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党派·声音>统战理论 统战理论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的由来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成立于上世纪50年代,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性质的高等政治学院,是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联合党校,是开展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部门。它承担着培养高素质的党外人士和党的统一战线干部这两支队伍的历史重任,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生动体现。
20世纪50年代中期,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各界民主人士和工商业者进行自我教育的必要性和迫切性进一步凸现出来。为适应统战工作的需要和民主人士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要求,1955年冬,几位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向中央统战部长李维汉提出:党(指中共)有党校,团有团校,各界民主人士也应有一所学习政治理论的学校。这个建议上报中央后得到毛泽东的赞同。
1956年3月31日,中央统战部将《创办社会主义学院的实施方案(草案)》上报周恩来并中央书记处。中央批准了《方案》,决定在紫竹院北侧建设社会主义学院,建筑标准与中共中央党校相同。不久,又成立了以吴玉章、李维汉、邵力子等17人为委员的筹备委员会。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创建进入实质性阶段。9月,政协第二届第29次常委会通过了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的领导人选,由吴玉章担任院长。
1956年10月15日,社会主义学院第一期学习班开学典礼在全国政协礼堂举行,宣布社会主义学院正式成立。1961年7月18日,鉴于地方社会主义学院普遍成立的情况,经周恩来和全国政协批准,在北京最早成立的“社会主义学院”更名为“中央社会主义学院”。
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央社会主义学院陷入停办状态,乃至被撤销,给党的统一战线教育事业造成重大损失。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1982年2月,根据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形势发展的要求,党中央批准复办中央社会主义学院。
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历史进程中,中央社会主义学院与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同前进,与统一战线事业共发展,初步形成了具有统一战线特色的教学模式和学科体系,建立了一支适应统一战线干部培训工作需要的教学、科研和管理队伍,培养了一大批与中国共产党亲密合作的民主党派、无党派代表人士和统一战线其他方面的代表人士,为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巩固壮大最广泛的统一战线作出了重要贡献。
编辑:孙莉姗
关键词: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的由来 统一战线 党外人士 政治协商
 
       
 

 “超级月亮”现身堪培拉
“超级月亮”现身堪培拉 特朗普发表其执政以来的首次国情咨文演讲
特朗普发表其执政以来的首次国情咨文演讲 保障春运
保障春运 “欢乐春节”挪威首演闪耀北极光艺术节
“欢乐春节”挪威首演闪耀北极光艺术节 靓丽海冰
靓丽海冰 春运路上有了“列车医生”
春运路上有了“列车医生” 阿富汗官员:应抓住机遇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阿富汗官员:应抓住机遇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英国首相特雷莎·梅到访武汉大学
英国首相特雷莎·梅到访武汉大学
 法蒂玛·马合木提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召明 王霞
王霞 辜胜阻
辜胜阻 聂震宁
聂震宁 钱学明
钱学明 孟青录
孟青录 郭晋云
郭晋云 许进
许进 李健
李健 覺醒法師
覺醒法師 吕凤鼎
吕凤鼎 贺铿
贺铿 金曼
金曼 黄维义
黄维义 关牧村
关牧村 陈华
陈华 陈景秋
陈景秋 秦百兰
秦百兰 张自立
张自立 郭松海
郭松海 李兰
李兰 房兴耀
房兴耀 池慧
池慧 柳斌杰
柳斌杰 曹义孙
曹义孙 毛新宇
毛新宇 詹国枢
詹国枢 朱永新
朱永新 张晓梅
张晓梅 焦加良
焦加良 张连起
张连起 龙墨
龙墨 王名
王名 何水法
何水法 李延生
李延生 巩汉林
巩汉林 李胜素
李胜素 施杰
施杰 王亚非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姚爱兴 贾宝兰
贾宝兰 谢卫
谢卫 汤素兰
汤素兰 黄信阳
黄信阳 张其成
张其成 潘鲁生
潘鲁生 冯丹藜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袁熙坤 毛新宇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学诚法师 宗立成
宗立成 梁凤仪
梁凤仪 施 杰
施 杰 张晓梅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