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党派·声音>统一战线 统一战线
香港陋巷中的美食
香港除了有装修考究、菜品精致的高档餐厅外,也有众多传统地道的街头小吃。它们多数位于老城区,一两平方米的小店面,低至6港元一串的生肠,常常吸引食客大排长龙。有些店铺甚至传承了数代,承载着周边街坊邻里的集体回忆。
日前,国际饮食评级机构米其林发布最新香港美食指南,首度增设的街头小吃类别成为一大亮点,如狗仔粉、鸭胗、卤味烧串、姜汁汤丸、鸡蛋仔及豆腐花等,市民或游客平均只需花费数十港元便可品尝。
傍晚的闹市区尖沙咀厚福街,卤水小食店“第三代肥仔”的黄色招牌十分醒目。外卖窗口边,顾客络绎不绝。据店主余启康介绍,他的外公及母亲过去在戏院外摆设摊档叫卖卤味,自己又从小在母亲位于旺角的店铺中学手艺,去年8月开始自立门户,成为名副其实的“第三代肥仔”。
为确保食材的新鲜,余启康每早7点便去市场采购,摊档则从下午1点营业至凌晨12点。每天可卖出一两千串卤水小食,生意固然红火,但谈到扩大规模时,憨厚的店主还是谦虚地表示,“还是先做好自己,维护好肥仔的招牌”。
另一间获得推荐的平民小吃店“十八座狗仔粉”位于佐敦宁波街。开业不足两年,10余平方米的露天小摊档常常座无虚席,且保持着20人左右的排队规模。狗仔粉条长约3厘米、宽约半个指头,汤羹内配有虾米、菜脯及猪油渣等,十分美味。
狗仔粉为香港上世纪60至70年代的知名街头小吃,当时由于经济环境较差,老百姓便将米粉搓成条状沾热开水果腹,因粉条形似狗尾巴而得名“狗仔粉”,也有人将其称为“救济粉”。随着经济好转,狗仔粉渐渐被人遗忘,十八座创办人张颢曦开店初衷就是希望为港人重拾回忆。他说,自己童年在旧式屋邨中度过,时常与好友吃推车档狗仔粉,长大后却很难再找到,便开始在佐敦街市购买冬菇、虾米等材料,并不停试做,以期拼凑出儿时的味道。他笑言店内的狗仔粉制作并无独门秘籍,“就是手工活,用心就好”。
鸡蛋仔是人们熟知的小吃。位于北角的老字号利强记鸡蛋仔在香港极负盛誉。不足两平方米的店面外面总是排起长队,成为利强记别样的装饰。老板廖伯端着一个铁模子,在火炉上烘烤出一贴贴外脆内软的小球形蛋糕,七八个炉台同时操作,热腾腾的鸡蛋仔常常一出炉就被抢购一空。
廖伯说,每底鸡蛋仔至少要烘烤8分钟,务必确保质量。附近上班的市民郑女士每天下班经过利强记都忍不住花15港元买一份边走边吃,“不介意要等候十几分钟,因为(吃鸡蛋仔)已经成了习惯。”她笑说。
作为国际性的旅游城市和美食之都,香港不乏吸人眼球的地标建筑,富丽堂皇的酒楼饭店。但香港的别样魅力还体现在传统街巷里的风景,隐藏在陋巷里的小吃店或许能带给游客不一样的体验。
编辑:孙莉姗
关键词:香港 美食 陋巷 鸡蛋 狗仔粉
 
       
 

 科学家破解恒星爆炸之谜
科学家破解恒星爆炸之谜 俄罗斯举行国际烟花节 炫彩夺目美不胜收
俄罗斯举行国际烟花节 炫彩夺目美不胜收 巴塞罗那为恐袭死难者举行追思活动
巴塞罗那为恐袭死难者举行追思活动 日全食将横扫北美大陆
日全食将横扫北美大陆 普京参加青年论坛 现场摆弄手工品“卖萌”
普京参加青年论坛 现场摆弄手工品“卖萌” 哲蚌寺展佛 拉萨雪顿节启幕
哲蚌寺展佛 拉萨雪顿节启幕 希腊小镇大火持续 天空被映红
希腊小镇大火持续 天空被映红 金正恩要求美国停止对朝挑衅
金正恩要求美国停止对朝挑衅
 法蒂玛·马合木提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召明 王霞
王霞 辜胜阻
辜胜阻 聂震宁
聂震宁 钱学明
钱学明 孟青录
孟青录 郭晋云
郭晋云 许进
许进 李健
李健 覺醒法師
覺醒法師 吕凤鼎
吕凤鼎 贺铿
贺铿 金曼
金曼 黄维义
黄维义 关牧村
关牧村 陈华
陈华 陈景秋
陈景秋 秦百兰
秦百兰 张自立
张自立 郭松海
郭松海 李兰
李兰 房兴耀
房兴耀 池慧
池慧 柳斌杰
柳斌杰 曹义孙
曹义孙 毛新宇
毛新宇 詹国枢
詹国枢 朱永新
朱永新 张晓梅
张晓梅 焦加良
焦加良 张连起
张连起 龙墨
龙墨 王名
王名 何水法
何水法 李延生
李延生 巩汉林
巩汉林 李胜素
李胜素 施杰
施杰 王亚非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姚爱兴 贾宝兰
贾宝兰 谢卫
谢卫 汤素兰
汤素兰 黄信阳
黄信阳 张其成
张其成 潘鲁生
潘鲁生 冯丹藜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袁熙坤 毛新宇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学诚法师 宗立成
宗立成 梁凤仪
梁凤仪 施 杰
施 杰 张晓梅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