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资讯资讯
民国雅士张伯驹曾遭绑架 宁死不让妻子卖收藏
张伯驹出生于官宦世家,父亲张镇芳是清末民初政、商两界的风云人物。张伯驹从小熟读诗书、出口成章的他,却无意于仕途,完全沉迷在舞文弄墨的书画世界里。因为醉心收藏,虽身为父亲任董事长的盐业银行常务董事,张伯驹却对银行业务毫无兴趣。他一不认官,二不认钱,独爱诗词、书画、戏曲。从此,张伯驹就有了“怪爷”的绰号。为了收藏国宝书画,他不惜变卖房产和夫人的首饰,在面对绑匪时,宁死也不愿变卖字画。新中国成立后,他将自己收藏的陆机《平复帖》、展子虔《游春图》、杜牧《张好好诗》卷、范仲淹《道服赞》、蔡襄自书诗册、黄庭坚《诸上座草书卷》等国宝书画捐给了北京故宫博物院。
隋代展子虔的《游春图》(横80.5cm 纵43cm 绢本)被认为是迄今为止中国存世最早的山水画。
张伯驹的书法,因其独特的风格,被称为“鸟羽体”。
1
不喜仕途痴迷书画
张伯驹(1898-1982),字家琪,号丛碧,河南项城人。提起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期的项城,很多人都会想到另一个与项城有着密切关系的人:袁世凯。很多史书在记载袁世凯时,直呼他为“袁项城”。事实上,当年在项城,袁家和张家都是非常有名望的家族,而且两家还有姻亲关系。张伯驹的姑妈嫁给了袁世凯的大哥袁世昌,张伯驹也就是袁世凯的表侄子。
张伯驹的父亲本是张锦芳,后过继其伯父张镇芳。张镇芳是光绪朝进士,历任天津道、长芦盐运使、湖南提法使等职务。民国成立后,任河南都督兼民政长。1915年3月,张镇芳主持官商合股的盐业银行,以抗外资,张镇芳任经理,总管理处设在北京。第二年因为袁世凯去世,盐业银行也改为商业银行,由张镇芳经营。
顺便提一句,除了创办盐业银行,如今的北京,还留有张镇芳当年的印记。香山公园管理处办公楼南侧的一座二层建筑原名为镇芳楼,在香山慈幼院时期,它曾是慈幼院的标志性建筑。此楼的建成资金,正是来源于张镇芳的捐赠?;疤庠倩氐窖我狄?。因为卷入张勋复辟风波,死里逃生的张镇芳远离仕途,最终回归盐业银行,并出任盐业银行的董事长。此时的盐业银行,总部也搬到了天津。
张伯驹从小天赋异禀,被称为“神童”。他幼年入私塾,五六岁就能背很多首古诗,十岁不到就可以写出很多古体诗。他对《古文观止》、《资治通鉴》等经典典籍非常熟悉。但成年后的张伯驹并没有考取功名,他喜爱诗词、书法,舞文弄墨,沉醉于书画世界。张镇芳自然不赞同儿子如此行为,张伯驹被父亲所迫,参加了袁世凯的军队。1917年,张伯驹从中央陆军混成模范骑兵团毕业,后在曹锟、吴佩孚、张作霖部任职,做到旅长,又因不满军阀腐败生活而离开军界。张镇芳对张伯驹的决定非常恼火,但又无可奈何,只好安排儿子进入银行,协助自己打理生意。张伯驹对银行事处不感兴趣,但很快发现待在银行也有好处。
因为盐业银行的政治背景,清廷的大批文玩都抵押在盐业银行,张伯驹由此也得以眼见诸多“囯之重器”,造就了他日后超乎寻常的鉴赏眼光。由于张伯驹自身在诗词歌赋上的天赋,加上接触了大量宫廷典藏的经典书画,其吟诗作赋、风流倜傥的做派也广为流传,被当时的人们称为“民国四公子”之一。不过,关于“民国四公子”的说法有不同版本,也没有官方的定论,多是民间的说法。张伯驹所著《续洪宪纪事诗辅注》对此曾有记载:“人谓近代四公子,一为寒云(袁克文),二为余(张伯驹),三为张学良,四、一说为卢永祥之子小嘉,一说为张謇之子孝若。又有谓:一为红豆馆主溥侗,二为寒云,三为余,四为张学良。此说盛传于上海,后传至北京?!?
2
四万大洋从皇族手中购得《平复帖》
张伯驹从30岁开始收藏中国古代的名人书画。1927年,他偶然从琉璃厂买到一块康熙早年题写的大字匾额“丛碧山房”,他很喜欢“丛碧”二字,索性给自己起了个号:“丛碧”,书斋也改名为“丛碧山房”。从此他对古书画的收藏一发不可收拾,后来逐渐把收藏珍贵书画当作一种使命。他曾经说:“予生逢离乱,很少读书,三十以后嗜书画成癖,见名迹巨制虽节用举债尤事收蓄,人或有訾笑焉,不悔?!?
张伯驹收藏的书画名迹仅记载在他的著作《丛碧书画录》里的就有118件,他的藏家地位和影响力可以说在当时无人可比。
在张伯驹的收藏过程中,其盐业银行董事的身份对其帮助颇大,这无疑是他对外收藏书画的一个财力招牌和收藏渠道。在其著作《春游纪梦》中提到稀世珍品米友仁的《姚山秋霁图》和黄庭坚的《摹怀素书》,曾经都是旧主刘可超在天津盐业银行的贷款抵押。不过,张伯驹最让世人折服的不是他的“财大气粗”,而是他“见名迹巨制,虽节用举债,尤事收蓄”的魄力。他曾在自己的著作中谈及了自己为何不惜一切收藏珍贵书画的初衷:“故予所收蓄,不必终予身为予有,但使永存吾土,世传有绪”。
在张伯驹的诸多藏品中,最具影响力的则是陆机的《平复帖》?!镀礁刺肥俏鹘笫榉衣交屎蜃约荷〉呐笥押匮氖樵?,因其中有病体“恐难平复”字样而得名,距今已有近1700年。《平复帖》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书法真迹,比王羲之的手?;乖缙甙耸?。不足一尺长的作品,却盖满了历代名家的收藏章记,朱印累累,满纸生辉,被收藏界尊为“中华第一帖”,人们尊称它为“墨皇”。
《平复帖》在乾隆年间流入清朝内府,后来被乾隆皇帝赐给了皇十一子成亲王永瑆。光绪年间,书帖又到了朝廷重臣恭亲王奕的手里。上世纪30年代,张伯驹于打听到《平复帖》在奕之孙、著名画家溥心畬手里。几经中间人斡旋,20万大洋的天价仍然让他无力承担(民国初期,鲁迅在北师大学做教授时月薪是300大洋,20万大洋相当于他七年的工资)。1936年,让张伯驹担心的事发生了,溥心畬旧藏唐代韩干《照夜白图》经古董商人流失海外,张伯驹十分惋惜。又请张大千(在画界溥心畬与张大千齐名,有南张北溥之称)做说客,从中间说和,表示愿以6万大洋购买《平复帖》,但仍未如愿。1937年年底,张伯驹在火车上与著名藏书家傅增湘相遇,从他口中得知,溥心畲母亲过世,需款正急,可以借机购得《平复帖》。但张伯驹忧虑,现正遇溥心畬母丧,重提相求之事,有乘人之危之嫌。后来,傅增湘斡旋促成了此事。几日之后,傅增湘把《平复帖》抱来了?!靶念匆?万,不用抵押,一次卖断较为简便?!闭挪粤⒓聪雀?万大洋。
虽说张伯驹出身世家,但此时父亲张镇芳已经去世四年,张伯驹虽是盐业银行的常务董事,但对银行的事从来不闻不问,能拿得出来的钱并不多,为了凑足余下的2万大洋,他将妻子潘素的首饰都变卖了?!镀礁刺防粗灰?,在收藏后,张伯驹把自己的书房改成为“平复堂”。
3
在上海遭绑架宁死不让妻子卖收藏
抗日战争爆发后,时局动乱,因为这些价值连城的书画,张伯驹曾遭到绑匪的绑架。1941年初春的一个清晨,在上海盐业银行上班的张伯驹,突然被人绑架,绑匪索价伪币300万元。此时的张伯驹,为了收藏珍贵字画,早已囊空如洗。张伯驹了解到,这帮绑匪的目的就是为了让他交出收藏的珍贵字画。因此张伯驹宁愿饿死,也不愿让他们得逞。于是他连日绝食,没过几天他就昏迷不醒。
绑匪只得通知张伯驹的夫人潘素来见他一面。潘夫人见到此时的张伯驹面容憔悴,形容枯槁,忍不住痛哭流涕。张伯驹连忙安慰妻子,反复叮嘱她:“我宁可自己死在这里,也决不允许你变卖我收藏的古代书画来给我赎身?!迸怂刂坏昧阃?。
后来绑匪与张伯驹僵持了整整八个月,绑匪见敲诈没有指望了,就又写了一封信给潘素。信中说,如果从即日起七日之内不拿出40万元赎身,就请做好收尸准备。潘素见信,知道绑匪急了。潘素找亲朋好友四处筹措,大伙也解囊相助,最后终于凑足了钱,将张伯驹赎了出来,他收藏的珍贵书画却一张未动。张伯驹置性命于不顾以求保藏文物珍品的故事一时传为佳话。
经此劫难,张伯驹决心离开上海。后来,他们一家取道南京、河南来到西安,潘素将年幼的女儿张传彩托付给西安的一位友人,而张伯驹和潘素则多次往返于北京和西安之间。他们正是为了将收藏的字画带到西安。为了不让人起疑,潘素将这些书画偷偷地缝在被子里,一路担惊受怕地带出北京。1943年至1945年的三年时间,张伯驹一直居住于西安。
日本投降后,张伯驹再次回到了北京。他收藏的这些珍宝让很多人获益匪浅。著名文物专家、文物鉴赏家王世襄(1914-2009)就曾多次鉴赏《平复帖》,并写下了《西晋陆机平复帖流传考略》,留下了宝贵的研究资料。
王世襄当时负责清理战时文物损失工作,由于对文物的爱好和工作上的需要拜见张伯驹,见面后他俩也很快就熟稔起来。1947年在故宫博物院任职时,王世襄很想在书画著录方面做一些工作,试图将书画作品的质地、尺寸、装裱、引首、题签等分栏详列,并记其保存情况,考其流传经过,以期得到一份比较完整的记录。为了研究《平复帖》,王世襄常去张伯驹家,张伯驹说:“你一次次到我家来看《平复帖》太麻烦了,不如拿回家去仔细地看?!?
王世襄在《〈平复帖〉曾藏我家——怀念伯驹先生》一文中详细记述了看帖时的情景和心情:“到家之后,腾空了一只樟木小箱,放在床头,白棉布铺垫平整,再用高丽纸把已有锦袱的《平复帖》包好,放入箱中。每次不得已而出门,回来都要开锁启箱,看它安然无恙才放心。观看时要等天气晴朗,把桌子搬到贴近南窗,光线好而无日晒处,铺好白毡子和高丽纸,洗净手,戴上白手套,才静心屏息地打开手卷。桌旁另设一案,上放纸张,用铅笔作记录。《平复帖》在我家放了一个多月,才毕恭毕敬地捧还给伯驹先生?!?
4
卖北京老宅购《游春图》
日本宣布投降后,溥仪带到东北的书画文物比较集中地在市场上出现,北京琉璃厂的古董商穆蟠忱、马霁川等人最早奔赴东北,以合股的方式收购到不少字画精品,其中就有隋朝画家展子虔的《游春图》。展子虔是北齐至隋间的大画家,《游春图》被认为是现存最早的山水画,画上并没有展子虔的签名,之所以被认为是展子虔的画作,是因为宋徽宗赵佶的题字。
对如此珍贵的书画,张伯驹认为应由故宫博物院收藏为宜,但当时故宫财务困难,院长马衡说:“故宫博物院经费困难,难以周转。”张伯驹则说:“院方经费困难,伯驹愿代为周转。”接着他开始并请墨宝斋的马保山从中周旋,希望购买《游春图》,最终,几经斡旋以二百两黄金(金条二十条)谈定。但二百两黄金对刚返回北平不久的张伯驹来说,已是力不从心。表面上家大业大,但十几年里,他手里的钱几乎都买了古书古画,万贯家财已经散尽。在购买《游春图》前,张伯驹刚刚收藏了范仲淹的《道服赞》,《道服赞》是范仲淹为友人所制道服撰写的赞文,也是范仲淹唯一传世手迹,张伯驹一见此帖便爱不释手。最终,张伯驹变卖部分家产又加以举债,以110两黄金从收藏家靳伯声处购得此帖。(《道服赞》与《游春图》一起刚刚从战后的东北流回北平)。
为了买下《游春图》,手头拮据的张伯驹决意卖掉自己位于东城弓弦胡同占地15亩的宅院。这宅院据传原为清朝大太监李莲英所有,是张伯驹最喜爱的居处。宅院最终卖给了辅仁大学,再加上卖掉夫人的首饰,张伯驹凑齐了二百两黄金。
据一些资料记载,《游春图》最后的成交价格为黄金一百七十两。这其中也有一些小故事。当年张伯驹凑得黄金后,按照约定的时间办理手续,但黄金鉴定师对金条进行成色鉴别时,发现金条成色太差,只有足金130多两,少了70两。最后,张伯驹答应补齐,并由马保山担保。至此,《游春图》才最终为张伯驹所购得。后经几次补交,待补足到170两黄金时,已经是1949年初。此时北平已和平解放,正是新、旧社会交替,余下的30多两黄金也就不了了之了。
当年,张伯驹卖掉弓弦胡同的宅院后,张伯驹一家人又搬到早年买下的位于西郊的承泽园。尽管买下《游春图》备尝艰辛,但他还是掩饰不住内心的欣慰和喜悦,很快就把自己的住所更名为“展春园”,他随自号“春游主人”。在展春园里,张伯驹每日里还给自己定了一门功课,就是把他所收藏的书画进行整理编目成书,定名为《丛碧书画录》。
5
珍藏字画悉数捐给故宫博物院
新中国成立后,张伯驹一生所藏文物精华,大多归于故宫博物院收藏。故宫博物院共计收藏有张伯驹《丛碧书画录》著录的古代书画22件,几乎件件堪称中国艺术史上的璀璨明珠。
1952年,张伯驹夫妇把展子虔的《游春图》、唐伯虎的《三美图》连同几幅清代山水画轴捐给了故宫博物院。1956年,张伯驹和夫人潘素商量后,将所藏的陆机《平复帖》卷、杜牧《张好好诗》卷、范仲淹《道服赞》、蔡襄自书诗册、黄庭坚《诸上座草书卷》等珍贵文物八件捐献给了故宫博物院。
在此前,张伯驹还通过统战部徐冰将李白仅存于世的《上阳台帖》转呈毛主席,毛主席收到此帖后,观赏数日,十分爱惜。1958年,转交故宫博物院珍藏。
1962年,张伯驹任吉林省博物馆副研究员、副馆长。在此期间,他也将多件字画捐献给吉林省博物馆收藏,其中最知名的则是 南宋杨婕妤的《百花图卷》?!栋倩ㄍ季怼肥且阎夜执孀钤绲囊患曰业淖髌?,该画卷乾隆时期收入清内府收藏,清朝灭亡后散失于民间。张伯驹曾这样表述:“我终生以书画为伴,到了晚年,身边就只有这么一件珍品,每天看看它,精神也会好些?!?
当代山水画家、国画理论家关瑞之回忆:1980年夏,他陪同张伯驹、关松房、启功、魏龙骧等老人同游颐和园时,一位领导问关松房、张伯驹两位老人:当今很多名人都在考虑建博物馆、灌唱片将自己的艺术作品传世,你们是不是也有考虑?张伯驹回答:“我的东西都在故宫里,不用操心了”。张伯驹的回答也令在场的所有人肃然起敬。1982年2月26日,张伯驹病逝于北京。倾其私产?;すψ只?,一代名士张伯驹无私的风骨让人感慨万千。
编辑:陈佳
关键词:民国雅士 张伯驹 曾遭绑架 宁死不让妻子 卖收藏












华盛顿点亮国会圣诞树
B1-B、F35、F16等多型战机参加韩美联演
2018年度煤炭交易大会在太原开幕
芬兰庆祝独立100周年
联合国秘书长说反对任何危及巴以和平前景的单边措施
俄罗斯央行发布2018世界杯纪念币
2017年广州《财富》全球论坛举行开幕晚宴及文艺表演
“科学突破奖”获奖科学家举行学术报告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