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资讯资讯
中国气象观测史:殷商就曾预测天气 宋代方式多样
今天是第五十六个世界气象日。从1961年的3月23日开始,世界各国的气象工作者都要围绕一个特定的主题进行纪念活动,今年的主题是“直面更热、更旱、更涝的未来”,以此呼吁人们关注地球的持续发展。
日晷
中国是世界气象组织最早的创始国和签字国之一,半个世纪以来,为全球的气候改善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事实上,气象观测和研究在中国经历了非常曲折的发展历程。
在中国历史上,很早就有关于气象观测的记录。殷商时期甲骨文的卜辞中不但有天文、气象等方面的观测文字,还有预测天气的记载。春秋战国时期,由于战乱,各个诸侯国非常重视气象的观测,并形成了每逢重要节气就记录物候和天气的传统?!蹲蟠分屑锹剂诵矶喙赜谠坪痛笃墓鄄饨峁?,并首次论述了“八风”(八种风向)。《管子》中也有气候、节气、物候方面的论述,明确提出了清明、大暑、小暑、大寒等节气的名称。
盛唐时期,国家实力强盛,气象观测技术也有较大的进步。唐太宗时期的科学家李淳风所著的《观象玩占》一书中,曾详细介绍了当时观测风的方法:“凡候风必於高平远畅之地,立五丈竿。以鸡羽八两为葆,属竿上。候风吹葆平直,则占?!?/p>
宋代,随着指南针、印刷术和火药的发明,天文、气象方面的观测活动更加丰富,观测方式也多样化。南宋秦九韶在《数书九章》首创天池测雨、竹器验雪等方法。明清时期,建有专门的“观象台”进行比较专业的天文、气象观测。其中著名的观象台有北京古观象台和南京鸡鸣山观象台。清代的发明家黄履庄,曾设计和制造了多种观测天气的仪器和器械。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建立了隶属于教育部的中央观象台,下设气象科,到1915年,已能开展24小时观测。
不过因为历史的原因,到上世纪二十年代,中国的气象观测停滞不前。我国为数不多的气象观测站也一度掌握在外国人手里。直到1918年,从哈佛大学毕业的气象学博士竺可桢回到国内,中国的气象研究才正式走出独立研究的道路。1927年,竺可桢在南京北极阁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气象台——北极阁气象台。他在这里开展了现代意义上的气象观测,几年后,北极阁气象台开始了全国范围内的自主天气预报。后来,北极阁气象台涌现出涂长望、赵九章、叶笃正、陶诗言等一批气象科学家,他们为新中国的气象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北极阁气象台也成为中国近现代气象发祥地。
编辑:邢贺扬
关键词:中国气象观测史 世界气象日 殷商天气预测
 
   
 


 中国空军多架轰-6K战机展翅远洋战巡南海
中国空军多架轰-6K战机展翅远洋战巡南海 人类首次在太阳系内发现系外天体 形状细长酷似雪茄
人类首次在太阳系内发现系外天体 形状细长酷似雪茄 姆南加古瓦返回津巴布韦 承诺致力于发展经济
姆南加古瓦返回津巴布韦 承诺致力于发展经济 梅西感恩节准备进行中
梅西感恩节准备进行中 “光·影·香港夜”活动将在港举行
“光·影·香港夜”活动将在港举行 埃及工程师研制潜水机器人 可在水下拾取物体
埃及工程师研制潜水机器人 可在水下拾取物体 九寨沟迎来入冬第一场雪 晶莹剔透美如仙境
九寨沟迎来入冬第一场雪 晶莹剔透美如仙境 姆南加古瓦被推选为津巴布韦总统
姆南加古瓦被推选为津巴布韦总统
 法蒂玛·马合木提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召明 王霞
王霞 辜胜阻
辜胜阻 聂震宁
聂震宁 钱学明
钱学明 孟青录
孟青录 郭晋云
郭晋云 许进
许进 李健
李健 覺醒法師
覺醒法師 吕凤鼎
吕凤鼎 贺铿
贺铿 金曼
金曼 黄维义
黄维义 关牧村
关牧村 陈华
陈华 陈景秋
陈景秋 秦百兰
秦百兰 张自立
张自立 郭松海
郭松海 李兰
李兰 房兴耀
房兴耀 池慧
池慧 柳斌杰
柳斌杰 曹义孙
曹义孙 毛新宇
毛新宇 詹国枢
詹国枢 朱永新
朱永新 张晓梅
张晓梅 焦加良
焦加良 张连起
张连起 龙墨
龙墨 王名
王名 何水法
何水法 李延生
李延生 巩汉林
巩汉林 李胜素
李胜素 施杰
施杰 王亚非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姚爱兴 贾宝兰
贾宝兰 谢卫
谢卫 汤素兰
汤素兰 黄信阳
黄信阳 张其成
张其成 潘鲁生
潘鲁生 冯丹藜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袁熙坤 毛新宇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学诚法师 宗立成
宗立成 梁凤仪
梁凤仪 施 杰
施 杰 张晓梅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