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沸点 沸点
北医三院“致盲气体”毒从何来?杂质至今未查明

4月20日,位于天津海泰绿色产业基地某办公楼内,天津晶明新技术开发有限公司的办公室和车间仍在正常运转。A14-A15版摄影/新京报记者 涂重航

天津晶明新技术开发有限公司仓库和车间内景。

天津晶明新技术开发有限公司的车间角落里布满灰尘。
今日上午,16名患者起诉北大第三医院将在海淀法院开庭审理。他们因注射“眼用全氟丙烷气体”后致眼睛伤害,多数人的治疗眼已致盲。
这些患者的律师刘文芳透露,除了要求医院赔偿外,患者们还希望法院判令医院公开致盲气体的成分。
去年7月,江苏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被曝出数十名患者使用眼用全氟丙烷气体致盲。国家食药监总局调查发现,共有71名患者现不良反应。
10个多月后,相关部门和生产厂家仍无法说明“眼用全氟丙烷气体”的致盲成分。
今年4月,国家食药监总局发言人表示,他们会督促涉事企业继续查找问题原因,妥善做好患者的赔偿工作。
而涉事企业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坚称,他们的产品没有问题,出厂检测是合格的。
新京报记者调查发现,涉事公司自2013年之后,变更了原料但未变更注册证,购进不属于医药辅料的工业用原料。涉事公司承认,原料中可能含有未知成分,目前还在检测中。
林靖记得每一个日期,检查、入院、手术、发炎、复查、换油,甚至能毫不犹豫地说出那天是周几。直到他的右眼再无一丝光感。
去年7月,林靖在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做视网膜手术,右眼被注入“问题气体”后,逐渐失明。
与林靖一样,在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北大第三医院,还有84名视网膜脱离的患者都被注射了一种叫做“眼用全氟丙烷”的气体。它们属于同一生产批号:15040001。71名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其中30人从麻醉中醒来后,他们的眼球开始萎缩,最终失明。
10个月来,林靖在上海、北京、天津多地奔走,他只想知道,“是谁给我的眼睛下了毒?”
致盲15040001
南通大学附属医院26名患者使用“问题气体”治疗视网膜后,致12人眼盲;小白鼠被注入后全都死去
林靖是南通一家知名企业的中层干部,也是气体致盲事件中为数不多的年轻人、高学历者。
去年6月,林靖右眼突然出现黑影,去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就诊,被诊断为孔源性视网膜脱离。6月8日,医生将原本定的硅油填充方案,改成填充“全氟丙烷”气体。
全氟丙烷,一种惰性气体,填充到玻璃体腔,起到顶压视网膜的作用,将视网膜复位。长期以来,它被认为是安全气体。
对于更换填充物的理由,林靖得到的解释是:术中发现病症要比预想要轻。
“通俗的讲,病重的用硅油,病轻的用气体。”南通另一位患者钟红英说。她也是因为眼病不似先前预估的那般严重,于是改成气体。
此后,林靖和钟红英的眼睛都没能再看到东西。林靖在手术前,这只眼睛700度近视,戴上眼镜,矫正视力能达到1.0。
南通大学附属医院认为,致盲原因是这批眼用气体。
去年4月,该院购进15040001批次眼用全氟丙烷气体40支,同年6月5日开始使用,总共使用26支。
使用气体的26名患者都出现炎症反应,医院于7月3日上报此事,并要求患者再次入院手术,将气体紧急抽出。此后,其中12名患者眼盲。
随后,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抽取6支进行动物实验,结果:被注射的小白鼠一个接一个地死了。
几乎同时,去年6月10日至6月30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为59名患者手术,注入该批次气体,45名患者出现不良反应。
这家医院也立即上报食药监部门。
接报后,国家食药监总局药品评价中心组织专家调查组调查。去年7月22日,调查结论为,该事件与使用的眼用全氟丙烷气体关联性明确。
“我们的产品自检是合格的,公司也在等说法,账上800万元资金被冻结,肯定对我们有影响?!碧旖蚓餍录际蹩⒂邢薰镜囊晃桓吖芏孕戮┍钦咚?。该公司是“眼用全氟丙烷气体”的生产方。
4月28日,晶明公司前法定代表人吴亮在电话里说,目前此事还正在调查,在没有查清楚之前,他什么也不会说,“我相信国家会把这件事搞清楚?!?/p>
吴亮是晶明公司的创始人,15040001批次生产销售时,他是晶明公司的负责人。
被抹去的原料商
眼盲患者林靖向天津滨海新区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局申请信息公开,得到的回执上,“问题气体”原料商被人抹去
患者们想知道致盲的全氟丙烷气体成分。
两家涉事医院对此也提出疑问。
院方反映,一般来说,手术后有炎症反应,可通过激素加抗生素治愈。但使用该批次产品的患者在上述治疗方法使用后,炎症现象不但未缓解,反而加重,并出现视网膜血管闭塞和视网膜坏死。因此,可判断患者为非感染性炎症反应。
另外,国家食药监总局药品评价中心对此事的调查报告显示,问题气体吸收速度慢,不符合常规要求(一般在3天内完全吸收)。
南通20多名患者去年向晶明公司发出律师函,要求其公布问题气体成分信息,但无实质性回复。
2015年年底,包括林靖在内的22名南通患者向江苏省卫计委、国家卫计委寄出了信访材料,要求查明真相。
林靖聘请了律师。通过律师等多方了解,林靖得知,晶明公司并不生产全氟丙烷,他们的“眼用全氟丙烷气体”是从别处购买到全氟丙烷气体后,再通过过滤灭菌、灌装分袋而成。
今年1月14日,在律师的帮助下,林靖向天津市滨海新区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局申请信息公开,随后获得部分调查信息(以下简称调查信息)。
林靖从调查信息中发现,至少从2010年起,晶明公司所生产的“眼用全氟丙烷气体”就从国内一家原料商处进货。
调查笔录显示,一位叫马路线的被调查者称,2014年至今,晶明公司共分3次从某公司购进全氟丙烷气体,分别是2014年4月,2014年8月,2015年4月,每次购1小瓶8公斤。
前两瓶气体,晶明公司用来生产了15040001和15040002两个批次外,还生产了其他五六个批次的产品。
笔录上,马路线提到自己公司名字的地方,都被人为涂成空白。一同被涂抹掉的还有“产品标准,工艺”等。
新京报记者对此向天津市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委员会询问,得到的回复是:此属商业机密。
同样,晶明公司面对记者也讳莫如深,“即使你们找到原料厂家,他们也不清楚情况?!?/p>
5月20日,林靖起诉滨海新区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局的案子在法院立案,他要求对方必须公开“问题气体”的原料来源。
工业气混为医药眼用?
华信公司是晶明公司的原料商,该公司高管称,供给晶明的是工业级“全氟丙烷”,工业气不能眼用
新京报经多方求证获知,马路线是天津长芦华信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华信公司”)的销售人员。
2013年之前,华信公司的前身属于核工业理化工程研究院全资控股。2013年,华信公司引入社会资本,核工业理化工程研究院从全资控股股东,变为持股49%的第二股东。
马路线在调查笔录中称,他们公司的“全氟丙烷”气体也是从其他公司采购的。从2010年至今,他们固定从一家公司采购,从未发生变化。
华信公司一高管也承认,他们是晶明公司的原料商。他告诉新京报记者,华信公司长期从德国“林德公司”购买全氟丙烷气体,每次买来大瓶40多公斤,然后再灌装成小瓶出售。
德国林德公司为全球知名的气体和工程集团,世界500强企业。
据上述高管称,华信公司购进的全氟丙烷气体为林德的电子级(工业用)产品,他们转手卖给晶明公司的也是这些工业用气。
4月29日,林德中国公司销售人员张某证实,他们对外出售的全氟丙烷气体为电子级(工业用),一般用在半导体行业,蚀刻玻璃石材等。
另外,张某证实,他们并没有眼用全氟丙烷气体的资质。
华信公司一副总对记者说,工业级的全氟丙烷,并不能用来做眼用全氟丙烷的原料。
“工业级的全氟丙烷气体纯度为99.99%,而眼用级为99.5%。但关键在于,二者所含的杂质是不一样的?!被殴疽晃桓吖艹?,一般都是客户提供杂质要求,他们就提供什么产品。虽然工业级的全氟丙烷纯度会更高,但是一些未名的、对工业无影响的杂质,很可能危及眼睛。
记者向北京化工大学专业人士吴少楠和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博士杨宇东求证时,得到了相同的回复:工业和药用绝对是两码事,不能混用。
他们举例称:工业酒精的纯度要比市场上任何一种酒都纯,但里面有很少量对人体有害的甲醇,所以绝对不能喝。
业内人士介绍,眼用全氟丙烷气体,要控制其有害杂质的种类,制作工艺与上述工业级的不同,比如用碳直接氟化及电解氟化来制得。但这种成本很高,难以批量生产。
原料变更为何不备案?
按规定医疗器械原料变化,须办理变更注册;国家食药监总局官网显示,晶明公司并未办理
林靖提供了一段视频录像,内容是今年4月,十几位病患和家属去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找眼科主任陈辉的情形。
视频显示,他们开门见山地询问:陈主任,查出来是工业气了吗?
陈辉回答:“当时(去年)晶明来跟我们说是的。他们自己说的。”
记者研究了晶明公司的原料供货单位——核工业理化工程研究院。这是一家能研发特殊气体产品的单位。该单位在2013年之前,拥有“全氟丙烷”药用辅料资质。
其所生产的“药用辅料全氟丙烷”,能用于人体血管造影。
而国家食药监总局官网显示,该单位的“全氟丙烷”药用辅料资质注册证有效期,截止到2013年。此后再未延续。
华信公司一副总告诉记者,核工业理化工程研究院未延期注册证的原因是,无法监控产品流向,曾有医院买去用到其他地方,万一出医疗事故,他们无法承担责任。
他说,即便是“药用辅料全氟丙烷”,也不能用于眼科手术?!耙蛭┯酶掀宥杂Φ牟肥俏ㄒ恍缘?,比如用于血液的,只能用于该类产品,不能拿它用作眼内填充物的原料?!?/p>
肖光礼是晶明公司负责产品研发的高管。他承认,2013年之前从核工业理化工程研究院购买的是“药用辅料全氟丙烷”。
但对于气体安全性方面,他的看法和华信副总的截然不同。
他认为,国外的产品也未规定眼用全氟丙烷必须要用“药用辅料”,他们公司为保证产品质量,才从核工业研究院进“药用辅料全氟丙烷”。
“尽管2013年之后,核工业理化工程研究院没有药用辅料资质,我们还是按照这个标准要求进货?!毙す饫袼怠?/p>
但对于肖光礼的说法,华信公司负责经营的副总表示,他们2013年之后经营的全氟丙烷气体只是电子级的,没有额外设定标准给晶明公司供货。
记者查询《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时发现,原材料发生实质性变化,有可能影响该医疗器械安全、有效的,注册人应当向原注册部门申请办理变更注册手续。
而在国家食药监总局的官网显示,晶明公司从未办理相关变更注册手续。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晶明公司的原料从药用辅料级变为普通工业级,而未变更注册,已涉嫌违规。
国家食药监总局负责药械注册的工作人员表示,第三类药械主要原料发生变化,根据《医疗器械监督管理办法》和《医疗器械注册管理办法》,注册人应该变更注册,“但需注册人自行申报?!?/p>
对此,新京报记者向吴亮求证时,他称,“我不知道这件事。”
高仿药械的生意经
晶明公司的“眼用气体”是种高仿药械,眼盲事件发生前数个月,该公司被一上市公司1个多亿收购
记者查询了一些企业内档资料,试图还原晶明公司的发展故事。
资料显示,晶明在1995年创立初始,注册资金30万元,雇工人数8人,由吴亮和另一位投资人控股。2002年以后,股东变更为吴亮与其妻范丽津。一年后,吴亮成为公司执行董事兼经理,范丽津为监事。
1975年,吴亮以工农兵学员的身份考入北大生物化学专业。第二年,他来到天津医药科学研究所做免疫方面的工作。当时负责带吴亮的老职工告诉记者,吴亮跟他一起做药理方面的实验大概有一年。在他看来,吴亮的社会活动多,更具有生意人的才能。
一位当时曾与吴亮同在科室工作的同事告诉记者,药研所有一个资料室,负责检索查新。如果国外哪个专利快到年限了,便准备好资料。一旦过了专利?;て?,就可以在国内申请注册,做高仿药械。吴亮是一个很有眼光的人,看准一个小的切口,会深入往下走。“这种方法短期投入,收益会很快?!?/p>
吴亮曾巧妙地运用其北大校友和家庭等社会关系,很快下海,开起了自己的公司。记者在网络上检索与吴亮同年入学的同一学院的校友,发现他们如今大多是医药、食品等领域的学术专家,有的校友在国家食药监总局担任要职。
晶明公司的原址位于华苑鑫茂科技园区,在那里,孵化着上百家微小型企业:医疗器械、汽车维修、制造等等。晶明原在一幢不起眼的六层楼上,如今一间不大的办公室已被紧紧锁住,外面堆满的杂物中放着几份丢弃的有关仿制药的文件。
晶明公司在官网上写道:天津晶明新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是目前世界上生产眼表检测产品种类最多的企业,晶明公司深知创新和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期望在不远的将来成为中国眼科检验和手术耗品最全、最佳的领先企业。
“眼用全氟丙烷气体”被列入6项公司自主研发的产品之一。
晶明公司负责产品研发的肖光礼则告诉记者,眼用全氟丙烷气体在国外已有30多年历史。晶明的产品是2001年仿制国外的技术,向国家药监部门申报注册的。
国家食药监总局药品评价中心的报告显示,晶明公司是目前国内唯一拥有“眼用全氟丙烷气体”第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
2015年初,港股公司远大(中国)医药以1.413亿最终收购了晶明公司,持有73.3%的股权。据公开报道,远大称,“部分产品于中国是独家产品”,列举中包括“眼用全氟丙烷气体”。
在远大收购晶明后,已年过六旬的吴亮,收获1个多亿,准备全身而退。
有毒成分,未解之谜
国家食药监总局检测发现,晶明生产的眼用气体的“含量”和“皮内反应”不合格,但有害成分至今未知
林靖最终买了几个放大镜。
他把它们分别放在办公室和家里。放大镜能够将物体放大20倍,林靖借助它们去处理公务和家事。
他说,自己是个要强的人,以前无论在哪里,都是顶梁柱的角色。如果不是这场无妄之灾,在他的职业生涯中,一定还有上升的空间。而如今,一切都是过眼云烟。
林靖看不清楚饭桌上放得稍远一点的菜。他有时无法接受成为一个不能自理的人。
国家食药监总局新闻发言人在今年4月表示:去年7月,食药监总局接到不良反应报告后,对天津晶明新技术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晶明公司)两个批次产品抽检。结果显示,“含量”和“皮内反应”不合格。
随后,食药监总局要求涉事企业召回这两批产品,并责成天津市场与质量监督管理委员会立案调查。依据注册标准规定,气体含全氟丙烷不得少于99.5%,而2个样品检测量仅为69.64%和86.80%。
2个多月后,天津市滨海新区市场与质量监督局以产品被检出不合格为由,对晶明公司下达行政处罚决定书:没收全部违法生产的眼用全氟丙烷气体,处违法生产产品货值金额7.5倍???,共计518.8113万元。
对此,吴亮对记者说,他对产品含量不合格没有异议,这可能是由于铝箔袋包装发生渗漏引起,但关于皮内反应他们公司还在做实验对比,查找原因。
4月16日,南通。细雨中,20多个患者在家人的搀扶下,来到南通大学附属医院眼科。此前一天,他们临时得到通知,说国家卫计委派来专家,将为他们的眼病会诊。
这是南通问题气体致盲事件发生后,事件受害者最齐整的一次相聚。他们中间有领导、有钟表维修师、有渔民、有五金店个体户。这26名患者中间,绝大多数都是60岁以上的老人——正是颐养天年的好年纪。63岁的张彩婷原本希望把眼睛治好,以便好好带孙子;68岁的刘红霞还希望能去北京看看;70岁的刘铭春则是被孝顺的子女“逼”到医院的,孩子不希望母亲的视力一直往下降。
而对于致盲气体的有害成分是什么?林靖他们仍然不得而知。
晶明公司的肖光礼说,也可能是全氟丙烷生产新工艺带来的新的杂质,该杂质没有设定到检测项目中,他们查出来后,将来会上报国家药监部门修订标准。
(文中林靖、钟红英为化名)
□新京报记者 涂重航 谷岳飞 实习生 王昱倩 天津、江苏报道
编辑:曾珂
关键词:北医三院致盲气体 北医三院 致盲气体


“超级月亮”现身堪培拉
特朗普发表其执政以来的首次国情咨文演讲
保障春运
“欢乐春节”挪威首演闪耀北极光艺术节
靓丽海冰
春运路上有了“列车医生”
阿富汗官员:应抓住机遇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英国首相特雷莎·梅到访武汉大学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