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资讯资讯
如何“优雅”地参观博物馆?
【编者按】博物馆日刚过,关于博物馆中不文明现象的吐槽却备受关注。去博物馆看展本来是一件怡情养性、增长见识的好事,然而一些不文明参观行为却让博物馆“很受伤”。您知道我国每年去博物馆的观众已经达到7亿人次了吗?如何“优雅”地参观博物馆?小编为您支招。

上海玻璃博物馆被毁坏的作品
遵守博物馆的礼仪是“优雅”的第一步
巨大人潮所带来的“博物馆热”也引发了更多让网友热议、让工作人员头疼的现象。今年的博物馆日当天,上海玻璃博物馆的一件名为《天使在等待》展品就惨遭熊孩子的“毒手”,被扯下一大块,无奈的艺术家只能将破损作品改名《折》,顺便在旁边放了个电视,循环播放熊孩子的“作案”过程;近期,还有一位就职于国家动物博物馆的网友爆料称,一群来自北京城区某小学的孩子,在博物馆参观后,留下了一地狼藉……

一位就职于国家动物博物馆的网友爆料小学生的不文明行为
长久以来,更不断有人吐槽“参观者在博物馆内大声喧哗”、“随意坐卧”、“在文物上刻字”、“参观时衣衫不整”、“拍照使用闪光灯”等不“优雅”的行为。不过,值得庆幸的是,有博物馆相关人士表示,这两年随着社会各界对文明素质的关注不断加强,游客参观过程中的不文明现象已经少了很多。观众在参观过程中的不文明行为,也许只是出于无心之失,那么博物馆作为一个环境相对特殊的公共场所,有哪些需要注意的特殊规定呢?
首先,参观博物馆最好穿着“优雅”,这当然不是要你盛装出席。博物馆、展览馆内展出的都是具有很高纪念价值的文物和艺术品,因此对馆内环境的要求非常高,对参观者也有着一定的要求,过于随意、邋遢或者暴露的穿着都不太适于这个场所。不过,一双舒适的鞋子对于长时间站立走动的参观是极好的。
其次,在博物馆里做个安静的“美男子”。博物馆同图书馆一样,是一个讲究安静的场所,需要参观者静下心来感受艺术品带来的美感。因此,参观者在馆内应该始终保持安静,尽量不高谈阔论,更不要大声喧哗或者追逐吵闹。
另外,在博物馆里最好“动眼动脑别动手”。博物馆里展出的艺术品都是十分珍贵的,有的展品甚至在世界上都是独一无二的,但总有少数参观者在参观时总是觉得“不过瘾”,一定要亲手摸摸展品,这种做法对艺术品伤害极大,甚至会起到破坏作用。近期还发生了一件让人哭笑不得的事情,网友在微博上晒出两块石头,自称是去年在北京旅游时分别从故宫和圆明园弄来的,还准备作为传家之宝流转后人。哪知道引起群情激奋后,博主又跳出来澄清,称此事纯属杜撰。故宫也迅速做出回应,表示经工作人员现场确认,未发现有人为损坏情况。也许这件事情并未发生,不过参观的时候“顺手牵羊”,可不仅仅是不文明行为了。
最后,在博物馆内使用闪光灯拍照时很不“优雅”的。这也是很多人常常犯的一个小错误。作为参观博物馆的乐趣之一,与照片合影,上传到社交平台与朋友分享或者留在手机和相机里独自欣赏,这都是很平常的举动。一般的博物馆除了个别展览的展品因版权原因明确规定不允许拍照外,其他展品都是可以拍摄的,但是前提是不能使用闪关灯。主要原因在于部分展品因材料特殊都很“怕光”,如书画、古籍善本、织绣品等文物,而越古老的文物也越“娇嫩”,强光的照射会加速它们的“衰老”;另外,在幽暗、安静的展厅环境里“闪光”,也容易引起其他观众的侧目。
正确引导,“熊”孩子也能变“优雅”
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长喜欢带着孩子去参观博物馆。确实,一个儿童越早去参观博物馆和观赏展览,就能够越好地形成一个艺术观,这对孩子的成长是大有好处的。
不过,“熊孩子”也成了博物馆头疼的对象。甚至有人夸张地说,现在的博物馆已经成了“游乐园”,熊孩子在博物馆里调皮捣蛋是常态,有在展厅里乱跑,不肯按照展览顺序参观的;有的被某些展厅的昏暗光线和诡异展品吓哭;有的看到感兴趣的展品,总想摸一摸……去过博物馆的人肯定也看过不少熊孩子在博物馆里张牙舞爪的乱象。这个时候,作为家长,就更应该学会怎样去引导孩子了。

带孩子看展要挖掘孩子的兴趣点
要让熊孩子变”优雅“,首先要以孩子的兴趣和年龄特点来决定参观地点。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适合某类展览的,比如一个还在幼儿园的小朋友,家长非要带着他从头到尾地看一遍古代中国基本陈列,这显然不适合。而类似草间弥生的展览,色彩绚丽、充满童真,还有各种新奇的装置,都是孩子们非常感兴趣的。另外,还可以从参与性和互动性强的博物馆入手,比如自然博物馆、科技馆等,有很多是孩子们可以直接动手触摸、动手体验的,可以充分满足孩子们的“动手”欲望……发现孩子的兴趣所在,家长负责陪在身边进行引导,对于孩子遇到的问题尽力解答。最重要的是,对于孩子直接破坏文物、馆藏、闯入不开放区等不文明行为,家长应该及时、充分的教育和劝导,而不是听之任之,当然家长自己也要学着以身作则,不做“熊家长”。
观展前做做功课是“优雅”的必修课
参观博物馆,遵守基本礼仪当然重要,不过看展的最终目的是欣赏艺术本身带来的乐趣。一般人进了这种地方常?;岵苫螅何业奶炷?,这是啥?这又是啥?如果你看到每一件展品都是这样的反应,也别觉得尴尬。不熟悉艺术的人,很容易持有“自己不懂得美术”而敬而远之的心态。但是为了享受艺术难道一定需要有相关的知识吗?当然不是,艺术不是只有高人才能参透的神秘学科,要知道即使是许多现在陈列于博物馆中的“高大上”的文物,最初也一个实用器。在普通人正常地欣赏艺术的时候,大多是与知识无关的。倒不如说,欣赏的重点在于人们各式各样的价值观能否和作品契合,即能从作品中发现自己的价值观,这样就是最“优雅”的体验。

博物馆的宣传折页提供了许多重要信息
不过参观一个展览要想有所收获,做好功课也是必不可少的。了解基础的背景资料,比如历史、文化、艺术家生平、核心展品、展品来源等,也能大大增加观展的乐趣。想要提早做做功课,可以到博物馆的官方平台上,查询近期活动或者常设展览,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带着期待前往参观;到达博物馆后,可以在服务台领取宣传折页。一般博物馆都会印刷常设展览和临时特展的宣传折页,并标注参观路线和重点展品等信息,这些不仅可以带你更好地参观,也可以在离开博物馆后用以回味,如果不满足于宣传折页中提供的信息,还可以租用讲解器或请个讲解员。
不过,即使你什么都不懂,也来不及做任何先期准备,没有关系,这里还有一个实(zhuang)用(bi)小技巧,也能增加你看展的“优雅度”:首先,选定一个展品,慢慢地靠近它,直面它、摆一个思考的姿态,或者不断变换视角,让人觉得你一直在找合适角度欣赏它、研究它。然后,嘴角浮出一丝迷之微笑,仿佛你已经和它产生了一种神秘的联系。接着,不要留恋,带着“早已看穿一切”的优雅表情,转向下一个展品,重复以上步骤。
最后,希望大家都爱上博物馆,享受博物馆,成为一个“优雅”的参观者。
编辑:陈佳
关键词:如何“优雅”地 参观博物馆
 
   
 

 贵阳机场冬日为客机除冰 保证飞行安全
贵阳机场冬日为客机除冰 保证飞行安全 保加利亚古城欢庆“中国年”
保加利亚古城欢庆“中国年” 河北塞罕坝出现日晕景观
河北塞罕坝出现日晕景观 尼尼斯托高票连任芬兰总统
尼尼斯托高票连任芬兰总统 第30届非盟首脑会议在埃塞俄比亚开幕
第30届非盟首脑会议在埃塞俄比亚开幕 保加利亚举办国际面具节
保加利亚举办国际面具节 叙政府代表表示反对由美国等五国提出的和解方案
叙政府代表表示反对由美国等五国提出的和解方案 洪都拉斯首位连任总统宣誓就职
洪都拉斯首位连任总统宣誓就职
 法蒂玛·马合木提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召明 王霞
王霞 辜胜阻
辜胜阻 聂震宁
聂震宁 钱学明
钱学明 孟青录
孟青录 郭晋云
郭晋云 许进
许进 李健
李健 覺醒法師
覺醒法師 吕凤鼎
吕凤鼎 贺铿
贺铿 金曼
金曼 黄维义
黄维义 关牧村
关牧村 陈华
陈华 陈景秋
陈景秋 秦百兰
秦百兰 张自立
张自立 郭松海
郭松海 李兰
李兰 房兴耀
房兴耀 池慧
池慧 柳斌杰
柳斌杰 曹义孙
曹义孙 毛新宇
毛新宇 詹国枢
詹国枢 朱永新
朱永新 张晓梅
张晓梅 焦加良
焦加良 张连起
张连起 龙墨
龙墨 王名
王名 何水法
何水法 李延生
李延生 巩汉林
巩汉林 李胜素
李胜素 施杰
施杰 王亚非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姚爱兴 贾宝兰
贾宝兰 谢卫
谢卫 汤素兰
汤素兰 黄信阳
黄信阳 张其成
张其成 潘鲁生
潘鲁生 冯丹藜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袁熙坤 毛新宇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学诚法师 宗立成
宗立成 梁凤仪
梁凤仪 施 杰
施 杰 张晓梅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