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天下 天下
基层干部考核担子有多重 有人年底天天加班写材料
前不久,《半月谈》刊发了《“每年为应对民调,一个村平均要花数万元”——基层干部谈考评之困》一稿,引起极大反响,基层考核之困引起了舆论的极大关注。岁末年初,各地方各单位又进入了年度考核阶段?;愀刹咳绾慰创己??考核怎样才能更加科学合理?如何通过考核激发基层干部的干事热情?就这些问题,《半月谈》编辑部特别组织常年深入基层的资深记者与专家一起研讨。
主持人:郑明达 何晏
基层干部肩上的考核担子有多重
主持人:当前对基层干部的考核,从内容到形式都发生了不小的变化,各位怎么看这些变化?基层干部的考核压力到底有多大?
伍晓阳(新华社云南分社副总编辑):从云南的情况看,省一级政府近几年一直在精简规范政绩考评项目,对基层的考核从形式到内容,都有不小调整。
精简规范之后,云南基层的检查考核项目一般在20项左右,具体到各地略有差别。总体上看,考核导向已经告别“唯GDP论”,不仅有经济发展方面的考核项目,还有民生、生态、党风廉政等,而且权重相对比较平衡。
孙晓莉(国家行政学院政治学教研部副主任、教授):刚才伍晓阳提到了告别“唯GDP论”,这个趋势确实很明显。就拿扶贫工作考核来说,不少地方的新考核办法都告别了“以GDP论英雄”的思维,由主要考核地区生产总值向主要考核扶贫工作成效转变,将减少贫困人口数量和提高贫困人口生活水平作为主要指标。另外,还有的地方制定了返贫率“红线”,将考核指标设定得更为合理。
另外,考核形式也在不断创新。这都是符合社会发展趋势和公众需求的。
伍晓阳:考核形式确实有变化。云南这边,现在县一级的考核,都是由县里组成若干个集中检查考核组,用几天或一两周的时间,分别对县级部门和乡镇进行统一检查考核。这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乡镇也不用耗费大量时间来对接。
周勉(新华社湖南分社农村部副主任):我倒是没有这么乐观。通过最近的走访,总体感觉是,基层干部考核压力仍然很大。湖南南县的一位同志给我列了一份乡、村两级的考核清单,里面有4项“一票否决”的考核,包括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安全生产等;“量化考核”13项,包括为民办实事、新农村建设、村村通广播、粮食生产、社会保障等;“定性考核”29项,包括班子建设、防汛抗旱抗灾、水上交通安全、动物防疫、校车安全、社会救助、禁毒等;“市县自选动作”9项,包括招商引资、两型社会建设、“三访三化”、政务公开等。
伍晓阳:确实还有些地方考核项目依然不少。我的意思是考核更加精简规范了,但并不代表基层干部没有考核压力,只要有考核,就有压力,而且我认为有压力也是应该的。现在精简规范后,项目虽然少了,但更能考核出真实的工作水平和状态,想糊弄没那么容易。这种转变是大多数人乐于看到的。
王军伟(新华社广西分社副总编辑):刚才伍晓阳提到的考核形式的变化,涉及集中考核的问题。其实我对一些地方集中考核的方式方法不太赞同。据我了解,不少基层干部都感觉年底的集中考核给他们带来了非常大的压力,特别是岁末年初各种事务性工作和为民服务事项本来就多,准备各种考核的汇报材料,占据了他们大量的时间。
韩振(新华社重庆分社记者):的确有这方面的问题。之前接触一位街道工作人员,他说每年年底为了应付考核,整天都在写各种材料,几乎天天加班。单位的打印机每到年底都会因超负荷运转而故障不断。
基层考核如何才能避免偏差
主持人:其实考核压力大不大还与考核的科学性有关。一些基层干部跟我说,他们觉得有些考核的主观性太强,指标设置不科学,在这种情况下,考核很容易出现偏差。大家怎么看?
伍晓阳:说到底,考核都是人来执行的,整个过程中很多环节难免受到主观因素影响,这样就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偏差,我觉得这是一种正常现象,关键是这种偏差在多大程度上存在,涉不涉及主观故意。弄虚作假是绝对不允许的,必须依规严惩。
周勉:我赞同这种说法。而且基层干部很多时候确实有难处。比如粮食生产,对一些产粮大县,一般要求双季稻面积必须稳定在一定水平。有县长就说了,这不是他努力就能做到的,有时粮食行情不好,农民不种,他能怎么办?但是没办法,为了考核,一到春耕、双抢时节,有时田里的干部比农民还多。一些地方的基层干部没办法,要么天天去跟农民“磨”,要么去帮着种地。
孙晓莉:其实说到底,考核是一种推动工作的方式,是鞭策干部的一种方法。任何方式方法都是为目的服务的。只有将其结合起来,统一起来,考核才有价值和意义。如果徒有考核的形式,偏离了推动工作、产生实效,并最终惠及百姓的目的,是要出问题的。
周勉:这当然很重要,另外我觉得还有一个与基层考核相关的问题值得重视,那就是一些地方的“责权不对等”。一些基层干部反映,他们在日常工作中经常有一种“责任无限大、权力无限小”的感受。缺乏办好事的条件,往往也导致他们感觉被考核压得抬不起头来。
王军伟:权力是一把“双刃剑”,有权必有责,加强绩效考核的同时,也一定要做好对权力的监督工作。通过违纪违规获取成绩,这是绝不允许的。
我还想补充的是,现在一些地方把考核数据化、精细化简单等同于科学化,也值得警惕。比如精准扶贫首先要把贫困户找出来,甚至把一家一户的收入情况数据化,在广西的一些地方,这些情况要靠基层干部徒步到大山深处挨家挨户核实。完成这项工作靠什么?靠的就是干部的责任心??己瞬荒芙鼋隹词荩挂咽莶杉耸倒讨械募栊脸潭瓤悸墙?。
“考核依赖症”是考核的异化
主持人:有些基层干部反映,一些地方的考核出现了异化情况,大家怎么看?
孙晓莉:少数部门和地方不管部署什么工作,不加上考核这一条总觉得不够重视、难以落实,陷入了“考核依赖症”。
王军伟:确实有这样的情况。现在一些地方领导推动工作的方式,就是给下级部门下达考核指标。政策的制定者,一定要对考核的效能有清醒认识,不能把考核“万能化”。
韩振:这种依赖是双向的。正如孙晓莉教授说的,一些部门开展工作都希望能设置“一票否决”。而在另一方面,我还发现了一种奇怪的现象,那就是长期的大量考核,在一些被考核者头脑里留下了一个个指标,导致考核减少后,就不知道工作的重点在哪了,不知道工作该如何开展了。
周勉: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基层干部并非全盘否定考核,相反,他们一致认为科学的考核机制是必不可少的。他们说,任何工作都需要合作配合,考核有利于各方面协调推进各项工作。关键在于,这些考核必须符合基层实际,要与他们的日常工作相辅相成,形成一种良性促进。
韩振:为什么有的时候工作与考核不能实现良性互动?我想可能跟一些地方服务对象与考核主体的背离相关。要让人民群众更多参与到考核评价中来,而不仅仅是上级部门,甚至个别领导说了算。
伍晓阳:共同的目标会使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考核的目的就是要把基层的工作干好,把老百姓的事办好。从这样的初衷出发,对考核进行科学设计,才能推动这项工作走向完善。
如何激励干部多干事、干实事
主持人:其实我看大家的意见比较一致,那就是考核肯定是必要的,关键是如何更加科学。那么就具体谈谈如何进一步完善考核机制?怎样激发基层干部干事的热情?
孙晓莉:考核的作用,一是检查督促,达到务实和落实之效果。二是奖优罚劣,起到示范和导向的作用。推动工作需要以结果为导向,同时还需要全过程督导和全链条辅导。集中考核之外,日常工作中的督导和辅导可能更为重要。毕竟,考核的目的不是为了“秋后算总账”,而是为了推动工作,总结提高。
韩振:我觉得首先要优化干部考核、晋升机制,更加科学地利用考核的结果。考核方式上,除了惩罚性指标外,建议增加奖励性指标。要通过激励性措施,将绩效的价值体现出来,让基层干部的能力得到充分激发和使用。
孙晓莉:对基层干部的考核,应当遵循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只有人岗相适、人尽其用,才能激发基层干部的工作干劲。
周勉:的确如此。每一个区县、乡镇、村庄都有特别之处,干部能力也有高有低,或有是否擅长做某事的区别。考核考察的应该是干部对待工作和人民群众是否尽职尽责尽心尽力。所谓物尽其用人尽其才,如果一个干部尽了力做得还是不够好,那就涉及干部资源配置的问题,需要其他政策措施的配套跟进。
孙晓莉:另外,对于基层干部的考核应当是多角度的,应结合基层领导的评价、同事评价以及群众代表评价等多方面。对于评价结果,要合理运用,拓宽基层干部的晋升渠道和奖励方式,同时也要加大相关问责的力度。
编辑:曾珂
关键词:基层干部考核 基层干部考核担子有多重


科学家破解恒星爆炸之谜
俄罗斯举行国际烟花节 炫彩夺目美不胜收
巴塞罗那为恐袭死难者举行追思活动
日全食将横扫北美大陆
普京参加青年论坛 现场摆弄手工品“卖萌”
哲蚌寺展佛 拉萨雪顿节启幕
希腊小镇大火持续 天空被映红
金正恩要求美国停止对朝挑衅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