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粮食“去库存”是收储工作的“牛鼻子”
新华社北京4月26日电题:粮食“去库存”是收储工作的“牛鼻子”——国家粮食局局长任正晓回应粮食热点问题
新华社记者刘羊旸
如何看待我国粮食安全形势?粮食如何“去库存”?怎样避免农民“卖粮难”?怎么守好口粮安全?面对当前我国粮食领域的热点问题,国家粮食局局长任正晓26日在国新办举行的发布会上一一予以回应。
我国粮食产需将长期处于紧平衡
“当前我国粮食安全形势很好,但从长远来看,我国的粮食产需还将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粮食安全形势依然严峻?!比握硎?。
任正晓说,我国粮食生产实现“十二连增”,粮食的收购量、库存量也随之攀升,市场粮源非常充足,各方面的粮食需求都得到了持续、可靠的保障。
但是,我国的粮食需求也在同步增长,年均产需缺口达到198亿斤。特别是从长远来看,我国人口将持续增长,肉蛋奶消费转化的粮食还会日益增多,将直接导致粮食消费量的刚性增长。
与此同时,耕地淡水资源、生态环境的承受能力等对粮食生产的刚性约束越来越突出,粮食进一步增产的难度加大。我国的粮食安全还将长期面临消费刚性增长、生产硬性约束的双重挑战。
粮食“去库存”是收储工作的“牛鼻子”
粮食如何“去库存”?任正晓表示,合理消化粮食库存是做好整个粮食收储工作的“牛鼻子”。今年粮食收储矛盾空前突出,仓容紧缺的压力前所未有。
任正晓说,面对严峻的困难和挑战,国家有关部门和地方各级政府及早安排部署粮食收储工作,早动员、早准备。当前,正全力做好夏粮收购开秤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重中之重是多措并举,准备仓容,增加收储能力。”任正晓说,首先要抓紧销粮腾库,千方百计地消化粮食库存。今年前4月,粮食销售出库和加工转化的粮食数量有所回升,目前玉米的定向销售和划转轮出都开始启动,优先安排销售夏粮主产区和粮食仓容紧缺的地区,尽可能多地腾出仓容,收购新粮。
任正晓透露,目前,夏粮主产区的粮食部门都已制定了便利各类售粮主体卖粮的收储预案,优化收购服务,改进服务措施,努力避免出现农民扎堆卖粮、排长队卖粮的现象。
多措并举搞活玉米流通
在谈及如何解决好农民玉米销路的问题时,任正晓说,要多措并举搞活玉米流通,?;ぶ至概┟窭妗?/p>
首先要积极引导多元主体入市收粮。玉米收储制度改革后,多元主体的市场化收购将是一种常态。国家和地方政府将加大玉米收购的信贷支持,加强市场信息服务,鼓励支持广大玉米收储加工企业拓宽收购渠道,把农民的玉米收购好。
其次是国有粮食企业要带头入市收粮,千方百计为农民排忧解难;还要组织动员鼓励广大饲料企业、玉米加工转化企业、食品加工企业加快玉米的加工转化。
同时,要优化市场环境,加强对粮食收购市场的监督检查,从重从严打击压级压价、“打白条”等坑农害农的行为,维护粮农的利益。
守好口粮安全的“五道关”
在谈到如何确保人民群众口粮安全时,任正晓表示,这些年,我们和有关部门一起把好五道关口:
一是把好粮食收购入库的检验关,不安全的粮食不准入库。
二是把好库存粮食日常的检查关,防止粮食发生霉变。
三是把好政府部门的抽查抽检关,对企业储粮的质量状况进行抽查监管。
四是把好粮食销售出库关,防止有毒有害的粮食销售出库。
五是把好有毒有害粮食的监管关,把经过检验、认定是有毒有害的粮食立即封存起来,然后再实行定向处理、全程监管。
通过以上五个关口的严控,切实防止有毒有害粮食进入口粮市场,确保粮食的食用质量安全。
关于陈化粮,任正晓表示,前些年有人把陈化粮直接等同说成“毒害粮”,这是不正确,也是不科学的。库存的粮食是否有毒、有害主要是看黄曲霉毒素、呕吐毒素等是否超过了国家的卫生安全标准。这些真菌毒素的产生主要是受储存温度、湿度等环境的影响,与储存时间的长短、是不是属于陈化粮食没有直接关联。(完)
编辑:巩盼东
关键词:粮食去库存


莫斯科民众纪念十月革命101周年
东京迪士尼举行圣诞巡游
2018上海艺术博览会开幕
进博会新闻中心庆祝记者节
万达集团组织学习贯彻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重庆红酒“博物馆”迎客 5000多种红酒集中展出
斯里兰卡总统宣布11月14日议会复会
2019年“科学突破奖”举行颁奖仪式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