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为什么欧洲过年不是一种负担
欧洲的新年几乎没有“年味儿”,年轻人和他们的家人分别在平行的空间里以自己的方式辞旧迎新,去平缓在过去一年中双方之间可能积攒的紧张感。
刚刚送走公历的新年,又将迎来中国的春节。身边的来自世界各国的同事和朋友们早已精神抖擞地开始了新一年的规划和工作,而我最近却一直在为国内学校的各类年终填报和总结工作忙碌。昨天一位瑞士本国朋友问我,为何你最近总是郁郁寡欢?我苦笑答:因为快过年啦。他更纳闷了:难道过年不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吗?我只好说:既是,又不是吧。
新旧交替、辞旧迎新之时,往往是任何一种文化都要隆重庆祝的节日,人们理应在这个时候卸下旧日的负担,以新的面貌继续行路。但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使得“过年”这个行为有了不尽相同的含义。
就我可能不那么准确的观察来看,在当下中国,除了小孩以外,恐怕没有多少人打心眼里喜欢过年,家族内的各种繁文缛节,朋友间的各种礼尚往来,甚至结了婚的夫妇该回谁家度除夕,都成为压在每个人心头沉重不堪的礼仪负担。更不要说那些刚刚工作没多久,尚未解决“个人问题”的年轻人,要以怎样的困苦与无奈去面对家乡的七姑八姨的窥私与逼婚,已经成为当代社会文化中的一个难解之谜。做中国人不容易,因为每一年都以负??迹僖愿旱V战?。
相比之下,西方的新年轻松得多,在很多地方,新年甚至不是一个家庭节日。当然,其他一些节日仍有较为繁琐的程序,比如基督教徒过的圣诞节,或犹太教徒过的光明节,不过这些节日在本质上都旨在令人“放下”而不是“背负”。在集体主义价值观盛行的文化里,家庭与个体之间的关系是十分复杂的,既有“皈依”,又有“索取”,两者在多个层面上紧密关联;而在个人主义文化的观照下,个体拥有相对于家庭的较为独立的地位,因而任何非宗教的节日在本质上是两者均获得放松的绝佳时刻。欧洲的新年几乎没有“年味儿”,年轻人和他们的家人分别在平行的空间里以自己的方式辞旧迎新,去平缓在过去一年中双方之间可能积攒的紧张感。
但在中国,过年成为生活方式日趋现代化的人们一年一度的回归传统、服膺“老例”的日子,远离原生家庭的年轻人只好咬牙度过这一年一度的“煎熬”,来补偿自己在心灵上对家庭的亏欠。
说实话,我有点庆幸自己今年将孤身一人在国外过春节,这种经历让我能够置身事外地反思“过年”这一行为的文化意涵。中西方两种文化如何看待人与人的关系、人与家庭的关系,以及人与更宏大的文化传统之间的关系,在辞旧迎新这个至关重要的瞬间得到了精确的体现。在中国过年成为既快乐又沉重的文化经验,折射出中国社会加速变迁的过程中传统价值与现代生活方式之间存在的种种冲突。也许再过二十年,“过年”这一行为与“家园”这一概念之间将不存在任何关联,到那个时候,人们会不会反而去怀念那些“有负?!钡拇航谀兀?/p>
□常江(文化学者)
编辑:刘文俊
关键词:欧洲过年不是负担


科学家破解恒星爆炸之谜
俄罗斯举行国际烟花节 炫彩夺目美不胜收
巴塞罗那为恐袭死难者举行追思活动
日全食将横扫北美大陆
普京参加青年论坛 现场摆弄手工品“卖萌”
哲蚌寺展佛 拉萨雪顿节启幕
希腊小镇大火持续 天空被映红
金正恩要求美国停止对朝挑衅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