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资讯资讯
北京历史上的雪有多大
本月22日恰逢二十四节气中的小雪节气,北京迎来了难得的一场大雪?!靶⊙苯谄且荒曛械牡?0个节气,随着“小雪”的到来,尽管不少地方已开始降雪,但雪量不大,故称“小雪”。从气候上说,到了“大雪”,降雪次数才会增多,雪量大,范围广。据史料记载:自西汉鸿嘉四年(公元前17年)到民国时期的近两千年间,北京出现过大雪的年份有上百个,且明清以来更多……
李白1200多年前游幽州恰逢大雪纷飞
赋诗《北风行》记述:“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唐代北京一带称幽州,地域包括今天北京的西部及周边部分地区,州郡治所均设在蓟城,又称幽州城,大致在今天北京市区的西南部。幽州距唐朝国都长安(今西安)有千里之遥,为北地边陲。1200多年前,大诗人李白曾到过幽州,并写下著名诗篇《北风行》,描述了今天北京及燕山一带冬日大雪的情景。
唐天宝十年(公元751年),年已51岁的李白应当时在北地军中任幽州节度使判官的友人何昌浩之邀,北行幽州。当年深秋,李白自汴州(今开封市)启程,一路上且行且停,途经邺郡(今河北省临漳县)、邯郸、广平(河北省永年县),于次年十月才到达幽州,并在幽州度过了一个冬天。唐天宝十二年(753年)春方离开幽州南归。
当时的幽州一带人烟稀少,一派辽阔苍茫之景象。李白与友人骑寻于燕北山中,或狩猎,或访古。当游至位于今天平谷东北部鱼子山的轩辕台(即轩辕黄帝陵,另有考证认为轩辕台在离北京不远的河北省怀来县乔山)时,忽然北风怒号,大雪飘飘而落。置身于漫天飞雪之中,李白诗兴大发,随即吟出《北风行》,其中“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生动地描述了北地落雪的壮观景象及边塞风光。有人认为“雪花大如席”过于夸张,因为雪花的最大直径也就三至四寸。“大如席”岂不是一片雪花便可以把整个人盖住了?实际上是“雪花大如鹅毛”。另有学者考证:李白诗中的“席”,并不是炕上铺的席子,乃是古人席地而坐的“坐席”,大不过一尺有余,1200多年前人迹罕至且异常寒冷的边塞幽州,雪花之大或许是难以想象的,所以诗人的夸张除了“合理想象”,也许有一定的依据。
明清史籍对北京大雪的记载增多
《清宣宗成皇帝实录》记载:道光十一年“京师得雪二三尺”
明清之前,有关北京地区降雪的记录极少,明正统年间以后逐渐增多。纵览《明史》、《清实录》等史籍及民间野史、笔记,便可一窥历史上京城大雪之概貌。
首先,正史中略有记载:《明史》(卷二十八)《五行志一》载:崇祯六年(1633年)“正月辛亥,大雪,深二丈(实为尺)余?!鼻蹇滴酢锻ㄖ葜尽肪硎辉兀骸笆撬辏ㄋ持尉拍?,即1652年)冬,通州大雪五尺,斗米价至一两,民有僵死者?!鼻宕 堆忧煜刂尽吩兀河赫迥辏?727年)正月“延庆州大雪三日,深数尺,奇寒,人畜有冻死者?!薄肚甯咦诖炕实凼德肌吩兀呵∈辏?747年)“二月癸酉,总理事务王大臣等奏报:‘京师于本月初十日未刻至丑刻,约得雨雪四寸有余,近京二三十里内一体均沾。’”《清仁宗?;实凼德肌吩兀杭吻焓迥辏?810年)“正月丙辰朔,谕,‘京师自腊月以后,瑞雪频番(繁)……岁除日复大沛祥霙(雪的别称),连宵达旦?!薄肚逍诔苫实凼德肌吩兀旱拦馄吣辏?827年)“十二月丙申,京师于本月二十三日竟日(从早到晚)大雪,五寸有余,实近来所罕遇。”道光十二年(1832年)“二月甲申,谕:‘上年(1831年)京师得雪二三尺……实数十年来所未有?!?/p>
民间野史、笔记中也有记述:《京都事录》载:明崇祯六年(1633年)“京城之大雪,多日不止,货价骤涨,一日三价,天宁寺外设(粥)厂赈济,灾民而至,不计其数,难以周全?!薄堆喽妓黾恰吩兀骸懊髡橙辏?438年)十月戊子,大雪不停,城门渐封,官民出入皆不得通畅。朝廷令官军除雪于都门内外,两日方皆净。”“隔三日,大雪又降,城门难寻其踪,护城河难见其影。有民房塌毁,无居而归者数以千计。”“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十二月,京师雪泽稀少,而西山突降大雪,日降三寸,五日不停。有山民入城称:大雪封山,路径不通,斋堂、军响、雁翅、安家庄诸村皆米粮告急?!薄奥撼牵ń裢ㄖ萸衬冢⑷?、平谷、密云皆降大雪,积雪深二尺,浅寸余?!薄睹魅嗽蛹吩兀骸凹尉付拍辏?550年)十一月,京师大雪,蔽日遮天,路人互不相见,鸟不得栖息。”《万历野获编·禨祥》载:“(明)隆庆元年(1567年)丁卯二月十八日清明节,是日骤寒如穷冬,至晚大风雪,京师城内九门,凡冻死者一百七十余人;崇文门下,肩舆(小轿)中妇人并所抱孩子俱僵死,并舆夫(轿夫)二人亦仆,俄亦僵踞不复活?!薄毒┪髟蛹恰吩兀骸扒∈四辏?753年)大雪之候,京西即有落雪,木杪(树梢)皆垂,折枝散于路旁。五日不晴,西山皆为雪幕所罩,多时不见朗日?!?/p>
尽管上述有关北京地区降雪的记载不够详尽,但也可以看出历史上北京所降大雪要远比现在大得多,有的还造成了自然灾害。
明代曾调动军队清除紫禁城积雪
《万历野获编》记载:
每于雪后“即于京营内拨三千名入内廷扫雪”
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宫,为世界上最大的宫殿建筑群,总面积达72万多平方米。自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紫禁城建成,次年永乐皇帝迁都北京之后,掌管大内各殿及廊庑扫除的是“二十四衙门”中的直殿监。但直殿监人数有限,每次大雪之后,无力清除积雪,所以不得不调用“京营(首都卫戍部队)”中的军队来打扫。《万历野获编》(卷二十四)“拣花扫雪”载:“大内每于雪后,即于京营内拨三千名入内廷扫雪,输番(轮番)出入,或其年雪涌,有至三数度者……每岁俱然。亦有游闲年少代充其役,以观禁掖宫殿者?!?/p>
据传,万历年间的一个冬天,大雪一下就是一天一夜,到了第二天一大早,紫禁城内积雪已有二尺。因数月不见雨雪,京畿各县已有旱情上报朝中,所以大雪之后,万历皇帝龙颜大悦,称瑞雪兆丰年,要到天坛敬天、谢雪?;实奂捞煊幸惶籽细竦睦裰疲宜嫘腥嗽敝诙?,而因宫内积雪太厚,车辇难行。
大雪刚一停,直殿监的太监就开始清除积雪,而且,万历皇帝亲自指挥“扫雪铲冰”。他令京营三千军士立即进宫除雪,然后将他们分成三路,以中轴线御道为界,一路清扫东侧积雪,并将雪运出东华门;一路清扫西侧积雪,并将雪运出西华门;另一路派往午门之外,负责清除天安门南北及千步廊、大明门的积雪,同时将直殿监的太监调到乾清门以北的后三宫扫雪。听说圣上亲自指挥“扫雪铲冰”,设置于千步廊的六部五府(五军都督府)等衙门的官员谁也不敢怠慢,纷纷各扫门前雪,不到午时,从紫禁城至正阳门一线的积雪就清除完了,万历皇帝遂率百官出宫前往天坛。
乾隆皇帝敕设“德胜石碣祈雪”碑
纪晓岚赋《飞雪》诗:“一片一片又一片……落入花丛都不见”
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华北大旱,直至大雪时节也没见头场雪。岁末乾隆皇帝出城巡访,当仪仗行至德胜门时,忽然天降大雪,顷刻间漫天皆白,乾隆皇帝认为此乃瑞兆,于是停辇并登上德胜门城楼赏雪。欣喜之时他还赋成祈雪诗三首,并传谕刻石铭记,宣慰天恩。碑大小与“燕京八景”碑无异,立于瓮城中当年同兴德煤栈西侧,故称“德胜石碣祈雪碑”,且与“阜成梅花”,“崇文铁龟”等镇门之物一样誉满京城,由此也就有了“德胜祈雪”之说。
据传那场雪下了两天两夜,乾隆皇帝回到宫中仍是漫天飞雪,使他好不惬意,于是传翰林院侍读学士、文渊阁直阁事纪晓岚到御花园赏雪吟诗。纪晓岚来到御花园,乾隆皇帝以《飞雪》为题令纪晓岚赋诗。纪晓岚仰头看了看纷纷扬扬的大雪,略思片刻,随即吟道:“一片一片又一片,两片三片四五片。六片七片八九片……”他的最后一句还没有吟出,乾隆皇帝便哈哈大笑道:“这第四句想必是‘九片十片十一片’了。”纪晓岚摇了摇头,笑道:“万岁所言非也,臣之第四句乃是‘落入花丛都不见’”。乾隆皇帝听罢连声称好:“这最后一句颇具诗意,此诗亦俗亦雅,可谓一绝。”尽管此说为古来之传闻,但可以看出清代京城降雪之大。
编辑:邢贺扬
关键词:北京 雪 唐诗 李白 明清史籍 紫禁城 纪晓岚
 
   
 





 广西防城港边防查获537件鳄鱼制品
广西防城港边防查获537件鳄鱼制品 纳布卢斯文化艺术节
纳布卢斯文化艺术节 波兰纪念斯摩棱斯克空难7周年
波兰纪念斯摩棱斯克空难7周年 玛拉拉·尤萨夫扎伊获任联合国和平使者
玛拉拉·尤萨夫扎伊获任联合国和平使者 大连至美国西部集装箱远洋干线开通
大连至美国西部集装箱远洋干线开通 布拉格蝴蝶展开幕
布拉格蝴蝶展开幕 国际空间站三名宇航员返回地球
国际空间站三名宇航员返回地球 韩国"世越"号沉船抵达木浦新港
韩国"世越"号沉船抵达木浦新港
 法蒂玛·马合木提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召明 王霞
王霞 辜胜阻
辜胜阻 聂震宁
聂震宁 钱学明
钱学明 孟青录
孟青录 郭晋云
郭晋云 许进
许进 李健
李健 覺醒法師
覺醒法師 吕凤鼎
吕凤鼎 贺铿
贺铿 金曼
金曼 黄维义
黄维义 关牧村
关牧村 陈华
陈华 陈景秋
陈景秋 秦百兰
秦百兰 张自立
张自立 郭松海
郭松海 李兰
李兰 房兴耀
房兴耀 池慧
池慧 柳斌杰
柳斌杰 曹义孙
曹义孙 毛新宇
毛新宇 詹国枢
詹国枢 朱永新
朱永新 张晓梅
张晓梅 焦加良
焦加良 张连起
张连起 龙墨
龙墨 王名
王名 何水法
何水法 李延生
李延生 巩汉林
巩汉林 李胜素
李胜素 施杰
施杰 王亚非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姚爱兴 贾宝兰
贾宝兰 谢卫
谢卫 汤素兰
汤素兰 黄信阳
黄信阳 张其成
张其成 潘鲁生
潘鲁生 冯丹藜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袁熙坤 毛新宇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学诚法师 宗立成
宗立成 梁凤仪
梁凤仪 施 杰
施 杰 张晓梅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