杰 曹义孙
曹义孙 毛新宇
毛新宇 詹国枢
詹国枢 朱永新
朱永新 张晓梅
张晓梅 焦加良
焦加良 张连起
张连起 龙墨
龙墨 王名
王名 何水法
何水法 李延生
李延生 巩汉林
巩汉林 李胜素
李胜素 施杰
施杰 王亚非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姚爱兴 贾宝兰
贾宝兰 谢卫
谢卫 汤素兰
汤素兰 黄信阳
黄信阳 张其成
张其成 潘鲁生
潘鲁生 冯丹藜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袁熙坤 毛新宇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学诚法师 宗立成
宗立成 梁凤仪
梁凤仪 施 杰
施 杰 张晓梅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