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沸点 沸点
评论:抑制校园暴力 应强制监护人接受教育

抑制校园暴力——
应强制监护人接受教育
多则校园暴力视频引爆网络,人大代表呼吁完善立法——近年来,校园暴力越来越成为人们必须正视的问题。尽管恶性的暴力事件仍是少数,但记者采访发现,一些暴力程度尚浅的校园欺凌事件,不仅普遍存在,还给孩子和家长们带来了不小的困扰:
孩子欺负人怎么办?孩子被欺负了怎么办?孩子看到同学被欺负怎么办?在校园中,道理和现实冲突不断。
【现象】
他就是我们班的“豆豆”
虽然正上三年级的儿子还没有卷入校园里的肢体冲突,可是孩子放学回家之后描述的情景已经开始让郭岩担心了:“他们班有长得比较壮的孩子,有点班里一霸的意思,一推就能把人推倒了;还有合伙欺负别的同学的,问人家‘你服不服?’ ”甚至讲起那个“打豆豆”的笑话,儿子会很快地说出一个同班同学的名字:“他就是我们班的‘豆豆’?!?/p>
这一切都让郭岩担心,尽管在她看来这些现象似乎还达不到被冠以“校园暴力”的程度。
不过,儿子曾经被同校同学索要过零花钱的彭珊就不这么看了。
“我儿子是没被打过,但是被逼着给别人买过东西;新水笔带到学校第一天,就被人弄坏了。我觉得这就是校园暴力,比那种动手打架的还恶心人?!毕衷谔崞鹄?,彭珊仍然感到愤怒:“但是老师也只能批评一下,还让我找他们家长说。” 虽然对方家长承诺会严加管教,甚至还表示“我回去肯定揍他”,但她仍然觉得困扰:“我就赶紧劝他,说千万别打,我倒不是心疼他们家孩子,是怕他回去把他儿子打急了,回头又来报复我们家孩子,毕竟还要一块儿上两年学呢!” 彭珊也和身边的朋友讨论过解决之道,但总也没有理想的方法,“听说有打官司的,但是你闹大了,学校都不会站在你这边,孩子只能转学?!?/p>
【疑问】
把小孩保护得太好,
男孩儿都“娘”?
对于家长们的疑问,学校老师也各有解说。
“我们学校的老师说,男生都是这样的,一二年级他们要适应学校的环境和同学,到了三年级,熟了,放开了,身体长得快,叛逆期也到了,就喜欢打打闹闹,等再长大点儿就好了?!惫宜?。
“我儿子的班主任就直接跟我说,欺负我儿子的就是问题孩子,教不好了,让我儿子离他远点儿?!迸砩翰宦厮担翱墒侨思艺椅颐前?!”
因为儿子在一次肢体冲突中抓伤了同学的额头,孟先生曾经被老师请去学校,向对方家长道歉,“我觉得也不全怪我儿子,小男孩儿嘛,在一块玩儿摔摔打打挺正常的,哪个男孩儿小时候没跟人打过架?我们小时候打架根本不是事儿,你去告老师才是你没出息!现在就是把小孩?;さ锰昧?,男孩儿都‘娘’。”他坚持认为,在小男孩的世界里,“打架”也是一种解决问题的合理方式,不严重的话并不需要老师和家长干涉,“他们长大了知道轻重就不打了,但是没经历过这些锻炼,我觉得他人格也不会完整?!?/p>
【建议】
应完善法律,
追究监护人的责任
孙云晓(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员、首席家庭教育专家):
在犯罪心理学上有一个挫折攻击理论,就是说当人受到挫折的时候,可能会用暴力的方式去发泄。在我们所处的这个社会转型期,影响孩子出现暴力行为会有很多因素:父母离异、流动儿童、缺少父母的关爱——尤其是缺乏父亲的关爱、学业失败等等;当他们遭受这种挫折的时候,就容易发生攻击别人的行为。改善他家庭或者个人内在的问题,才可能减轻暴力行为。这是一个规律性的、根本的现象分析。
目前来说,要解决校园暴力的问题,我认为首先需要完善我们的法律。前一段时间三个小留学生在美国凌虐同学的案件,让国人非常震惊,难以相信判那么重。我们的法律也需要做一些改进,让孩子们知道,这种行为对人的伤害是很严重的。
因为孩子的行为处在一个发展的过程中,所以我认为出现了暴力或者霸凌的现象,需要追究监护人的责任,包括要求监护人去接受专门的教育培训。家长和家庭的改变,可能缓解他们的暴力行为。
如果不以为然,
孩子会习惯用暴力
孙云晓:这是一个误区。男孩子好动、好冒险,攻击性高于女孩子;他们更冲动,倾向于用力量解决问题。男孩子有这样的特点,但不等于说可以放任他们的暴力行为。小学四年级是最容易发生问题的,这个时候,他们的是非界限是模糊的,管不住自己;所以一旦出现问题,应该尽早干预、引导,效果会很明显。这一时期的干预是价值观和情商的培养,如果不以为然,孩子会习惯用暴力解决问题。
暴力行为有一个发展过程,如果当孩子出现轻微的暴力或者霸凌行为的时候不干涉,可能就会越来越严重,不是随着年龄自动消失那么简单。
而打闹和霸凌的界限,我认为是很清楚的。低龄的孩子是情绪化的,在一块儿玩儿的时候,如果是没有恶意的、游戏式的伤害,作为家长就应该包容。现实生活中,有些家长会不依不饶,甚至进行诉讼,的确能得到一些补偿,但是这样的孩子以后就没人理了,大家会认为他是个麻烦的孩子;但如果是恶意伤害,就要跟校方协商妥善解决。
【困扰】
那些“江湖”式的
校园生存智慧
在校园环境的变化中,郭岩发现儿子也有了自己的“生存智慧”:儿子告诉她之所以和班里的“小霸王”处得“还行”,是因为“别人都不理他,我就跟他多说几句话,他借东西的时候我也帮他,他跟我是朋友?!薄≌庖坏悖热盟牢?,也让她有了另一种忧虑:“我怕他受连累,我就跟他说,大家都觉得他不好的话,你也别跟他走得太近。”
除此之外,郭岩还教导儿子:“别管闲事,看见有人打架走远点”,“要在班里有几个朋友,跟学习好的同学来往”——“这样他就不是孤立的,就算有人要欺负他,也有人帮他?!薄」宜底?,忍不住反思道:“我有时候也觉得总灌输他‘别去管,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可能不太对,但也没有办法。别看都是孩子,已经有各种‘江湖’了?!?/p>
和郭岩有同样困惑的是王明月,她的女儿今年也上三年级,小姑娘之间虽然没有发生暴力事件,但是拉帮结伙孤立某个同学的事却不少。“我知道按道理讲,我应该教她不孤立不歧视任何一个同学,但我真的怕她‘另类’一下,自己会被孤立了,所以还是让她‘随大溜’,别欺负别人就行;可是我自己又觉得,这不是正确的价值观?!蓖趺髟挛弈蔚厮怠?/p>
面对霸凌事件,
可以离开,但应报告
孙云晓:怕孩子卷入是非、受到伤害是很正常的,按照国际惯例,未成年人特别是低龄的孩子,遇到暴力或者霸凌事件,第一反应的确应该是保护自己,离开这个现??;不应鼓励他们卷入其中。但是他们虽然没有能力解决这些问题,却可以有报告的责任。这和告密不同,告密是揭发别人的隐私,而这种报告是制止伤害。这个时候,老师就有责任为他们保密,找到合理的方式来解决。
如果只是告诉孩子都不要管,表面上是安全了, 但孩子的内心是不会平静的,对他本身也是个伤害。
批注
更多人选择了默默忍受
最近,一份来自百度贴吧新生代用户群体的调查报告显示,26%的90后、00后受访者都或多或少遭遇过校园暴力。其中,“物理攻击”以41.2%的比例占据校园暴力行为中的第一位。面对这种情况,只有11.5%的人选择告诉老师家长,52.9%的人选择默默忍受。
主笔:张棻
插图:宋溪
编辑:玄燕凤
关键词:校园 教育


“超级月亮”现身堪培拉
特朗普发表其执政以来的首次国情咨文演讲
保障春运
“欢乐春节”挪威首演闪耀北极光艺术节
靓丽海冰
春运路上有了“列车医生”
阿富汗官员:应抓住机遇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英国首相特雷莎·梅到访武汉大学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