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人民日报社论:让城市和谐宜居更美好
新华社北京12月22日电 人民日报12月23日社论:让城市和谐宜居更美好
城市是人类的智慧创造,是人类文明的鲜明标志,是人类活动的重要区域。让城市生活更美好,是城市建设、发展、治理的价值所在。
“建设和谐宜居、富有活力、各具特色的现代化城市”,在我国城市发展进入新时期之际,中央召开城市工作会议,对城市工作作出了战略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站在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贯彻“五大发展理念”的高度,深入阐述了做好城市工作的重要意义,深刻指明了解决城市发展问题的方法和路径,是我们做好城市工作的基本遵循。
“必须用极大的努力去学会管理城市和建设城市”,早在1949年,毛泽东同志这样号召全党。此后中央先后召开3次城市工作会议,研究解决城市发展的重大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了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镇化进程,从1978年到2014年,城镇化率年均提高1个百分点,城镇常住人口由1.7亿人增加到7.5亿人,城市数量由193个增加到653个。数据变化的轨迹,从一个侧面描绘出一个农耕古国向着城镇化、现代化不断迈进的精彩画卷。实践充分证明,城市发展带动了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城市建设成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引擎。
从发达国家城市化发展的一般规律看,我国现在开始进入城镇化较快发展的中后期。全国80%以上的经济总量产生于城市、50%以上的人口生活在城市,今后还将有大量人口不断进入城市,城市人口将逐步达到70%左右。在这样的情势下,我们尤其要保持清醒头脑,清醒认识我国城市发展的问题和不足,直面规划建设重外延轻内涵、用行政命令取代法治以及“城市病”等突出问题。只有致力于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完善城市治理体系,提高城市治理能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城市发展道路,才能顺应城市工作新形势、改革发展新要求、人民群众新期待。
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城市发展道路,根本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俺牵允⒚褚?。”坚持人民城市为人民,是我们做好城市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城市的核心是人,关键是12个字: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安居乐业。解决好人的问题,是城市工作的价值指向;让人民群众在城市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是城市管理和服务的重要标尺。
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城市发展道路,前提是尊重城市发展规律。城市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有其自身规律。比如,城市和经济发展两者要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不能脱离经济发展而人为大搞“造城运动”;城市发展是农村人口向城市集聚、农业用地按相应规模转化为城市建设用地的过程,不能只要地不要人、只要白领不要蓝领;城市规模要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生态空间和建设空间比例失调,环境容量就不可避免变少,污染就必然加重。只有充分认识、尊重、顺应城市发展规律,端正城市发展指导思想,才能做好城市工作。
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城市发展道路,关键是坚持好“五大统筹”。统筹好空间、规模、产业三大结构,以提高城市工作全局性;统筹好规划、建设、管理三大环节,以提高城市工作的系统性;统筹好改革、科技、文化三大动力,以提高城市发展持续性;统筹好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以提高城市发展的宜居性;统筹好政府、社会、市民三大主体,以提高各方推动城市发展的积极性。总之,城市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坚持集约发展,在统筹上下功夫,在重点上求突破,才能让城市发展更可持续更宜居。
城市作为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活动的中心,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深刻认识城市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民生改善中的重要作用,充分认识城市工作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不断提升城市环境质量、人民生活质量、城市竞争力,不断开创城市发展新局面,我们就定能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城市发展道路,让城市生活更加和谐宜居、更加幸福美好。(完)
编辑:王沥慷
关键词:人民日报社论 城市 和谐 宜居 更美好


高铁实战演练迎接十一黄金周
改革开放40年:香港精耕国家金融“试验田”
肯尼亚国家图书馆设立中文图书阅览区
八月十八潮
世界上最贵的鞋子亮相 镶数钻石价值1700万美元
探访空客天津总装线
今年秋粮有望再获丰收
中欧班列架起中波青少年友好交流平台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