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天下 天下
环球社评:今天的中国不是广场协议时的日本
二十国集团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周五在沪开幕。此前,有西方专家提议出台新“广场协议”,协同干预汇率,支撑人民币,遏制“货币战”。
“广场协议”是1985年9月由美德法英日签署的。其时,美元飙升,美国通胀高企、贸易逆差扩大,望以美元贬值刺激出口。五国最终同意协调干预。协议签订后10年,日元币值平均每年上升5%以上。日本经济出现严重泡沫化,从此落入“失去的10年”。
有经济学家认为,广场协议救了西方,牺牲了日本经济。但也有学者认为,泡沫化主因是日本经济未能及时实现升级转型。
应当看到,“广场协议”时的日本,在经济结构上对美国有相当程度的依附性,汇率主控权也掌握在人家手里。今天的中国与当年的日本有实质性不同。中国经济比日本体量大,决策自主性很强,汇率政策也不是别的什么国家能操控的。即使是当今世界金融力量最强的美国也不行。
眼下世界经济的低迷不振,既有周期性因素,更具结构性弊病,根本不是靠一个新“广场协议”就能拽得动的。重回复苏轨道,需要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产业政策,以及金融体制改革,尤其是国际货币体系制度等一揽子的应对措施。同时,更需要发达与新兴经济体进一步加强宏观政策协调与合作。
我们观察重提“广场协议”这一舆论现象时发现,最近一段时间,西方经济机构的预测与建议重点纷纷指向中国。一方面,这表明中国经济已经成为决定全球经济走向的重要因素;另一方面,这也表明市场对中国未来经济走势的信心不足。后者更值得留意,因为缺乏信心背后隐含着对中国经济管理模式的“不放心”。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主任斯科特·肯尼迪说,北京需要恢复人们对其管理经济的能力的信心。今年年初以来,在唱衰中国经济声调此起彼伏的背后,就有着对中国发展模式深深的不信任感,亦暗含唱衰中国政治的动机。
经济是中国国际地位提升的首要因素,也是中国影响力的基础。很多外国人之所以会渐渐地“服”中国,并研究中国崛起背后的文明因素、政治制度,以及管理经验等等,大多是从惊异于中国经济的特殊速度开始的。
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改变的不仅是中国形象,更是发展模式。美国著名学者福山因此有西方与中国两种模式博弈之说,认为“全球政治未来的重要问题很简单:那就是谁的模式会奏效?”
看来中国经济走到了一个向世界证明自身模式可持续性的重要阶段。有必要重新审视一下当年签署广场协议时的国际经济整体图景,估量一下今天中国经济的分量,这样做会坚定我们走自己道路的信心。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形成了一整套相对独立而具有自身特色的发展模式和管理体制。这么大的经济体在转型中当然会有问题,但解决这些问题,还就得靠我们这套不断完善且与时俱进的体制,经历过大风大浪的中国经济,绝不会因为眼前这样的坎绊个大跟头。
如果西方真的将此视为模式的博弈,那就让我们来一场公平而合理的竞赛吧。不要总是打自家的小算盘,不要总想着以唱衰别人来弥补自己的失落,大家一起争先恐后地往前走,世界经济才会强劲、均衡和可持续增长。这是二十国集团各成员应当做、也最需要去做的事情。
编辑:薛晓钰
关键词:二十国集团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 货币战 广场协议



科学家破解恒星爆炸之谜
俄罗斯举行国际烟花节 炫彩夺目美不胜收
巴塞罗那为恐袭死难者举行追思活动
日全食将横扫北美大陆
普京参加青年论坛 现场摆弄手工品“卖萌”
哲蚌寺展佛 拉萨雪顿节启幕
希腊小镇大火持续 天空被映红
金正恩要求美国停止对朝挑衅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