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沸点 沸点
侨报:中国电影“留洋”还须做很多重要功课
中新网12月29日电 《中国民营影企新浪潮:“留洋”布局国际化(报告)》28日公布。根据官方数据,截至今年12月3日,中国电影票房收入已达400.5亿,全年增幅逾百亿元。对此,美国侨报29日文章称,随着中国民营影企的厂标接连亮相美国大银幕,引发了美国观众和业内人士的热议。长期雄踞文化输出制高点的好莱坞电影巨头和观众,也在密切留意着中国军团的扩张动作。但如何在内容和商业化机制上征服海外市场,仍是中国电影的重要功课。
文章说,不难看出,中国民营电影巨头们已不再满足于国内市场的征战,他们也想要在国际版图上开疆拓土。这听起来确实令人欢欣鼓舞,因为电影属于文化产业,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多外国人对中国存有误解,而电影可以让人在没有压力、轻松的环境下了解一个国家的人和事,让人们更加了解中国。电影是一种视觉语言,具有很强的娱乐性,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文化传播方式。
随着中国实力和影响力的整体提升,以及中国政府对文化产业政策倾斜的双重作用下,国际化之路刚刚起步的中国电影潜力无限。从中国早期第五代、第六代导演开始,便持续有中国电影在国际最高规格的电影节上参与竞赛单元并斩获奖项,这些作品都代表了中国电影艺术的世界级水平,受到国际社会的肯定。
分析指出,走向国际的路上,中国电影虽然硕果连连,但道路并不平坦。仅在国际影响力上,就与美国好莱坞之间相差不只几条街的距离。归根到底,美国电影之所以有如此强大的影响力,不外乎两个原因。一是内容,美国电影擅长讲述世界故事,强调共通的价值取向。二是途径。商业运作才是电影最具效率的影响力输出方式。
目前的中国影片,参加国外公益性活动的多,进入商业院线的少;进入国外艺术院线、华人院线的多,进入主流院线少。欠缺商业机器的运作,中国电影的“走出去”很多时候只停留在媒体上,并没有真正地走进西方观众,也就很难充分发挥国际影响力了。因此,如何用国际化的表达讲述中国故事,如何运用商业机制征服海外观众,仍是中国电影国际化路上要学习的功课。(钟海之)
编辑:巩盼东
关键词:中国电影留洋


“超级月亮”现身堪培拉
特朗普发表其执政以来的首次国情咨文演讲
保障春运
“欢乐春节”挪威首演闪耀北极光艺术节
靓丽海冰
春运路上有了“列车医生”
阿富汗官员:应抓住机遇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英国首相特雷莎·梅到访武汉大学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