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新闻分析:无人驾驶汽车颠覆的是什么?
新华社北京5月12日电 新闻分析:无人驾驶汽车颠覆的是什么?
新华社记者杨骏 彭茜
作为多家企业的CEO,马斯克近来春风得意,刚在网上销售了40万辆特斯拉电动汽车,又实现“猎鹰9”火箭海上回收两连胜,还测试了管道超高速火车。然而他马不停蹄,同时还把精力放到了无人驾驶汽车上。
“无人驾驶汽车能取代公共汽车和其他交通工具,减少城市中的车流量”,在日前一次会议上,这位喜欢颠覆性产品的技术大咖,发表了这样的见解。然而无人驾驶汽车仅仅是对未来交通出行模式的颠覆吗?业界有识之士看法还很多。
一、 汽车业和保险业,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
美国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董事会主席沃伦·巴菲特日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虽然无人驾驶汽车有益于社会,但从长远来看会影响保险商的收益,从而“颠覆”汽车保险业。
巴菲特说:“任何让汽车更安全的设计都有益于社会,但不利于保险行业。汽车保险行业一直致力于让车更安全,如推动安全带等设备的使用。但如果没有事故发生,也就没有买保险的必要了?!?/p>
而无人驾驶汽车出了事故,谁来为事故“埋单”,如今仍是一个值得讨论的事情。
二、 行车与事故,选择判断标准说变就变
左边是宾利,右边是三轮摩托,当碰撞不可避免,且无人驾驶车有选择权时,撞谁?即使无人驾驶车极少发生事故,但依然不能完全避免事故。这里衍生的问题很多。
比如遇到上述险情,三轮摩托价格便宜,但驾驶员被撞后更易受伤。那必然是要选择撞宾利。但如果两边的车安全系数都高,又如何选择?那是否会根据情况设定优先次序呢?如果在判定对两边车辆的安全威胁一样,又会先撞谁?
行车时遇到险情,如何识别和抉择,涉及技术上的能不能,和要不要的问题。如果答案都是肯定的,一些行车道德标准和选择标准将会被颠覆。当然,这些都与乘客道德和选择无关了。那谁来设定这种选择?管理机构还是制造商?
三、 汽车还是机器人?汽车的概念说改就改
机器人,还是汽车?更多的专家愿意称智能化无人驾驶汽车为轮式机器人。无人驾驶汽车的本质,可能就是包着汽车外壳的机器人,运输搭载能力只是这种智能机器的专长。
毕竟它运用了大量人工智能技术,比如识别技术和深度学习技术等。随着智能化的深入,除了能联通外部,无人驾驶汽车还将具有自主决策、人机交流等更多智能化功能。一些专家预测,它未来普及程度将超过家庭服务机器人。
四、 终端还是交通工具?旧产业格局说换就换
一些学者认为,在未来,“无人驾驶+新能源+互联网”将颠覆原有产业格局,创造一个智能化、新能源化的新产业王国。
这可以从近年来的一些展览上看出端倪,在美国,越来越多车商的身影出现在电子展上,而车展上则少不了电子巨头的产品。业内人士认为,这其实是一个信号,即汽车业正处于重大创新突破的临界点,底特律和硅谷正在加速融合。
如同现在的智能手机,通话只是手机的部分功能,未来的智能汽车,运输将只是其中的一项功能。如果其他企业能在创新上拔得头筹,未必不会成为未来的产业巨头。美国麦肯锡咨询公司预测,智能化的无人驾驶汽车到2050年可以产生2000亿至1.9万亿美元的产值。
正是因为无人驾驶汽车对产业格局可能产生的颠覆性前景,目前全球已有近20家企业涉足无人驾驶汽车领域,除了马斯克的特斯拉汽车公司,以及奔驰、宝马、奥迪等汽车厂商外,也包括谷歌等互联网巨头。在中国,百度、北汽、广汽、上汽、长安、比亚迪等企业也纷纷涉足这一领域。
即便如此,无人驾驶汽车短期内也提出了不少问题需要解决。技术上,无人驾驶系统如何优化感知识别能力,从而应对诸如进出隧道光线复杂变化、车道线遮挡、交通标示牌污损、不规则大货车趋近等特殊情况。而如何全力避免黑客入侵以及死机等情况,将事关道路拥堵和行车安全。
此外,当技术文明奔跑得太快时,政策法规如何适应新情况也是个问题。谁来为事故埋单,如何制定新的自动驾驶交通法规,无人驾驶汽车上路标准是什么等,都需要人们尽快做深入探讨。(完)
编辑:王沥慷
关键词:无人驾驶汽车 汽车


NASA发现大型冰山崩解 正持续观察频率变化
法国举行巴黎连环恐袭事件三周年纪念活动
美国加州山火肆虐
第二届中韩国际电影节颁奖典礼在首尔举行
堰塞湖泄流量快速增大 金沙江恢复贯通
以军打击加沙多地目标
大熊猫迎来了又一个雪季
欧洲央行称欧元区金融稳定面临三大风险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