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争鸣 争鸣
其实我们更希望民工“有位则坐”
11月20日,网友在南京地铁10号线上看到两个席地而坐的民工。车厢里明明有很多空位,两人却坐在地上,可能是怕把座位弄脏。网友被这一幕打动,并顺手拍下照片传到了网上。21日下午,记者联系上了这位网友,她回想起来,直说“觉得很心酸”。(11月22日《现代快报》)
相同的场景,相似的画面,类似的感慨,最后都归结于两个方面,一是观者“心酸式的感动”,二是农民工“质朴的文明”。因为小心翼翼,近乎于自卑式的文明恪守,才让人有了触及心底的怜悯。而出于对文明的倡导,以及对一个群体形象的塑造,“席地而坐”似乎更符合身份的属性,当时的场景以及某种群体性的期望。
这几乎是一个新闻式的标配,而民工们也因此收获了“满满的正能量”。因为忌于脏而影响别人,不愿意坐在空位上,“席地而坐”似乎更匹配身份,也能更好的恪守与遵循文明的要求。那么,换一个场景的话,假若民工们回家的路,不是“地铁”而是拥挤的巴士,身边的人不是城市一族而是与之相近的农民,其还会如此小心谨慎与谦卑恭敬吗?或者,那个身上很脏的人,不是身处异乡的民工,而是一名国际友人,还会有人认为,其就应当席地而坐否?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所谓的文明,并不是需要做到基本权利的放弃,甚至包括尊严感的遗失。恰恰相反,给予每个人同等的权利对待,以及抛弃身份的平视之态,才符合最基本的文明维度。农民工劳累了一天,他们所从事的岗位已然决定,其不可能像城市白领那样保持光鲜的穿着。只要其不是有意弄脏自己的衣着,不是故意去影响别人,那么其就有购票坐车的权利,其就有权象列车上的每个人那样,挺起胸膛自信的在任意一处,而不是躲在一个角落,去接受别人所谓的“文明的审视”。
事实上,打动网友这一幕的“席地而坐”,与其说是“文明的高度”,而不如说是“权利的低度”。民工的称呼之下,有太多让人感概莫名的身份歧视与权利伤害,无论是叫“外来务工者”,还是“新型城市人”,农民工都没有获得与其贡献相匹配的待遇,他们在这个身份被分成三六九等的社会里,未能获得公正的对待。4月2日广东卫视《你会怎么做》将镜头对准生活在城市夹缝里农民工,面对在城市屡遭歧视,他们心酸告白:我怕城里人。他们挤睡工棚,吃最廉价的饭,喝不洁净的水,还时常听恶言,看白眼,他们坐地铁的时候,连座位都不坐,他们不进图书馆读书,不去餐厅吃饭,更不会进电影院看电影。
是的,不是他们不想坐,而是他们不敢坐,因为坐了就会被人白眼,被人训斥,被贴上“素质太低”的标签。根深蒂固的偏见,让很多弱势者的权利被漠视,而他们内心的真实想法和诉求,更没有得到倾诉的机会。相反,我们这个社会,太需要“我们无权拒绝”的平等意识——杭州图书馆允许乞丐和拾荒者入内阅读,对于外界的质疑,杭州市图书馆馆长褚树青说:“我无权拒绝他们入内读书,但您有权选择离开?!?/p>
以权利与平等作为考量维度,农民工席地而坐的文明实为一种“伪文明”。一个社会真正的文明,恰是每个人都有平等的自由,并能获得平等的对待。恰恰相反,什么时候,农民工无论身上多脏,都能自信的在地铁中选座而坐,我们的社会才会有更高水平的“平等的文明”。(堂吉伟德)
编辑:刘文俊
关键词:民工 “席地而坐” “文明的高度”“权利的低度”


贵阳机场冬日为客机除冰 保证飞行安全
保加利亚古城欢庆“中国年”
河北塞罕坝出现日晕景观
尼尼斯托高票连任芬兰总统
第30届非盟首脑会议在埃塞俄比亚开幕
保加利亚举办国际面具节
叙政府代表表示反对由美国等五国提出的和解方案
洪都拉斯首位连任总统宣誓就职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