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乐观社会 乐观社会
甘肃陇南创富传奇:松子变树苗 村美民渐富
新华社兰州11月25日电(记者谭飞、连振祥、张玉洁)“下肚”松子成“入土”种子,通过松苗培育,甘肃东南部的灵官村正上演着创富传奇。
灵官村位于陇南市两当县杨店乡,境内拥有珍稀树种白皮松天然林2300公顷,平均树龄超过60年。
2000年前后,灵官村来了几位陕西客商。听闻这里有大片的白皮松林,他们就想从这里收购松子。灵官村民曹宗孟恰好在西安打过两年工,就做起了中间商,让老百姓把从森林里捡来的松子交给他,之后再统一卖给客商。
几年间,松子的价格从每斤七八元涨到了100多元,曹宗孟心里的疑问渐生。和客商熟络后,曹宗孟打听才知道松子的命运不是“下肚”:“收购的人说,你们灵官村的人光知道捡松果卖钱,我们把松子收去育苗,这才能挣钱咧?!?/p>
一语惊醒。2010年下半年,曹宗孟去陕西省周至县探了探,“地里全是苗,路边都是车,2年的苗子每株能卖到将近2块钱。1亩地种20万株,有的农民光育苗就能收入百万元?!倍且荒?,200余公里外的灵官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2000元左右。
试种,失败,赴陕学习,再种。2012年,灵官村第一个人工种植白皮松的曹宗孟成功了。2013年,曹宗孟育的1亩10多万株白皮松苗卖了17万元。
可观的收入刺激了灵官村民,但追随者却只有6个年轻人?!爸致笞幼懿换岫鲎哦亲樱至耸髀舨怀鋈?,人吃啥?”再望白皮松林,种了大半辈子庄稼的农民心里犯着嘀咕。
2013年,灵官村来了一群检察官。在甘肃省“联村联户”的扶贫行动中,灵官村被确定为省检察院的联系点。
贫困户胡光林一家是省检察院检察长路志强的联络户。胡光林家是从两当县更为贫困的广金乡迁来的。胡光林在外打工,父母守着3亩地、住的是土坯房,日子过得紧巴巴。
得知这一情况后,路志强给这家人算了笔成本效益账:种1亩小麦年纯收入22.5元,种玉米265元,算上劳务收入,全家年纯收入6375.5元。但要是向曹宗孟学习,发展育苗、中药材等产业,全家3年平均纯收入可达8.1万元。
虽然“钱”景可观,但胡光林一家仍顾虑重重?!懊磺?,我们帮着找贷款;不会种,我们找技术员;没销路,我们联系客户;实在吃不上饭,口粮我们也管上?!甭分厩康恼夥埃煤饬址畔铝税?。贷款到手后,他放手一试,幼小的苗木开始在田间生长。
2014年,在检察院和曹宗孟牵头的苗木合作社的牵线搭桥下,灵官村和西安、兰州、嘉峪关等地园林部门签订苗木供销协议。当年,胡光林家育的半亩菩提树纯收入1.3万元。种树操心少,劳务收入也随之增加,胡光林家总收入达到3.1万元,多年的穷帽子终于甩掉了。1亩16万株白皮松明年就能成苗出售,预计净利润在6万元左右。新种香菇、猪苓等也能当年见效。
土坯房变成了新院落,胡光林也娶妻生子,一家5口其乐融融。不仅是他们一家,通过产业调整,灵官村17户66人脱贫,剩余45户有望于今年底全部脱贫。村容村貌也大为改观:土巷道成水泥路,土房子变新房,白墙青瓦,外墙上还有山水画。与村后的青山薄雾映衬,灵官村更多了几分灵气。
如今担任村支书的曹宗孟说,201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518元,同比增长53.3%。加上硬化道路、修建广场、开展法律服务等,现在的灵官村和周围几个村相比,不仅富了,也更宜居了。
在胡光林家客厅和村委会,挂着同样内容的书法作品:同是一片天,同是一片地,种了几十年,兜里没有钱,如今要致富,尽快转思路。思路一变,灵官村的山水林木终于成了当地百姓的致富源泉。(完)
编辑:王沥慷
关键词:甘肃陇南 创富 松子变树苗


贵阳机场冬日为客机除冰 保证飞行安全
保加利亚古城欢庆“中国年”
河北塞罕坝出现日晕景观
尼尼斯托高票连任芬兰总统
第30届非盟首脑会议在埃塞俄比亚开幕
保加利亚举办国际面具节
叙政府代表表示反对由美国等五国提出的和解方案
洪都拉斯首位连任总统宣誓就职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