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16全国两会专题报道>评论 评论
声音不碰撞,民众无两会
两会,作为中国年度最大的政治事件,人们通过各种办法视察着权力中心的运作情况。但其中有些人认为,十多天的两会,又能给我们带来什么改变呢?两会结束,街市依旧太平,各自拍拍屁股,又回自己那一亩三分地过活去了。
这样的悲观渗透在我们的社会肌理里,可在我们互相传递这悲观的情绪时,我们依旧积极主动地在参与两会的讨论,寻求那些可以触摸到的进步。是的,两会就是这样,总是纠结着悲观与进步。
相比于社交网络中的两会热,人们更期待,两会的现场能更热闹,声音更激烈。一则,代表委员在两会上不发言如何能够做到民意社情的反映与传递。二则,代表委员本是体现民意,来代表民众监督政府和官员的,但现在反过来因为自身的行为而非议题的价值正义,公众和代表委员要进行着各种PK,这种原本不该存在的辩论实际上也是参政议政资源的浪费。
“无辩论,不两会”,两会作为中国民主政治的主要组成部分,辩论本就应该成为常态。唯有大胆的表达才是谋求共识的前提,这是参政议政的基本常识。但代表委员怕民意误解不表达,甘当哑巴,如何营造一个辩论的两会?
而当下,即便有代表委员引发的辩论,也多出现在会场之外的民众和代表委员之间,而“两会”会场上,代表委员之间的常态性辩论,还较为缺乏。似乎代表委员们遵守着那种各说各话、互不批评、互留情面的潜规则:可以毫不客气地批评某种社会现象,就是不会站出来明确批评另一个代表委员的观点。于是,常常是舆论在会场之外批评得热火朝天,而会场之内的代表一片沉默。这种会场之上的相对和睦,已经成了代表委员权力行使的一大硬伤。
本来,按照权力来源来讲,代表的权力来自选民,通过其权力授予,来对政府部门和官员进行监督,因此,两会本应成为代表诘问官员的场所,民生问题争论中寻求解决的地方。只要有政府部门,其政绩未能获得民众满意,代表委员就应该挺身而出,进行质询;只要有政府官员,在应对民意或者代表之质询时,态度不谦恭,或者答复显得粗鄙甚至不合格,就应该毫不犹豫的否定其作为。
要知道,国之大事在民主,践行民主就得大胆表达,敢于辩论。随着公众权利意识的越来越突显,社会利益的分化,公众对代表委员要求和期待也更高。不论是分组讨论还是大会讨论,不论是审议政府工作报告还是财政预算,所有的期待都寄托在代表委员能够真正履职,将三千代表各自身后的群体声音,在两会这种利益博弈的平台上表达出来。在大胆发言中出现观点意见的碰撞,在火热的辩论中谋求国计民生的解决之道。
代表委员如果哑言于两会会场,民众的权利则必然失落在代表委员的推卸责任之中。其实参政议政,就是不同利益群体站在各自立场上的利益表达,共识是通过博弈产生的。有发言才有辩论,有辩论才有共识,有辩论才有信息更加透明、道理更加清晰。(马想斌)
编辑:刘文俊
关键词:两会 辩论 表达



贵阳机场冬日为客机除冰 保证飞行安全
保加利亚古城欢庆“中国年”
河北塞罕坝出现日晕景观
尼尼斯托高票连任芬兰总统
第30届非盟首脑会议在埃塞俄比亚开幕
保加利亚举办国际面具节
叙政府代表表示反对由美国等五国提出的和解方案
洪都拉斯首位连任总统宣誓就职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