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寻医·问药>健康识堂健康识堂
慢性病患者怎么运动更健康?
虽然运动对心脏健康有益,但是这并不代表任何强度的运动都有宜于心脏健康。在一些新闻中,我们有时也会看到运动员在赛场上猝死的报道。相对于专业运动员,我们普通人运动目的在于保持健康,但运动也不能盲目,而要讲一定的科学性。那普通人该如何科学选择运动项目呢?得了慢性病又该怎样运动呢?
不爱运动心脏老得快
运动对人体有着诸多好处,尤其对心脏的健康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心脏外科主任杨艳旗教授介绍,据资料统计显示,平时不爱运动者,其心脏较爱好运动者早衰10—15年,冠心病的发病率要高出1—3.5倍。这是因为在体育锻炼时,一方面由于肌肉的紧张活动,使得心脏工作增加,心肌纤维增粗,心壁增厚,心脏体积增大,外形圆满,搏动有力;另一方面可使心脏的小血管扩大、延长、增多,从而改善心肌的供氧状况,增强血液供应和脂质代谢,提高血液的纤维蛋白溶解活性,对预防和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运动强度过大也伤身
虽然运动对心脏健康有益,但是这并不代表任何强度的运动都有宜于心脏健康。在一些运动赛事中,常常可见到一些运动员出现胸痛、胸闷或者早搏等不适症状,需要进行心电图或心脏超声等检查,而终止比赛。杨艳旗表示,究其原因,除了某些运动员患有亚临床状态的心血管疾病外,主要的原因可能是他们进行了超负荷的运动。因为超负荷运动使心肌和骨骼肌的耗氧量同时剧增,心脏在这个过程中处于“缺氧状态”,更容易出现心力衰竭和心肌梗死的现象。
具有竞赛特点和较高技术要求的运动项目通称竞技运动。目的是通过专业的训练在高对抗、高强度、高难度的竞赛中创造优异的运动成绩,挑战人类生理极限。但是太剧烈或超负荷的运动,会加剧人体一些器官的磨损和造成部分生理功能失调,使人更容易衰老。
慢性病患者可适当进行有氧运动
运动不仅有助健康人群的养生保健,对于一些慢性病患者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医生也鼓励适当运动。
有研究发现,冠心病病人运动锻炼一段时间后,冠状动脉(供给心脏血液的动脉)的管径有所增大,心肌供血情况改善。杨艳旗介绍,心脏病患者进行运动可以改善心肌供血,提高心脏和肺的工作效率。其次,运动可以调节血脂,升高高密度脂蛋白(有益的脂蛋白)浓度,降低低密度脂蛋白(有害的脂蛋白)浓度,减少血小板聚集性,增加纤溶性,从而减少心肌梗死和中风的机会。同时运动可消除紧张情绪,增加病人的生活信心和兴趣,进而改善其社会适应能力。
适当运动当然也有助于高血压病、糖尿病的治疗。杨艳旗指出,通过运动可改善情绪,减轻高血压的危险因素,降低机体在接受外界刺激时的心血管应激反应。耐力锻炼和有氧训练可使迷走神经系统张力增加,交感神经兴奋性下降,血中儿茶酚胺浓度下降,缓解小动脉痉挛,降低外周血管阻力。运动训练时活动肌群内血管扩张,毛细血管密度和数量增加,血液循环和代谢改善,总外周阻力降低,血压下降。运动可以大量消耗体内能量,运动也可直接使血中胰岛素浓度下降,两者均可降低体重,这样减少了肾脏对钠的再吸收,降低了体内容量负荷,使血压降低。当然如果方式不当,则会适得其反甚而加重病情。
杨艳旗建议,对于患有上述等各种慢性疾病的朋友,适合进行散步、慢跑、打太极、游泳、骑自行车等有氧运动,不过强度应低于正常健康人群,运动时的适当脉率应为(170-年龄)×(60%-70%)。
■链接
慢性病患者应该怎么选择运动?
1. 高血压患者
高血压患者可根据自己的病情、年龄、体力、爱好等进行选择,但以体力负担不大、动作简单易学、不过分低头弯腰、动作缓慢有节奏、竞争不激烈的项目为首选。对于老年人,更应量力而行,只能慢慢增加运动量,决不能操之过急,运动时以有氧训练为主,心率以不超过1O0次/分。这些运动包括散步、慢跑、骑自行车、游泳和体操等。
散步时间可选在温度适宜的下午、黄昏或临睡前进行,一般为15—5O分钟,每天1~2次,速度可视身体状况而定。选择慢跑时最好先经过一个时期试行锻炼,以10~12分钟行走1公里的速度急行1~2公里,如无不适反应,再转入慢跑锻炼。练习太极拳每次运动时间以30分钟以上为宜,可以每天进行。
高血压患者如合并有严重心律失常、心动过速、脑血管痉挛(有晕眩、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明显的心绞痛等症状,宜暂时停止运动。运动训练不要做过分低头、弯腰的动作,不要做大幅度的快速动作,对有并发症等情况的病人,只适合做一些运动量小,安全性大的运动,不要停止药物治疗,运动治疗是高血压病治疗的辅助方法,不能替代药物,冬季运动时要注意保暖。
2. 糖尿病患者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运动不仅为了增强体质,更是一种治疗手段,它与药物治疗、饮食控制、血糖监测、糖尿病教育一样重要。
最好选择有减重目的及有效代谢血糖的有氧运动,运动强度当然不能太高,健走是最理想的运动,慢跑、自行车、体操、舞蹈、太极拳、太极舞,还有慢慢上下楼梯等较缓和的运动都合适,必须持之以恒。
运动时间最好在饭后1—2小时,每次约30分钟到1小时,一周至少3次。
3. 心脏病患者
初期,可以仅运动10-l5分钟。随着心功能的恢复,可以坚持30分钟或更长时间,一般以20分钟到1小时为宜。每周保持3-5次,餐前、后2小时为宜。冬季在中午之前或下午,夏季在中午或傍晚为宜。在运动过程中,应能确保正常的谈话,如谈话时感到气促,说明强度过大,应加以调整。
选择自己喜欢的有氧运动,如散步、舞蹈、游泳或慢跑等,为保证安全,不妨让亲人或朋友一起参加锻炼。对于低危病人,可以在院外进行运动锻炼,而中高危病人,则建议在有康复治疗中心的医院进行。运动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有不明白的地方,及时和医生沟通。(记者李劼 通讯员王海芳)
编辑:赵彦
关键词:慢性病患者 怎么运动更健康


贵阳机场冬日为客机除冰 保证飞行安全
保加利亚古城欢庆“中国年”
河北塞罕坝出现日晕景观
尼尼斯托高票连任芬兰总统
第30届非盟首脑会议在埃塞俄比亚开幕
保加利亚举办国际面具节
叙政府代表表示反对由美国等五国提出的和解方案
洪都拉斯首位连任总统宣誓就职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