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慈善·公益慈善·公益
用“理解之心”温暖“城乡之别”
每年春节,总有“返乡体”文章在朋友圈“刷屏”,文章大都认为乡村凋敝,哀叹“回不去的故乡”。笔者长期在云南工作,有时一天之内在偏远山村和大城市之间“穿越”,也会生发感慨:从草屋瓦舍到高楼林立,简直“恍如隔世”。城乡差别一直都在,春节把二者“拉得更近”。其实,我们的现代化和城镇化步骤,既有纵向前进的“时间轴”,也有梯次发展的“空间轴”。拿北上广和穷山沟的“两极”说事儿,难免产生“戏剧化”的效果。
在云南工作日久,笔者逐渐觉得:哪怕是最落后的地方,这些年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从西南边陲的独龙江到人多地少的乌蒙山,从水土流失的石漠化地方到鲜为人知的民族村寨,如今道路硬化了,新房子更多了,日子比几年前好过了。云南如此,全国乡村皆然。春节回山东农村老家,叔伯兄弟大多数对眼前的生活满意,吃过苦、经过事的老人尤其如此。对乡村,我们多一些“理解的同情”,才会有更多“同情的理解”。
这么说,并非回避乡村存在的问题——虽然,城市的问题也不比农村少多少。大体看,对农村的“焦灼感”,既来自于对父老乡亲苦乐的感同身受,也来自对乡土更高的应然期许。所以说,对农村发展善意的“正能量”越多越好,哪怕是忧心忡忡甚至是刺耳难听的声音。只不过,把发展问题转向“凤凰男”与“孔雀女”的“身份问题”,或者片面描绘农村现状,却无助于问题解决,还会拉大社会心理隔阂,甚至产生“妖魔化”农村的负作用。
尊重,是我们讨论乡土问题的前提?;痪浠八?,“主流舆论”或者“城市视角”,对乡村或者落后地区有很强的“导向作用”。对于渴望变化又要依仗外界力量的它们来说,如果舆论场里对二者的理解都是偏颇或者猎奇的,说不定二者会去呈现“你想要的样子”。在某地,为了吸引眼球发展旅游,媒体竟然“直播”民间风俗“澡塘会”——如此“展示”,不知让外界作何感想。而“有色眼镜”对出身贫寒的个体造成的心理压力,自不待言。
其实,有些舆论之所以对“村里的事”一惊一乍,暴露出的是城乡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以及舆论场中农村相对弱势的“话语权”。实事求是说,农村的真实场景、农民掏心窝的声音,又有多少“处于聚光灯下”的机会?而“某某博士”对乡村的剖析,外界投来的打量眼光,又多局限于短时间内的“视觉落差”和“心理落差”,很难有持平之论。让我们少些“傲娇之心”,多些“地气之论”,让村里人来说村中事,心平气和讲好落后地区的故事。对此,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同样责任在肩,“出走者”和“返乡者”一样义不容辞。
缩小城乡发展差距,无疑是一个长期过程。惟其如此,信息传播以及传播者的心态就很关键。世上本无“孤岛”,用“理解之心”架起“温暖的桥”,跨越城乡和区域的“沟壑”,会让我们的“回乡之路”更加舒心顺畅。
编辑:阮浩冉
关键词:农村 理解之心 乡村 温暖 城乡之别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