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悦读 悦读
百年前的广州怎么送外卖
1857年9月19日《伦敦新闻画报》刊登了一幅题为《晚宴》的插图,描绘了广州官宦人家举行晚宴的情景。
上门包办筵席利润高 伙计自称“两分四”
眼下元旦刚过,新年大餐还没消化完,很多人又在操心年夜饭的事了,出去吃吧,酒楼里人挤人,吃顿饭比打仗还累;在家吃吧,买菜做饭也不轻松,幸好这是个流行“互联网+”的年代,吃货们随便下载个APP,动动手指请个厨师上门,就不用自己受累了。提供服务的商家也大打广告,说这既是“O2O行业的一大创新”,又是“最新流行生活方式”。这话说得就有点过了,其实,早在100多年前的广州城里,专门提供“到会”(上门包办筵席)服务的酒馆多达百家;头上顶着几十斤重食簋的小伙计在街上比比皆是;就算筵开百席,身着蓝布长衫的厨倌照样指挥若定。他们谁也不会觉得“厨师上门”有什么出奇之处,这是祖师爷一代代传下来的规矩呀。今天,就让我们到老广州街头的大肴馆看一看吧。
采写/广州日报记者王月华
生意经
广州人婚丧嫁娶 离不开上门厨倌
一说起高档酒楼,我们多半会想起富丽堂皇的装饰和客似云来的热闹。不过,你要是带着这样的刻板印象回到百多年前的广州城里,到城隍庙前的“福来居”或打铜街的“冠珍”酒馆看一看,恐怕会大失所望。这两家所谓的百年老店门脸都不大,再往来一瞅,里边居然没几张桌子。看到这些,你心里多半要疑惑了,这所谓的百年老店,到底做的是哪门子生意呢?
你不必怀疑“福来居”和“冠珍”的江湖地位,它们在当时早已是赫赫有名的业内翘楚,只不过生意经跟现在的酒楼不大一样,“送会”和“到会”才是生意的大头。所谓“送会”,就是将客人预订的整桌酒席做好后,再由小伙计浩浩荡荡送到府上去;所谓“到会”,就是厨倌(厨师)亲临宴会现场,包办筵席了。这些上门厨倌筹备的可不是简单的“四菜一汤”,而是筵开百席的豪门宴、从早到晚的流水席、连吃数日不重样的喜宴寿宴,可以说,那时人们婚丧嫁娶,都离不了这一帮本领高强的上门厨倌。
明眼人一下子就看出来了,对酒馆老板来说,主营“到会”或“送会”,实在比等客上门强多了:铺面无须大,可以省租金,客人下了单才去采购,可以去库存;平时店里只有几个伙计,承办大宴席的时候临时请人,还能节约人工。再说,做这生意的门槛也不高,两三个厨师凑上几百银元做股本,租个铺子,就能开张营业了。所以,那时城内主营“到会”和“送会”业务的酒馆有上百家之多,高档点的,主要为官宦政客上门包办筵席;一般点的,主要服务街坊四邻,又称“大肴馆”,那时广州人称猪肉为肴,所谓“大肴”,就是取“斤两足、块头大”之意。这么多大肴馆林立街头,只能说明一点,就是广州人的确比较能吃。
味兰海鲜镬气饭店打出的广告,“八千只肥鸡”的字样引人注目。
生意活
食簋重达十来斤 伙计要练铁头功
对大多同时身兼厨师一职的大肴馆老板来说,包办筵席能节约不少成本,的确是桩美事,可店里小伙计的感受就大不一样了。先说“送会”,那可不像今天送外卖那么简单,客人往往一点就一整桌酒席,厨师做好后,把一道道菜装进精致的锡窝(又称锡簋),再盖上铁皮盖保证镬气,接着店里的小伙计就得把锡窝放进木托盘,顶在头上,出门送餐去了。他们头上的重量,少说也有十来斤,客人住得再远,都得照送不误,半道又没有歇脚的地方,这感觉就是一个字——累。不过,想想那时的广州城里还没几条马路,这些头顶锡窝的小伙计能在拥挤的人群里灵活穿梭、行走入风,也真得有两把刷子,绝不只是个体力活。
小伙计“送会”不易,“到会”时更受累。酒馆“送会”,大不了就是一两桌酒席,若是“到会”——即上门包办筵席,那往往就是几十桌上百桌地摆,这也是“大肴馆”最大的利润来源,所以各家都十分看重。老西关宴饮之风盛行,婚丧嫁娶就不用说了,肯定要摆酒待客,此外,那时一年起码有几十个神仙诞,各个行当又有师傅诞,一年三百六十天,几乎天天有理由摆酒聚餐,这也大大带旺了大肴馆的生意。
所谓“厨师未动,伙计先行”,宴会当日一大早,伙计们就得将碗碟、匙羹、筷子、铁锅、炒镬、炭炉以及各类烹调用具抬到主家,若主家开上一整天的流水席,或者一次要摆上百桌的酒宴,那这搬运工的活就更重了,幸而按当时惯例,主家总要给赏钱的,这是劳苦了一天后最大的盼望了。
一年到头干得这么累,那大肴馆的伙计能挣多少钱呢?按照当时的行规,刚入行的伙计,每月工资一个银元,折合一算,大概一天能挣两分四厘,故此,他们给自己起了个外号,叫做“两分四”,意指自己不过就是个打工的。其实,这是刚入行时的价码,他们好好干上几年,成了熟练工,又不可同日而语了,再说“送会”、“到会”都有小费,采购食材还能公开拿点回扣,不至于匮乏度日。
上世纪四十年代,长堤一带食肆林立,六国饭店更是灯火通明。
生意经
拉拢仪仗铺
套客户名单
大肴馆“上门到会”,伙计干再多活,也是配角,厨师才是主角。上文说了,那时广州多数大肴馆的老板本人就是厨师,换言之,这是技术型创业,要想真正立足江湖,靠的还是厨艺本身,“上门到会”就是个试验场。做婚宴,从提前几天的“报喜埋厨酒”(接待亲友)到婚宴当天的“正日喜酒”再到最后一天的“消公道酒”(欢送亲友),都要一一安排妥当;做同业酒(庆祝师傅诞),往往一摆就是几百桌,工友或许还要随到随吃,厨师就得不间断服务;按当时惯例,不管喜事丧事,桌上总有一道鸡蛋片,但切法大有讲究,生仔满月酒要竖着切成四件,遇有老人忌辰则要横着切薄片,倘若忙乱中一不小心出错,厨师挨一顿暴揍不说,大肴馆的生意从此必定一落千丈。所以,虽说经营门槛不高,但要把这门生意做好,却也是要步步小心呢。
不过,既然厨师本人就是老板,那在烧菜之余,他也必得讲究经营技巧,更何况,全城上百家大肴馆做的生意大同小异,所以更要挖掘客户资源。那么,到哪里去找这些信息呢?一些头脑活泛的大肴馆老板就盯上了位于光雅里的仪仗铺一条街,他们网罗了一些经纪人,与这些仪仗铺的老板拉上关系,有事没事跑去店里坐着,套取吉凶二事的户主名单,然后就主动上门,七里八拐地攀上亲戚,遇有婚姻嫁娶,就送礼道贺;遇有丧事就送宝烛吊唁。搭上线后,便鼓动三寸不烂之舌,直说到主家心动下单为止。久而久之,大肴馆、经纪人和仪仗铺之间就形成了一个时时互动的情报网络,至于这个网络的润滑剂,那当然是佣金和回扣,这一点好像一直到现在都没有太多改变。
编辑:巩盼东
关键词:百年前广州送外卖





贵阳机场冬日为客机除冰 保证飞行安全
保加利亚古城欢庆“中国年”
河北塞罕坝出现日晕景观
尼尼斯托高票连任芬兰总统
第30届非盟首脑会议在埃塞俄比亚开幕
保加利亚举办国际面具节
叙政府代表表示反对由美国等五国提出的和解方案
洪都拉斯首位连任总统宣誓就职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