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企·民企>锐·评论锐·评论
“加减法”是供给侧改革的成功秘诀
习近平8日上午参加湖南省代表团审议,有代表结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加快湖南制造强省建设提出建议。习近平强调,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场硬仗,要把握好“加法”和“减法”,增加要素投入,促进经济总量增加,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提高全要素生产率。(3月8日南方网)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我国经济进入发展新阶段、经济新常态的必然选择。诚如2015年12月21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所强调指出的那样,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是适应国际金融?;⑸笞酆瞎赫滦问频闹鞫≡?,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然要求。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快速发展和积累,如今进入新常态下,我国经济面临一系列新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不再是短缺经济时期总量明显不够的矛盾,而是内在的结构性问题;当前我国经济面临的下行压力,表象上看是速度问题,实际上却是结构问题。如何加快发展“动力切换”,实现经济“升级换档”,跨过“中等收入陷阱”,是横亘在我国面前一道必须直面正视的挑战、一个必须攻克逾越的瓶颈、一场必须打好打赢的硬仗。
毫无疑问,新常态下,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性必要性自不言而喻。既然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如此重要,是不是因此意味着就可以忽略和轻视需求侧?对此,习大大给出了明确答案:要把握好“加法”和“减法”,做到两手结合、同步并行,既要增加要素投入,促进经济总量增加,又要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这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精神是一脉相承的。
在强调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同时,何以又同步强调要适应扩大总需求?因为对于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大国而言,既要有眼前经济的稳定增长,又要考虑到长远的可持续发展。其实,宏观政策在需求侧还是在供给侧上做文章,两者之间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对立排斥关系,也不是谁替代谁、谁挤占谁的问题,而是犹如硬币之正反、手掌之心背,互为依托、彼此支撑。供需调控理智而正确的方法是各取所长、各有侧重、交替使用。
特别是在当前我国投资方面还有社会领域、公共服务领域等的投资不足,消费方面还有中低收入群体的消费需求有待进一步扩大,出口方面还有服务贸易出口仍有很大潜力的情形下,既要强势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要注重做好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工作。要知道,供给侧改革最终也是为了创造需求。
2016年是国家“十三五”国民经济规划的开局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也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只要我们坚持“加法”与“减法”一起做,坚持传统意义上的投资、消费、出口这“三大马车”与制度变革、结构优化、要素升级这“三大发动机”双轮驱动、共同发力,保持供给与需求的对称平衡,就一定能够实现我国经济良性发展、持续增长。
编辑:薛晓钰
关键词:加减法 供给侧 改革 新常态


贵阳机场冬日为客机除冰 保证飞行安全
保加利亚古城欢庆“中国年”
河北塞罕坝出现日晕景观
尼尼斯托高票连任芬兰总统
第30届非盟首脑会议在埃塞俄比亚开幕
保加利亚举办国际面具节
叙政府代表表示反对由美国等五国提出的和解方案
洪都拉斯首位连任总统宣誓就职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