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企·民企>话·数据话·数据
北京消费品零售额首次突破1万亿

本市消费品零售额首次突破1万亿
“十二五”期间,北京市商业服务业总体规模稳步扩大,供给能力不断增强,消费规模持续扩大,对经济增长贡献稳步提高。201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0338亿元;2014年最终消费率达62.5%,比投资率高出23.5个百分点。
《北京市提高生活性服务业品质行动计划》取得实质性进展
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北京市在深入推进国务院批准的《北京市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总体方案》的基础上,从促进规模发展向品质提升转变,着力提高生活性服务业品质。2015年7月29日,出台了《北京市提高生活性服务业品质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行动计划》实施以来,北京市生活性服务业的“规范化、连锁化、便利化、品牌化、特色化”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1、 加强便民网点建设,保障基本公共服务
便利店(超市)、早餐、蔬菜零售、洗染、美容美发、家政服务、代收代缴和再生资源回收8项基本便民服务在城市社区基本实现全覆盖;
全市建成207个“一刻钟社区服务圈”示范点,推动服务圈向农村地区延伸。截至2015年11月底,全市建成207个社区网点,累计建成1236个,覆盖2341个社区,惠及1454万社区居民,覆盖率达到80%。城市末端便民配送网点达260个,智能快件箱近200组。
2、 促进商业模式创新,引导业态转型升级
畅通老字号企业与电商平台的合作渠道,16家企业组成的北京老字号网上专区在京东商城上线。
鼓励连锁超市、便利店和老字号企业扩大直营连锁规模,截至2015年11月底,北京市共完成商业特许经营备案企业668家,新增77家,占全国备案企业数(2851)的23.43%,在企业数量、从业人数和企业规模等方面,都居全国首位。
3、 加强岗位技能培训,提升行业技能和服务水平
共认定了北京市商业服务业中华传统技艺技能大师60名,引导、支持34位大师建立了工作室,鼓励大师带徒传承,提高了行业从业人员的技艺技能水平。
4、 规范市场秩序,优化消费环境
指导家政、洗染等生活性服务业行业协会进一步推进制定完善企业开业条件、经营管理规范、岗位服务规范等标准规范;
重点在完善促销监管、打击侵权假冒、落实行业安全生产监管责任和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等方面加大了执法力度。
5、 推动区域协同发展,促进生活性服务业有序疏解与提升
京津冀三地商务部门签署了《关于进一步推动落实京津冀市场一体化行动方案的天津共识》。支持新发地市场在河北省高碑店建设分市场,支持亚马逊、京东商城等电商企业在天津武清电子商务聚集区建设仓储设施,引导面向区域服务的物流仓储功能疏解。
“物流中国”公共信息平台,已服务京津冀区域干线运输和城际共同配送企业近5万家,超过100万辆的货运车辆。
京津冀三地在市场调整疏解、物流仓储分拨功能转移、产销对接及通关一体化等方面的合作对接,取得积极成效。
细数服务贸易
2015年,北京市着力推动服务贸易平稳发展,引领北京服务转型升级,助力北京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
1. 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北京外汇管理部统计,截至2015年11月底,北京市实现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880.63亿美元,同比增长10.4%。其中,服务贸易进口额509.84亿美元,同比增长16.2%,服务贸易出口额370.79亿美元,同比增长3.3%。服务贸易出口中的保险、金融、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文化和娱乐等服务贸易新兴领域出口累计达233.28亿美元,占服务贸易出口总额的62.9%;金融服务、文化和娱乐服务、旅行服务和建设服务出口同比增长较快,分别增长47.8%、40.3%、16.2%和11.5%,增长显著。预计服务贸易将继续保持平稳增长势头,全年同比增长10%左右。
2. 服务贸易重点工作如期完成。一是完成服务外包及软件出口合同登记下放,实现管理关口前移。二是形成推动北京对外文化贸易等新兴行业发展的良好环境。三是积极组织企业申报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及奖励资金支持。
3. 服务外包疏解工作初见成效。主动加强与津冀等地政府、社会组织、企业和社会各界的联系和交流,目前,已有15家本土外包企业初步完成了在全国的布局,在各地设立分支机构119个。北京市服务外包企业已初步形成了高端业务在北京、中低端业务在外地的格局。
巡礼城六区
东城区
立体构建生活性服务业发展体系
系统整合优质生活服务资源,建设了东直门“生活性服务业一条街”、和平里街道“一刻钟智慧生活服务圈”、龙潭街道“一站式”生活服务中心、崇外街道“八分钟服务圈”等功能集约的街道社区商业便民服务综合体。
促进与区域发展定位不相适应的商业服务业业态和功能外迁或退出。2014年以来,东城区已关停红桥天乐玩具市场、东环里小商品市场等11家市场,累计疏解商户1840户,涉及经营人员5000余人。
规范发展生活服务产业,已建成蔬菜零售网点237家,各类早餐规范门店260家,早餐规范便利店88家,生活性服务业连锁化比率达到了36.3%。
西城区
探索发展百姓生活服务中心服务模式
坚持以试点带动,逐步探索出了四种主要发展模式,即集聚式百姓生活服务中心、片区式商业街提升改造、社区商场超市服务功能延伸、连锁化网点定向对接。截至2015年11月底,西城区已建成广内北线阁百姓生活服务中心、西长安街西黄城根百姓生活服务中心等10个项目。百姓生活服务中心涵盖了早餐、便利店、生鲜、家政、修理、主食厨房、便民理发等多种便民服务业态,同时还具备预约服务、上门配送等拓展服务功能,受到周边居民广泛好评。
不断促进便民服务业态升级。已建成便民菜店80家,国家商务部早餐示范工程示范门店92家,北京市早餐示范店120家,西城区早餐规范店119家,规范化网点比率不断提升。
朝阳区
创新商业发展模式
近年来,引导培育了一批各业态龙头企业。聚集了三里屯、蓝色港湾等成熟商圈和特色商业街区;京客隆、全时365、711等连锁便利店企业在区内店铺数量超过300家;荣昌e袋洗、百福莱发展连锁店、洗衣代收网点超过300个;涌现出了和睦家、玛丽妇幼、恭和苑等一批知名健康服务企业;聚集了语言培训、应试辅导、艺术培训等多家教育培训品牌机构。
借鉴新加坡邻里中心发展经验,在全市率先培育了北苑易事达广场项目,集成购物、餐饮、教育、休闲等多种功能,服务周边社区10余万居民。依托便利店开展社区服务的惠民网,线上线下结合的181便民服务站已发展线下社区菜店100多家。
海淀区
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六化”发展
鼓励各大商圈依据自身功能定位进行经营、业态、品牌的结构调整,打造规模结构、业态组合、功能配套、环境空间等各元素协调配置的生态商圈。
撤市场调结构工作启动后,在关停市场周边新建和改造蔬菜零售网点76处,增加蔬菜销售面积近5千平方米,为居民日常消费提供了有力保障。
鼓励传统商业企业利用电子信息技术平台开展社区服务,鼓励餐饮、家政、洗衣、票务等领域利用电子商务平台开展业务,激发线上线下消费潜力。在中关村地区10余个写字楼宇推广配送柜模式,解决中关村地区白领就餐难问题;在紫竹院地区北京理工大学社区探索“互联网+社区商业”服务模式,将物流配送、生鲜水果、日用百货等便民服务进行线上线下融合,既方便了周边居民又集约了人力和空间资源。
丰台区
推动生活性服务业转型升级
发挥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的支撑作用,引导实体商业发展“互联网+”业务。鼓励农产品、花卉、家居建材企业,通过与第三方电商平台合作或者自建电商平台,拓展信息化营销渠道,新发地、花乡花木集团都开始了“互联网+”业务的探索。支持商场、超市、购物中心开设网上商城,发布购物指南、推送优惠信息、进行商品展示、实现在线下单等,推进实体店铺数字化改造。设立再生资源电子交易与公共服务平台-绿宝回收交易网,依托绿宝网,再生资源从回收、运输、分拣、交易、再生形成闭环操作,推动再生资源回收交易线上线下的融合,推动行业转型升级。
石景山区
促进生活性服务业与现代技术融合发展
建立“石景山区数字商务”,科学有效推动蔬菜零售网点建设、早餐工程建设、社区商业网点布局、再生资源回收系统建设等民生工程建设,实现商务工作精细化改造。促进95081家庭服务中心与社区服务平台“两网合一”,推动社区商业O2O模式“乐智屋”建设试点,通过线上线下平台集合95081家庭服务、京东、速递易、顺丰蜂巢、北京农商银行、雀巢、金百万、永辉超市及二商旗下众多商业服务业知名品牌打包进社区,提供便利店、家政服务、代收代缴、协助购物、餐饮服务等综合便民服务。
本版素材由市商务委提供
编辑:薛晓钰
关键词:北京 消费品 零售额


贵阳机场冬日为客机除冰 保证飞行安全
保加利亚古城欢庆“中国年”
河北塞罕坝出现日晕景观
尼尼斯托高票连任芬兰总统
第30届非盟首脑会议在埃塞俄比亚开幕
保加利亚举办国际面具节
叙政府代表表示反对由美国等五国提出的和解方案
洪都拉斯首位连任总统宣誓就职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