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产油国分歧巨大致冻产协议“流产”
新华社多哈4月18日电新闻分析:产油国分歧巨大致冻产协议“流产”
新华社记者杨元勇
来自23个石油生产国的能源高官17日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举行会议,就冻结石油产量以助推油价回升进行磋商,但会议最终未能就冻产达成协议。分析人士认为,产油国之间的分歧巨大是导致冻产协议“流产”的主要原因,未来国际油价反弹仍将十分乏力。
今年2月,国际油价跌破每桶30美元,创12年来新低??ㄋ?、沙特、俄罗斯、委内瑞拉4国能源高官2月16日在多哈举行会议,达成“有条件”共识,同意将各自石油产量“冻结”在今年1月份水平,以求稳定国际油价。不过,这一共识需要得到其他产油国响应才会生效,这正是本次会议召开的目的。
分析人士认为,沙特坚持将伊朗纳入冻产国家之列,但遭到伊朗拒绝,是会议未能达成协议的主要原因。
今年1月欧盟和美国宣布解除对伊朗的经济制裁后,伊朗曾宣布将在短期内日均增加100万桶原油出口,以恢复到制裁前的产出水平。除伊朗外,伊拉克冻结产量的意愿也不大。由于战乱,伊拉克石油产量远未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增产空间很大。这两个国家石油储量分列世界第三和第四位,对油价的影响不容小觑。
此外,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国家与非欧佩克国家就原油市场份额分配难以达成一致,部分产油国产量已达历史新高而其他国家坚持对等冻产,也是会议无果而终的重要原因。
当前国际油价已十分低迷,为保证石油收入不下降,传统产油国采取以量补价的方式。以沙特为首的海湾国家坚持增加石油产量,引发产油国竞相增产,导致石油供需更加失衡。
分析人士认为,产油大国企图以增产压价方式打击其他国家石油产业,扩大自身市场份额,是海湾国家增产的主要原因。其他增产原因包括抵抗来自美国的低价页岩油气及以油价为武器在经济层面向俄罗斯和伊朗施压。
然而,海湾国家约90%的收入来源于油气出口,此轮油价下跌过程中海湾国家受伤最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估计,2015年海湾国家因油价大跌遭受的直接经济损失达5000亿美元,其中沙特损失至少3100亿美元,去年该国外汇储备大幅减少,财政赤字创历史新高。
卡塔尔传媒公司总裁哈里发认为,由于石油出口收入锐减,目前海湾国家面临巨大经济压力,继续进行价格战的后劲不足,同时俄罗斯、委内瑞拉等产油国也在价格战中损失惨重,油价回升是所有产油国的共同愿望,限产保价是最有效手段。
自2014年以来,国际油价一路下跌,从每桶100多美元一度跌至每桶30美元以下。产油国冻产的传闻一定程度上支撑了油价反弹,促使近期油价维持在每桶40美元左右。冻产协议“流产”之后,产油国料将继续寻找助推油价的新途径。
关于未来油价走势,分析人士指出,受多种因素制约,短期内油价强烈反弹的可能性不大。首先,全球原油需求量未明显增加。欧佩克年度报告估计,受世界经济持续低迷影响,全球对欧佩克原油的需求可能下降,且2019年前不会有大的改观。
其次,石油市场供过于求的局面未改变,石油供给量减少的可能性不大。根据世界银行的报告,即使产油国不再增产,国际市场每天仍有150万桶富余原油。
此外,美国政府去年12月取消石油出口禁令,意味着又一产油大国可能向市场“倾泻”石油。
经济学家普遍认为,国际油价短期内大幅回升的可能性很小,如果世界经济逐渐复苏,油价可能回升至每桶40至50美元之间,但每桶突破60美元的难度很大。
编辑:薛晓钰
关键词:产油国 冻产协议


莫斯科民众纪念十月革命101周年
东京迪士尼举行圣诞巡游
2018上海艺术博览会开幕
进博会新闻中心庆祝记者节
万达集团组织学习贯彻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重庆红酒“博物馆”迎客 5000多种红酒集中展出
斯里兰卡总统宣布11月14日议会复会
2019年“科学突破奖”举行颁奖仪式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