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日媒:指责中国民族主义是偏见 无助缓和紧张
原标题:日媒:指责中国民族主义是偏见
日本外交学者网站4月11日文章,原题:中国在南?!扒坑病比蛎褡逯饕??最近,笔者参加了一些讨论会,发现“民族主义”一再被提及,用来描述中国针对与邻国领土争端的政策。而且,国际媒体报道中国对东海和南海争端的态度时,这个词也时常出现,意思是“民族主义”在中国对当前地区海上争端政策中不必要地扮演一个重要角色。但果真如此吗?
仅以“民族主义”来描述中国的立场,是对中国的战略、政策和行为的过于简单化。这些批评还有一个坏习惯,即不讨论一般意义上的民族主义,总是暗指中国与别国存在分歧,从而证实其抱有“狭隘民族主义”,甚至“扩张主义”。这些误解——认为中国所作所为只受民族主义驱使,中国民族主义迥异于越南或菲律宾的类似倾向——只会加剧形势的复杂性。
在涉及领土争端时,各国行为或多或少都会显得“自信”或“强硬”,无论它们是否是民族主义者。在南海,其他声索国违反承诺,逐渐占领大多数岛礁,“单方面”改变现状,这才引起中国现在的种种反应。然而,对中国的指责成为主流,或许仅仅因为中国是中国而已。
维护主权与利用领土争端作为扩张借口,显然是不同的。中国虽然常被指是后者,但让人觉得相对克制(并且因而较少民族主义)的理由也是明显的。纵观东西方历史,极端民族主义国家与邻国爆发战争,往往会有两个驱动因素:一是国家实力提升,二是集体认同出现。1894-1895年第一次中日战争即是如此。东亚近代史上,中国才是邻国极端民族主义和帝国主义的受害者。
现在,中国经济实力和国家自豪感均快速上升。中国与邻国海上争端旷日持久,一些人据此认为历史将重演:一个“民族主义的”中国将走向扩张。这是对中国和平崛起坚定意图的误解,或者“偏见”。这种观点显然忽视了一个事实,即中国总是提出通过谈判和平解决争端,而其他国家的回应是“逐步占领”。所以谁才是真正在搞“扩张主义”?
总而言之,中国的“强硬”与“民族主义”没有直接关联。指责中国在南海问题上搞“民族主义”,或许是“按块头大小评判”,这无助于缓和紧张。(作者金凯,陈俊安译)
编辑:曾珂
关键词:指责中国民族主义 南海 民族主义
 
       
 

 重庆红酒“博物馆”迎客 5000多种红酒集中展出
重庆红酒“博物馆”迎客 5000多种红酒集中展出 斯里兰卡总统宣布11月14日议会复会
斯里兰卡总统宣布11月14日议会复会 2019年“科学突破奖”举行颁奖仪式
2019年“科学突破奖”举行颁奖仪式 美国宣布重启对伊朗金融和能源等领域制裁
美国宣布重启对伊朗金融和能源等领域制裁 2018年美国中期选举即将举行
2018年美国中期选举即将举行 探访进博会主宾国展馆
探访进博会主宾国展馆 中国电子鞭炮走俏印度排灯节
中国电子鞭炮走俏印度排灯节 星云中现巨大蝙蝠影子 NASA:它比太阳系大200倍
星云中现巨大蝙蝠影子 NASA:它比太阳系大200倍
 法蒂玛·马合木提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召明 王霞
王霞 辜胜阻
辜胜阻 聂震宁
聂震宁 钱学明
钱学明 孟青录
孟青录 郭晋云
郭晋云 许进
许进 李健
李健 覺醒法師
覺醒法師 吕凤鼎
吕凤鼎 贺铿
贺铿 金曼
金曼 黄维义
黄维义 关牧村
关牧村 陈华
陈华 陈景秋
陈景秋 秦百兰
秦百兰 张自立
张自立 郭松海
郭松海 李兰
李兰 房兴耀
房兴耀 池慧
池慧 柳斌杰
柳斌杰 曹义孙
曹义孙 毛新宇
毛新宇 詹国枢
詹国枢 朱永新
朱永新 张晓梅
张晓梅 焦加良
焦加良 张连起
张连起 龙墨
龙墨 王名
王名 何水法
何水法 李延生
李延生 巩汉林
巩汉林 李胜素
李胜素 施杰
施杰 王亚非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姚爱兴 贾宝兰
贾宝兰 谢卫
谢卫 汤素兰
汤素兰 黄信阳
黄信阳 张其成
张其成 潘鲁生
潘鲁生 冯丹藜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袁熙坤 毛新宇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学诚法师 宗立成
宗立成 梁凤仪
梁凤仪 施 杰
施 杰 张晓梅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