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资讯资讯
专家谈“简繁体之争”:历史上繁体字也是简化结果
诗人北岛发起,“活字文化”近日推出“视野丛书”,由中信出版社邀请6位学者、作家、艺术家,就20世纪的历史经验和历史书写为题,一人出书一本,以表现文字承载的思想。
著名艺术家徐冰参与其中,出书《我的真文字》,为他的首部个人文集。从《天书》到《地书》,徐冰的艺术创作与汉字再造密切相关,对汉字与中国文化的亲缘、运用方式,他有着独特的思考和理解。
近日,记者来到徐冰在北京的工作室,就当下文字运用、理解等话题与他畅聊。他表示,在当下“折腾”文字,的确是件有意义的事儿。
触碰文字就是触碰文化的根本
作为中国最有影响力的当代艺术家之一,徐冰的艺术作品享有国际声誉,曾获美国国务院AIE艺术勋章,作品被多国艺术机构收藏。徐冰的代表作《天书》《地书》均以文字进行创作,或将文字打散重构,或彻底再造。分析创作起因,他认为与他的个人经历相关。
徐冰小时候,母亲在北大图书馆学系工作,因工作忙,常把徐冰关在书库里,让徐冰很早就面对各种版式、字体的书,对文字有了强烈的印象。学生时代,徐冰经历汉字简化运动,在他最初的文字概念中,埋下了一种特殊的基因:颠覆——文字是可以“玩”的。
“文革”后,徐冰读书如饥似渴,大“啃”西方理论译著,却发现一个问题:读得多了,反而思想不清楚了,觉得丢了什么,产生认识“错位”。“就像是一个饥饿的人,一下子吃得太多,反倒不舒服了”。
这种经历和感受,让徐冰之后与文字“纠缠不清”。徐冰认为,触碰文字就是触碰文化的根本,因此,他对自己以文字为母题的创作,充满敬畏,同时夹杂调侃,这种创作让他的思想从混沌转向清晰。徐冰常说,他的“文字”像电脑病毒,却在人脑中起作用——在可读与不可读间,人们的思维模式被打乱,思想惰性不再,在新拓展的思想空间中,人们可找回认知原点。
徐冰把那些他自造的、看不懂的文字称作“伪文字”,而那些表义的、能被人看懂的文字是“真文字”。他认为“伪文字”不是用来读的,是用来看的。“它启发我们:对那些习以为常、熟视无睹的东西,我们必须换一个新视角去看。这在当下是非常重要”。
“伪文字”中见文字的尊严
《天书》是徐冰最具知名度的代表作,也是他首个以“伪文字”进行的艺术创作。
1986年的一天,徐冰突发奇想:做一本谁都读不懂的书。想法一出,让他激动,他对自己提出要求:这本“书”应非常像真正的书,每道工序必须一丝不苟。
徐冰准备好活字用的木块,找来锯和梨花板,准备投入创作。问题来了:要把每个活字块的六面锯成绝对90度,非常困难,看起来整齐的木块,一旦在字盘中挤紧,表面就高低不平。在试印时,徐冰想了个办法:将活字字面朝下,倒扣在玻璃板上,再将活字间距间注入热胶泥,冷却后翻过来上墨,过程相当麻烦。
为保证这本书像真书,正式印书时,徐冰放弃了版画印刷,而找到一家专门印古籍的乡村印刷厂,全手工印刷。
从1987年到1991年,耗时4年,创造4000多个自创字,《天书》最终完成。这本不能称作“书”的书,有真书的严密逻辑和结构,册序、页码、题目、跋文、注释等应有尽有,甚至可以按目录上的页码,查找到分册中对应的章节题目。这些严密的层次,让看书人获得与翻阅经验吻合的生理节奏感。
费时耗力,徐冰做了本不能让人读懂的书。但《天书》在世界各地展出,广受好评,还被编入多本国际艺术史教科书。在这些漂亮的“汉字”前,有观众感叹:“我看到了文字的尊严?!被褂泄壑谒担骸八梦揖跷幕胛颐堑墓叵?。”
之后,徐冰尝试将汉字、英文相融合,将26个英文字母对应26种书法笔画,再将英文单词中的字母转化为笔画,重新组合“文字”,被称作“英文方块字书法”。1999年,他的这一尝试获得美国文化界最高奖——“麦克·阿瑟奖”。
用图形符号做大书,尝试普天同文
在创作《天书》《英文方块字书法》等一堆看不懂的文字后,徐冰的文字创作转向图形化,作品中的字,大多能让所有人看懂。
2003年,徐冰注视着口香糖包装纸上,上面三个图标,示意要将吐掉的口香糖扔到垃圾桶,引发他的思考:“用几个标识就可以说一个简单的事情,用众多的标识,一定能讲一个长篇的故事。”此后,徐冰开始大量收集、整理世界各国标识,研究符号,并在2006年后开始《地书》的创作。
《地书》是一本无论引进到哪国都不用翻译的书,100多页没有一个传统文字,用各类标识写成,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一个白领的24小时。《地书》不仅是艺术品,也是一本有国际书号的真书。徐冰对这本书的兴趣在于:图形符号作为文字到底能表达到什么程度?“我不希望它已经具备的能力被浪费?!闭獗臼樵诙喔龉页霭妫艿绞澜绺鞯囟琳?、尤其是青少年喜爱?!啊兜厥椤繁泶锪宋叶缘苯裎淖智飨虻目捶?,以及普天同文的理想。我知道这个理想太大了,但意义在于试着去做”。
2011年,徐冰创作装置作品《鸟飞了》,这件作品由500多个不同书体制成的“鸟”字组成?!澳瘛弊执蛹蛱逵∷⑻迤鸱?,向繁体印刷体、楷书、隶书、小篆,一路演变,最后成为象形古文的“鸟”,成群飞向窗外。“此时的中文变得很简单,文字符号又回到了与自然关系的原点上,在这原点上,是超越语种界限的?!?/p>
【手记】 “写字”无止境
希望通过“创字”提醒大家中国文化优的部分
【访谈】 徐冰
徐冰的工作室由一间小区商铺改造而成,内部宽敞整洁,绝少杂物,画框、书籍摆放有序,如同文人书房。
他的创作以装置艺术为主,但他的工作室里几乎看不到一件装置。这里如同一个文字的世界,填满白墙的是一框框与文字相关的创作。一组“英文方块字书法”格外抢眼,徐冰认真书写那些让人无法读懂的自创文字,工整而不失韵律,如同一首意境深远的古诗。
“我喜欢美的东西。文字很美?!毙毂?,来工作室之前,他还在家里写了会儿英文方块字,这种他自创的书法,他一直坚持在写。字形中,中西方文化形成冲突,让他思索两种文化之间的关系,“这对我的思维是一种很好的训练,思想在慢慢打磨”。
徐冰是一位艺术家,但多年对文字的研究和思考,让他跨界文化研究,并感悟深厚。在1小时的访谈中,他缜密的思考、严谨的用语,让他更像一位学者?!拔淖秩梦沂芤嫣唷保毂腥?,文字让他不得不思考一连串问题:中国人的性格、思维、看问题的方式,中国为什么是今天这个样子?在文字中找答案,新知源源不断。
徐冰坦言,“伪文字”主题创作方面,他还没有新的想法,但至少可以确定的是,“英文方块字书法”,会被他视为必要功课,必须写下去?!拔以叫丛揭馐兜剑庑┳挚梢孕吹轿尴藓?,永无止境。它们值得我写一辈子,因为它所能穷及的深度是无限的,正如人生境界的提升,在书写中无限地发现自己,这是件多么有意思的事情!”
汉字中蕴含中国哲学
读+:汉字与中国文化及本质的关系是什么?
徐冰:中国人的性格、思维、看事情的方法,审美态度和艺术的核心,甚至生理节奏,以及中国人为什么是今天这个样子,其实都和“汉字的方式”有关。
古人开始读书,要先敬拜汉字多年,“拷贝”成千上万的汉字,模仿、摹写,每写一个字,如同画张小画。这就是拷贝文化,中国文化中特色鲜明的一部分。中国人绘画、纸抄纸的传承方式,再到诗词中的用典,都与摹写相关。
汉字的间架结构简直就是一种哲学,这种哲学潜移默化在生活中。我一位西方朋友上世纪80年代来中国时感叹:从不同方向来的两大群自行车,没人指挥,“乱成一团”后,各走各的方向。中国人善于在即时的先决条件下,对问题做出判断,这奇妙的“运行法”与笔画关系一定有关。因为汉字笔画、间架搭配的最高境界就是“相安无事”“化险为夷”。
读+:很多文字起源时都是象形的,但大多已经消失,为什么只有中国文字能传承到现在?
徐冰:那些在起源时是象形文的字,大部分发音都是黏着语系,发音一串串的。正因为他们不是单音节发音,只能都变成了拼音文字。汉字是复音节,一个音对位一个符号,成为唯一活着的象形系统的文字。
电脑技术让汉字更好传播
读+:汉字所代表中国文化中最核心、最特殊的那部分基因是什么?
徐冰:太多了。比如说,汉字具有特有的庄重、尊严,它不仅仅被使用,其本身有一种在功能性之外的文化表达?!白秩缙淙恕?,书法因为其笔画、结构的复杂性,可以反映人的修养、品位、性格,以及对文化的敬畏程度。所以,科举考试要考书法。
读+:汉字原有的这种基因是否在当下有所丢失?
徐冰:的确,由于电脑技术、输入法的普及,汉字的尊严性被不同程度地忽视。
但电脑也不是汉字传承绝对的敌人。就当代字体来说,电脑设计出新字体,无不反映汉字“外壳”的重要性。什么场合用什么字体,这个传统,中国人很讲究,电脑技术电脑字库某种程度还促进了这部分特性的发展。
不可否认的是,书写的消失将会继续改变汉字文化圈的文化性格,这在几代人身上定会反映出来。
读+:你曾说,我们祖先发明的活字印刷并不适合汉字系统,而更适合拼音文字,那么,汉字的象形性,是否影响它的传播?
徐冰:不能这么说。从历史上看,活字印刷术确实不适合汉字,所以很少被普遍使用,但排字印刷不便的问题,现在已经被先进科技轻松解决了。
到了今天,很多事情得重新界定。曾经有人说汉字不适合这个时代,不便被电脑技术传播,但这种状况早已改变。输入法的创新,让电脑汉字输入比拼音文字更快、更准确。正因为汉字有四声,汉字包含的信息更密集,反而让数字系统更易识别,比如语言输入。
时代不一样了,人们运用汉字的方式自然会变。其实,书法的演变也紧跟技术的发展,从没纸刻骨头,形成甲骨文,到写在竹片上的汉简文字,到书写在锦或纸上,再到后来印刷术造就了铅字体,现在,电脑技术创造了更多具有现代感的字体。
历史上的繁体字也是简化的结果
读+:“简繁体之争”持续到现在,不少人提出恢复繁体字,在这个问题上,你持什么态度?
徐冰:就功用性和生产力的节约来说,任何时代,文字的演变都要遵从快捷、省时、高效的原则。为什么简体字替代了繁体字,得以普及?正因为它易学好记省时、省力。
很多人对简体字的普及不高兴,认为繁体字是中国五千年文明的沉淀,简体字简直就是践踏文化,但他们没有意识到的是,中国文字一直在发展,繁体字也是发展了五千年的结果。难道文字发展到繁体字后,就不许发展了吗?当然不行。
文字的发展从不遵从文化的承载、美感。从情感上说,偏好繁体字可以理解,因为它有更多象形成分,更能代表中国人特有的认识事物、看世界的态度。但问题是,这只是文字的外在功能,而文字内在的功能性部分,是文字作为工具的最本质的职能。
读+:当年,中国人造“活字”来印刷,现在,取而代之的是电脑技术,在这种技术的变革中,文字原有的文化含量是否也在缺失、异化?
徐冰:我认为不会。承载文化含量,不是文字作为工具的责任。是否能承载文化含量是使用他的人的责任,是书法家的事,而不是文化本身的事。
就像现代人阅读,很多人用手机、平板电脑,很多人感叹:太可惜了,人们都不读书了。其实没那么严重。我们能从书上获得的信息,在电子设备上一样能获得,而且后者更便捷,我们没有理由弃之不用或指责。
这好比拖拉机和锄头,有了拖拉机还要求别人用锄头。
文字是可以用来改造的
读+:近年来,网络流行造新字,比如用“脑残”的“脑”与“残”相结合的“nan”字表示“缺心眼”;将“成”与“龙”叠成“duang”字,对这种造字方法,您持什么看法?
徐冰:这反映了新一代人对文字改造的愿望。这代人对传统阅读抵触,对直观图形着迷,他们希望创造简单、幽默、更视觉化的沟通方式,比如台湾地区的“火星文”。
在今天,每个人都可与世界上任何区域连接起来,不仅是外交官和翻译,我们需要寻找一种新的沟通方式。
读+:很多人说这种造字破坏了语言规范,流于低俗、恶搞。
徐冰:这种现象正是新生代对传统语言滞后的抵抗。我们不能忽视年轻人的态度,因为他们一定是代表未来的。这种新的造字倾向,既然出现,必是有理由的,也是由功能性所需决定的,不应妄加指责。
手机短信、网聊、微信等新沟通方式的普及,让精美化的现代语言向“元语言”回归,世界各国都是这样。英语中也大量出现短信语言和Ebonics(黑人俚语)等。
我认为,语言、文字发展和演变,唯一的理由就是便捷、有效和易掌握,再无其他。
读+:改造汉字不需要严肃的态度吗?
徐冰:我一直说,中国文字是可以用来“玩”的。中国文化本身就有很多“把玩”的成分,而且在今天,很多新的文明现象,都有着幽默、游戏的成分。
读+:在改造汉字上,你的原则是什么?
徐冰:我觉得我的与字有关的创作值得做,起码对人的思维是有启发的,这就是我的造字底线。在改造中,我一直在探索,中国文化所蕴含的优的部分,那些被我们忽视或没有意识到的东西,我希望通过我的作品起到提醒的作用。
编辑:陈佳
关键词:“简繁体之争” 历史上繁体字 也是简化结果
 
   
 







 可可西里藏羚羊开始大规模回迁
可可西里藏羚羊开始大规模回迁 济南举办“世界人像摄影大师卡什原作展”
济南举办“世界人像摄影大师卡什原作展” 重庆主城区开展深夜电网大检修 备战下一轮高温天气
重庆主城区开展深夜电网大检修 备战下一轮高温天气 大连付家庄海滨浴场迎来游客高峰
大连付家庄海滨浴场迎来游客高峰 中国首个火星模拟基地落户青海
中国首个火星模拟基地落户青海 人民政协报社举行“浪花飞舞”2017年职工水上趣味运动
人民政协报社举行“浪花飞舞”2017年职工水上趣味运动 北京首条磁浮列车在轨测试
北京首条磁浮列车在轨测试 中国海军和平方舟医院船首次??克估锢伎?/ins>
中国海军和平方舟医院船首次??克估锢伎?/ins>
 法蒂玛·马合木提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召明 王霞
王霞 辜胜阻
辜胜阻 聂震宁
聂震宁 钱学明
钱学明 孟青录
孟青录 郭晋云
郭晋云 许进
许进 李健
李健 覺醒法師
覺醒法師 吕凤鼎
吕凤鼎 贺铿
贺铿 金曼
金曼 黄维义
黄维义 关牧村
关牧村 陈华
陈华 陈景秋
陈景秋 秦百兰
秦百兰 张自立
张自立 郭松海
郭松海 李兰
李兰 房兴耀
房兴耀 池慧
池慧 柳斌杰
柳斌杰 曹义孙
曹义孙 毛新宇
毛新宇 詹国枢
詹国枢 朱永新
朱永新 张晓梅
张晓梅 焦加良
焦加良 张连起
张连起 龙墨
龙墨 王名
王名 何水法
何水法 李延生
李延生 巩汉林
巩汉林 李胜素
李胜素 施杰
施杰 王亚非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姚爱兴 贾宝兰
贾宝兰 谢卫
谢卫 汤素兰
汤素兰 黄信阳
黄信阳 张其成
张其成 潘鲁生
潘鲁生 冯丹藜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袁熙坤 毛新宇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学诚法师 宗立成
宗立成 梁凤仪
梁凤仪 施 杰
施 杰 张晓梅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