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资讯资讯
老北京冰场故事:北海冰上化装舞会成就林海音姻缘
俗话说:“小寒大寒,滴水成冰”。今天是小寒节气,对于中国而言,小寒标志着开始进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也意味着北京城各大冰场迎来了它们最热闹的时候。其实北京人参与“冰雪项目”的热情由来已久,冬天从来就不缺少“乐和”,下面我们就来回顾一下那些有故事有历史的冰场。

1939年,林海音在北海公园滑冰
北海冰场
冰上化装舞会成就姻缘
北海冰场的历史由来已久。满清入关后,他们从东北地区带入的“八旗冰鞋营”就将包括北海在内的御苑三海作为大阅场地,并发展成为在宫廷中盛大的“冰嬉”“国俗”。
流风所至,1925年,北海被辟为公园,面向公众开放,当年冬天就开辟了专门的滑冰场和冰车场。起初冰场主要设于北岸五龙亭附近,到上世纪30年代,每年则会在北海湖面上同时开设好几处冰场。陈宗蕃在《燕都丛考》中说:“若天时届严冬,万籁萧瑟,游人既多敛足,而近年漪澜堂、五龙亭左右各设冰场,以为滑冰之戏,事实沿旧,不知者乃以为欧美高风,青年之人趋之若鹜,化装竟走,亦足以倾动一时,较之他处人造之冰场,夐乎胜矣。”
当时的冰场都用杉篙、芦席围成;靠近冰场的五龙亭、漪澜堂、道宁斋、双虹榭等处设有茶点,外卖茶水和点心;光顾北海冰场的主要群体则是身穿棉袍和蓝布大褂的青年男女学生,除他们之外,像白髯老翁、中年男子、名媛淑女和幼龄孩童,也有不少。
北海冰场的一大特色即是冰上化装舞会,城里的时髦青年们纷纷聚集于此。胡也频在《到莫斯科去》一书中对此有细致的描写:“没有一个溜冰者不做出特别的姿态。许多女人都化装做男人了:有的化装做一个将军,有的化装做一个乞丐,有的又化装做一个英国的绅士。男人呢,却又女性化了:有的化装做一个老太婆,有的化装做一个舞女,有的化装做一个法国式的时髦女士,有的化装做旧式的中年太太?;褂行矶嗳硕杂诒鹬侄锖椭参镆哺械饺の兜模杂兄胶囊恢炅?,一个老虎,一只鸽子,一匹牝鹿,也混合在人们中飞跑着?!?/p>
邓云乡《增补燕京岁时记》中记录了一个多年活动在北海冰场化装舞会上的白髯老翁,而这位老者所表演的“朝天蹬”和“金鸡独立”等均是地地道道的中国式溜冰,远不是“一般洋学生”所能有的功夫,据说他在清朝时就曾经是给慈禧表演的“老供奉”吴桐轩。1946年12月26日《新民报》也记载了这位冰上老将吴桐轩先生:“(他)也时常穿着黑缎子的棉袄棉裤,飘着白须,光临在漪澜堂冰场上,玩着童子拜观音、朝天蹬等特别花样,引起四围的一片掌声。”
许羡苏在《回忆鲁迅先生》一文中曾提及,当年鲁迅还在八道湾十一号居住时,“偶然我们也陪老太太上街……也还陪老太太去过几次北海,夏天在漪澜堂吃了一次冷拌的核桃仁,冬天则看了一次化装滑冰和吃了仿西太后吃的那种小窝窝头,还在北海冰上坐了一次冰床?!?/p>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应该是北海公园冰场最为火爆的时候,在当时,到北海溜冰既是一种传统,又是一种时尚。有意思的是滑冰人的装束:市内各大中小学的学生多是穿着棉袍或蓝布大褂,女同学腿上一双丝袜子,男同学脖子上一条长围巾,滑的样式也多是西洋式的。
还有一些在冰场席棚外边滑野冰的人,着中国装束,滑的式样也是中国的“土溜冰”,甚至可以把武术或京戏的动作搬到滑冰中来。
有意思的是,北海的冰场还成就了一对佳人。曾经写过《旧京琐记》的民国闻人夏仁虎的六公子夏承楹,30年代在北平的《世界日报》任编辑,与弟弟夏承楣在北海的溜冰场以花式出名,号称北海的“夏六”、“夏七”。而夏承楹的太太,就是因《城南旧事》而知名的林海音。那时,她在成舍我先生创办的北京世界新闻专科学校学习。在“看溜冰的经验”中,对北海冰场上被人们指指点点的“溜冰健将夏承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由此成就了一对姻缘。两人恋爱以后,仍呼朋引伴去北海冰场溜冰,两人都滑得好,常引得围观群众赞美鼓掌。
什刹海冰场
王蒙称每个周六晚上都来此滑冰
说起北京冬天滑冰最有特色、给人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什刹海冰场?!睹慰嫉牡胤健?、《血色浪漫》等电视剧男女主人公都是从什刹海冰场相识、相知到相爱。民国年间作家金受申笔下的什刹海是这样的:“冬天的护城河、什刹海,岸旁常放着许多冰床招揽乘客,在新年正月,坐着冰床,驰骋冰上,虽不用足溜,也很有意思。前几年,我每到正二月,常在一溜胡同广庆轩听杨云清说《水浒》,傍晚散书,由银锭桥到德胜门,坐一个来回冰床,然后地安桥喝上二两白干,也是闲适有趣的?!钡搅说缬啊独吓诙?,六爷在后?;?,收音机却也放着赵子龙长坂坡七进七出救阿斗的故事。
金受申对老北京滑冰有着深厚的感情,他在《老北京的生活》还说:“民间的溜冰,只在鞋上绑一木板,板上安两根大铁条,平民的冰鞋,便已完成,甚至穿着老头乐的毛窝,也可一逞雄姿。有人要表演他的长跑,便脚上绑上木板,由朝阳门起,顺着通惠河,立刻溜到通州,买上几个糖火烧,来上一罐酱豆腐,马上回京。来往九十里,岂不是二十八英里的长跑?”
1949年后,什刹海冰场依然是老幼咸集。2014年2月25日,习近平到访北京雨儿胡同时,曾提起冬天放学后在什刹?;耐?,“小时候就住这片,经常是放学回家一撂下书包就上什刹?;??!?/p>
“1952年冬天,我唯一的一个冬天,差不多每个周六晚上去什刹海溜冰场滑冰。”作家王蒙在自传《半生多事》中这样写 道。和王蒙一样,许多老北京人数九寒天滑冰的经历与什刹海有关。
60年代,什刹海体校速滑班的学员们在什刹海冰场进行训练。这些学员们穿的是当时最时尚、最惹眼的“跑刀”。那时候,北京人穿冰鞋,讲究的是“天津的鞋,黑龙的刀”。一双鞋三四十块,在当时算是高消费,冰场上的小孩哪买得起,都是几个“发小”共用一双。
未名湖 冰场
为何称其“北海稷园总不如”?
随着教会大学的开办,西方的冰上运动也陆续传入北京,成为当时最时髦的运动。北大学生大概很少没在未名湖滑过冰的,而未名湖冰场早在燕京大学时期,便是当时西郊海甸的一景了:“到了隆冬十月未名湖结冰,溜冰场一开幕,冰镜清辉,莹澈似玉,男女交错,共舞同溜,矫若惊龙,飘若醉蝶,人新衣香,交织成趣。比起城里公园北海几处溜冰场的众生喧闹,品流庞杂,要高明多啦。”这是唐鲁孙先生在《海甸之忆》里关于未名湖冰场的描述。难怪当年未名湖冰场有“寒光刀影未名湖,北海稷园总不如”的说法。
“北海稷园总不如”里的“稷园”指的是中山公园冰场,中山公园冰场也是有历史的冰场了。虽然冰场面积不大,但能在紫禁城的护城河上溜一下,感觉倍儿棒,护城河成民间溜冰环路?;隽说嚼唇裼晷榧父龃蟛税樱肜匆彩羌玫?。民国年间中山公园北门可直通故宫筒子河,冬天这里开辟为冰场,滑完冰还能去公园内的“唐花坞”赏赏花,可谓滑冰赏花两不误。
从燕大到北大,未名湖冰场的传统也保留了下来。北大教授陈平原老师也曾在未名湖上滑过冰:“念书时也曾下过场,但坐在冰上的时间,远比站着的时间多,第二天就高挂免战牌,因为感冒了。会滑的人当然很得意,不会滑的,连滚带爬,也蛮有趣的。这是冬天北大校园里最为亮丽的一景,每个毕业生都会津津乐道?!辈还∠笾?,教师参加的少:“这毕竟是一项主要属于年轻人的体育与娱乐活动。年纪大了,一不小心摔断了腿,不值得?!保?span style="text-indent: 2em; font-family: inherit; line-height: 1.6;">陈隽情)
编辑:陈佳
关键词:老北京 冰场故事 北海冰上化装舞会 成就林海音姻缘






白俄罗斯举行坦克双项赛 “钢铁巨兽”展示魅力
葡萄牙森林火灾持续蔓延 700多名消防员参与扑救
多彩纸鸢飞草原
韩国新外长康京和正式就职
白俄罗斯民俗节上的火把表演
2017版外国人永久居留身份证启用
中国第二十五批护航编队在新西兰举行开放日
“我给父亲画个像”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