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资讯资讯
二月二春龙节:古时皇帝亲耕 民间“引龙回”防虫害
今天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龙头节”,俗语称“二月二,龙抬头”,在这一天有许多趣味习俗,并有“妇女不动针线,以免扎伤龙眼”等一系列忌讳。在古代,这同样是个受重视的节日,皇帝要率领百官耕地,象征性地参加劳动。北京民俗学会秘书长高巍说,民间还有“敲财”、“引龙回”等习俗,目的都是除害辟邪、祈求吉祥。

二月二“剃龙头”。2015年3月21日,山西太原一理发店内,一名儿童正在剪新发型。张云 摄
龙头节又名“春龙节” 皇帝“亲耕”皇后主持蚕桑仪式
“龙头节”又名“春耕节”、“农事节”,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高巍说,从“顺应天时”的角度来看,“二月二”叫做春龙节更合适,“这个节日不是要简单强调‘头尾’,而是象征春天万物复苏,巨龙腾飞”。
其实,将“二月二”称为“龙抬头”与古代天象有关。有关这一节日的来历,也是说法颇多。其中一个传说流传甚广:“二月二”最早起源于伏羲氏时代,伏羲“重农桑,务耕田”,每年二月初二“皇娘送饭,御驾亲耕”。到周武王时,每年二月初二举行盛大仪式,号召文武百官都要亲耕。自唐代开始,在这一天,皇帝还要率百官出宫到田里耕地、松土,象征性地参加劳动。
民俗学者王娟介绍道:“在农业社会经济结构中,蚕桑业占有重要地位。传说蚕神为女性,所以,古时设有先蚕坛,供皇后祭祀之用。所以,这一天,皇帝‘亲耕’,皇后要主持蚕桑仪式。”
“‘二月二’与二十四节气里的惊蛰相去不远,在中国民间的习俗中,很多节日都是与节气有着对应关系的。”高巍说,由于惊蛰意味着春天到来,而春天又是一个生发的季节,所以“二月二”不少习俗的关注点都是孩子,“比如选择在这一天给孩子理发、小孩起床要说着‘二月二龙抬头,龙抬头我抬头’之类的吉祥话等等”。

2015年农历二月初二,民间舞龙队在南京城南老街舞龙。泱波 摄
吃炸糕谓之“吃龙胆” “围仓”祈求丰收
由于龙的各种吉祥寓意,在“二月二”这一天,不少饮食也都被加上了“龙”的头衔:吃水饺叫吃“龙耳”,吃面条叫食“龙须”,吃米饭叫吃“龙子”,吃馄饨叫吃“龙眼”等,伴随着春回大地的暖意,各地人民将这些习俗演绎的有声有色。
“有的地方过春龙节,有‘引龙回’的习俗。在炕头、水缸等地方,用灰洒在地面上,一直绵延到屋子外边来,防止百虫侵害?!备呶〗樯艿?。
此外,北京天桥民俗文化协会常务副会长赵兴力则援引《帝京景物略》中的一段话解释“引龙”习俗。他表示,“二月二”正是惊蛰前后,百虫蠢动,疫病易生,人们也期盼“龙抬头”出来镇住毒害虫。
“也是为了求吉利,民间还有‘敲财’习俗。农历二月初二晚上,孩子们会用准备好的小木棍敲打门框,同时嘴里念念有词‘二月二。敲门枕,金子银子往家滚;二月二,敲门框,金子银子往家扛’。”高巍说。
农业社会尤其重视农业生产,在“二月二”这天,农民还会“打囤围仓”,同时说着吉祥话,比如“二月二龙抬头,大囤尖小囤流”,目的是为了祈求丰收。
“具体到饮食上,除了之前介绍的饺子、馄饨之外,人们还会在这一天吃猪头肉、猪下水等等,近些年又兴起吃炸糕的习俗,谓之‘吃龙胆’?!备呶⌒ψ疟硎?,无论是哪种习俗,无非都是为了除害辟邪,体现了人们追求吉祥的心理。上官云
编辑:陈佳
关键词:二月二春龙节 古时皇帝亲耕 民间“引龙回”防虫害



土耳其一警用客车遭炸弹袭击致18人受伤
南非警察汉语学习班受欢迎
三峡大坝首次整体“点亮” 夜景美不胜收
中国最大的盐湖吸引众多珍稀野生鸟类栖息过冬
菲律宾总统宣布马拉维市已获解放
北京首条磁浮列车将开通试运营
俄心理学家种出432公斤巨型南瓜
中国警方向美国遣返一名红通逃犯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