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党派·声音>统一战线 统一战线
全球化和信息时代“伊斯兰国”发展的新特点
2015年,极端组织“伊斯兰国”(“IS”)在全球范围内制造了多起恐怖事件,伤亡惨重,影响巨大。特别是去年11月份的巴黎恐怖袭击案,被认为是“9·11”后最严重的恐怖袭击事件,再加上10月份的俄罗斯客机在西奈半岛的坠机事件,该组织已在全球掀起了一股恐怖主义浪潮。
与一般的恐怖组织不同,“伊斯兰国”的目的不只是为了控制地盘和向西方发动恐怖袭击,而是为了建立政教合一的伊斯兰国家,这也使得该组织在短时间内难以根除。伴随着全球化信息时代世界范围内人口流动的加剧、贫富分化的加深、民族主义的抬头,欧洲的不断世俗化和人口的锐减,伊斯兰国的迅速壮大表现出一些引人关注的新特点。
一、 “伊斯兰国”最危险之处在于以宗教暴力为内核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的传播,而互联网在技术上的保障更使这种传播在全球范围内如虎添翼。
“伊斯兰国”的最终目的并非简单的政治博弈,在宗教层面,它宣称自己是安拉钦定的圣战者;在现实层面,“伊斯兰国”也有对后现代社会的哲学化解读,他们宣称“所谓现代社会中的人,只是所谓现代生活的奴隶,被工资、工作、消费欲望、低俗的娱乐欲望所左右。去除这些外在东西,他们的人生并没有存在的意义……”,这套理论直击现代社会的最大病灶———精神空虚。
互联网也成为该组织使用最普遍的传播工具。除了使用它招募成员,“伊斯兰国”还利用它发动一些有针对性的心理攻势。据法国《费加罗报》2015年1月16日一篇题为《为什么网络是恐怖分子的理想武器》文章报道,该组织针对年轻男子的宣传是战争视频,以激发他们的“战斗欲望”;针对年轻女性的宣传则更加“人性化”:战争给叙利亚平民造成伤害的照片、采访以色列枪口下幸存的巴勒斯坦儿童。圣战分子还会在网络上使用加密软件,交换秘密信息。
除此之外,他们还出版了制作精美的官方杂志《大比丘》(DABIQ),这是一本超越世俗和国家的神学观点主导的杂志。编者运用熟练的拍摄手法,把恐怖分子包装成为战争英雄,同时也包含了温馨的世俗宣传——杂志设有专门的板块介绍“伊斯兰国”的公共设施建设,免费医疗和子民的安居乐业的生活,具有很强的迷惑性。
二、 在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一些中东国家经济的凋敝和贫富分化的加剧造成了宗教教派和民族矛盾的升级,再加上某些大国的干预,导致了这一地区的日益混乱和“伊斯兰国”的不断壮大。
2015年1月德国《国际政治与社会》杂志网站发表了约旦王子哈?!け尽に盏囊黄馕洞印耙了估脊钡氖だ贸龅慕萄怠返奈恼隆K衔耙了估脊焙推渌苹捣肿拥牟笔且蛭狈γ褡逋骋欢贾碌墓伊斓际О?,伊拉克和叙利亚政府通过裙带关系和相互诽谤诋毁而不是民族团结来保障他们的权力。当公民不能指望他们的政府保障安全与法治的时候,他们就转向已有的种族或宗教机构。
另外,造成这一局面也与该地区国家内部各阶层的长期割裂有关。
在许多中东国家政府与民间,精英与民众之间依然存在不可弥合的沟壑,造成了严重的社会两极分化。一方面,王权专治和威权政治仍然大行其道,公民的政治参与和权利自由虽然写进宪法却没有很好地推行。另一方面,一些接受西方教育的穆斯林精英控制着国家的核心机构,他们按照西方的模式来改造传统国家,虽然在初期实现了经济快速发展,但并没有惠及穷苦的下层民众,贫富分化严重,下层人士对现代化模式产生了质疑。
大国的干预也打乱了该地区原本的发展步伐。美国作为唯一的超级大国发动了两次海湾战争,但最终使自己陷入泥潭。他的通常模式是通过直接派兵或武装反对派组织,以压倒性优势的火力,在摧毁当地政府结构后抽身离去,任由这个国家自生自灭。但消灭独裁者和建立民主并非一回事。
三、 在全球化无处不在的今天,“伊斯兰国”的崛起不可避免地殃及了全世界。中国也应做好准备,应对这一挑战。
宗教社会学家彼得·伯格(PeterBerger)在他的著作《宗教美国,世俗欧洲?主题与变奏》中分析了欧洲和美国迥异的宗教状况,并指出了世俗欧洲在面对涌入的大量伊斯兰人口时所面临的困境。
法国大革命后,欧洲知识分子和民众都基本上实现了世俗化,教会凋敝,缺乏面向社会基层的组织建构能力。而美国没有经历过完整的宗教改革,尽管知识分子之中不乏无神论者,却必须小心地与信教大众共处。美国建国时就规定政教分离,教会只能像创业企业那样从基层着手,吸引教众稳步发展。南北战争后,在美国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中,宗教组织学会了依照工商企业的模式发展壮大。
世俗化的欧洲在面对传统的伊斯兰近邻的挑战在于,新移民希望像在原先居住的国家那样,在新国家获得宗教教育、社区生活的空间和自由。这引起了原住民特别是知识阶层的警惕及反制,后者推动各项立法,严禁公共场所出现前者希望看到的传教等宗教活动。
在全球化时代,信息更加开放,人口流动加剧,但是欧洲社会阶层的流动性并没有加强,宗教也没有变得更加包容。这一切都导致了“伊斯兰国”主导的恐怖事件的爆发。
中国是联合国常任理事国、新兴经济体的代表和“一带一路”战略的推动者,不可能对中东事务置身事外。但鉴于这一地区内部错综复杂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宗教关系,应着力做好基础的政策研究,为制定务实、高效的外交政策做有力支撑。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1. 中国应该更加重视中东政策。美国《赫芬顿邮报》5月25日发表题为《中东北非迫使中国重新审视长期政策》文章,认为中国需重新审视中东、北非政策,置身事外已不可能。实际上,目前中国在中东事务、巴以冲突问题上尚不具备主导能力。但在美国主导能力不断削弱的情况下,中国也应看到自己的优势,在相关问题上采取更加积极的态度。
2. 加强对伊斯兰教的研究。这种研究应该是动态的、相互关联的。结合国际形势,特别是与周边国家的关系来研究、评价伊斯兰教。在学术层面,应该深入研究伊斯兰教的思想文化形态,发现其思维方式的独特之处及价值所在。在政治层面,研究宗教作为社会团体的存在及其对社会群体和民族的影响,分析伊斯兰教在不同社会政治处境中的走向。
3. 研究伊斯兰教与中国社会应立足于对伊斯兰教的积极引导,促进其与社会主义中国社会的全面适应和深入融合。
(作者单位:中央编译局)
编辑:孙莉姗
关键词:伊斯兰国 宗教 全球化 国家


科学家破解恒星爆炸之谜
俄罗斯举行国际烟花节 炫彩夺目美不胜收
巴塞罗那为恐袭死难者举行追思活动
日全食将横扫北美大陆
普京参加青年论坛 现场摆弄手工品“卖萌”
哲蚌寺展佛 拉萨雪顿节启幕
希腊小镇大火持续 天空被映红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